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連續高溫來襲,小心情緒“中暑”!四類人易感,精神科醫生“支招”

2022年08月17日15:16 | 來源:東方網
小字號

原標題:連續高溫來襲,小心情緒“中暑”!四類人易感,精神科醫生“支招”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8月17日報道:今夏上海已連續多日發布高溫預警。持續高溫高濕夾擊,除了身體面臨中暑風險以外,情緒其實也容易“中暑”。

不過,其實“情緒中暑”是一個較為通俗而形象的說法,它本身並不是一個專業的診斷術語。嘉會醫療精神科蔡慧中醫生分享:“在夏季,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外界環境中的氣象條件對我們人體下丘腦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會顯著增強,從而讓我們更容易出現煩躁易怒、焦慮不安、心情低落等情況。因為下丘腦-皮質-邊緣系統和我們體內的多項激素水平息息相關,我們焦慮緊張的狀態會和我們的軀體症狀產生循環影響的作用。”

也就是說,當我們處在容易焦慮緊張的狀態中時,我們的身體也會容易出現頭暈、胸悶、氣短、血壓偏高或偏低、渾身無力等情況,而這些情況也會反過來讓我們更容易陷入焦慮緊張的狀態中。

情緒中暑的易感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 在室外高溫作業的重體力勞動者和年老體弱者,這些人極易出現疲勞,導致情緒低落。

2. 日常工作及生活壓力較大者,往往由於自身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被炎熱的外部環境點燃情緒“導火索”后,容易將壓抑已久的負面情緒一股腦地爆發出來。

3. 遇事緊張,情緒波動較大者,由於自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相對較差,更容易感到煩躁不安。

4. 兒童和青少年,因為孩子們尚處於情緒、情感的發育階段,高溫天氣更容易誘發他們的沖動行為。

如果你屬於易感人群,也不用過分緊張,平時注意作息、飲食和心理等方面的調節,同樣可以有效預防這一疾病的發生:

1. 要盡可能地做到規律作息,減少高溫作業,增加午休時間。因為,保持充沛的體力和精力對於預防身心中暑十分關鍵。此外,睡眠不足或質量欠佳,容易引發疲勞和情緒波動,心情也會變得更加急躁。所以,保持正常睡眠的節奏和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

2. 在飲食方面應及時補充維生素,多吃開胃食品和有降溫、降火功效的食物及飲料,如新鮮蔬菜、水果、綠茶等,但也要注意避免進食過多涼性食物而影響胃腸功能。夏季日常膳食要以清淡為主,少食油膩食物,從而調節體溫並改善代謝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避免中暑。

3. 盡量避免連續長時間的待在空調房內,需要適時地給身體一些調整、透氣的機會,比如早晨、傍晚、夜間等可以適當去室外散散步。此外,也應盡量避免長時間直對著風扇或空調的冷風吹,因為這可能會增加面癱的風險。

4. 天氣越熱,心態越需要放平和,減少天氣對身體的負面影響。此外,及時發現自己個性的脆弱之處,遇事冷靜、多包容、少生氣,保持豁達的心境,這些都有助於預防“情緒中暑”。

醫生建議,如果“情緒中暑”的症狀較輕,那麼通過自我調節,比如呼吸放鬆、冥想,調整起居時間,及時補充水分和維生素,多吃開胃食品,避免吃過涼的食物等,可有利於調節自己的情緒。

另外,和親朋好友訴說表達也是很好的疏解方式。但若是症狀較為嚴重的話,建議及時尋求正規的心理咨詢和藥物治療,以免病情加重而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