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讓城市生活更美好”,上海城投這樣走過30年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田 泓
2022年07月25日17: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7月22日,上海城投集團在自己親手建設的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迎來而立之年。

1992年7月,肩負探索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新路的使命,上海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應運而生。30年來,上海城投出色發揮了政府投融資平台的歷史作用,確保了上海重大工程建設和城市安全運行,成功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建設、運營大型企業集團轉型。如今,上海城投擁有員工1.6萬人,總資產超7000億元,年收入超350億元,業務遍布上海、輻射全國。

與時代同行、與改革同步、與城市共進。30年來,上海城投堅定不移向“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目標奮進。

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屹立黃浦江畔

敢於“吃螃蟹”,做城投改革探路人

2019年12月18日,上海城投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城投興港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城投興港公司”)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挂牌成立,標志著上海城投向“城市管家”轉型以來的又一次升級。

作為全國首家城投公司,上海城投成立后的前10年,敢為人先,探索出一條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的新路。2003年,通過主導上海首個市場化運作方式建設的中環線項目,上海城投開始向重大工程建設主體轉型。2005年起,上海城投抓住市政公用行業政企分開、管辦分離的改革機遇,積極承擔起公共服務供應商的角色,業務領域覆蓋路橋、水務、環境、置業四大板塊。

2018年,《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發布,對超大城市的建設與管理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上海城投乘勢開啟集團化、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四化”改革,立志成為卓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四化”改革在市場化框架的基礎上,通過具體的機制、項目、業務組合再升級,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發展內生動力。

經過近5年奮斗,“四化”改革綜合效應開始凸顯,上海城投及下屬板塊的競爭力持續提升。路橋板塊承建的項目涵蓋公路、內河航道和水利,具備承接整個城市交通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運營能力﹔水務板塊發揮全產業鏈綜合優勢,已形成特大型城市水務一體化運營管理模式﹔環境板塊借助垃圾分類、兩網融合,成為上海市集固廢水陸聯運、末端綜合處置、水域保潔應急、資源回收利用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環境保障類國有骨干企業。上海城投已轉型成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立足新發展階段,錨定高質量發展。上海城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蔣曙杰說,作為上海城投在新片區的窗口單位,城投興港公司不僅全方位參與臨港新片區建設,還發揮“橋頭堡”作用,帶動上海城投四大板塊業務全面服務保障新片區,實現“一子落、滿盤活”的戰略目標,為上海城投進一步開拓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業務、提升上海五個新城“城市管家”服務提供有效借鑒。

蔣曙杰表示,城投興港公司將以“規劃一幅圖,建設一張網,管理一塊屏”為理念,努力為臨港新片區提供最高效的設施建設、最集約的空間布局、最優質的公共服務、最智慧的城市運維。

揭牌至今,城投興港公司在臨港新片區實施各類建設項目59項,含市重點工程19項,項目主要涵蓋水務、水利、綠林、置業、環境等領域,完成投資近60億元,年投資增長率39%。一批標杆示范工程嶄露頭角。

挑起“千斤擔”,做城市建設主力軍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

時值夏日,上海城投各項目工地開足馬力。北橫通道東段楊樹浦港井內,直徑15.5米的“縱橫號”盾構順利接收,黃興路井—楊樹浦港井區間隧道全線貫通﹔作為上海規模最大的單體水利項目重要部分,吳淞江工程(上海段)蘇州河西閘項目開工建設……

從交通路網到內河航道網,從舊區改造到保障性住房,從供水排水網、生活垃圾轉運處理到醫廢和工業危廢全鏈條處置網,上海城投已扛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主力軍的職責。30年來,上海城投投資建設的市級民生保障類重大項目超過280個,累計總投資達5700億元。過去10年,上海城投重大工程投資佔全市1/5以上。

在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屹立黃浦江畔。這是中國人第一次自主建造的600米以上高樓,在突破建筑高度的同時,還有上海城投對垂直城市運營管理體系的大膽探索。

北橫通道新建工程穿越城市東西。這條全長19.1公裡的“大動脈”,西段主線盾構連續穿越89棟房屋建筑、5條運營中的軌道交通,4次穿越蘇州河,創造了上海城投盾構穿越技術奇跡。

長江出海口,亞洲最大污水廠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工程正在抓緊推進。建成后,處理規模將達到350萬立方米/日,極大改善長江口生態環境。作為上海城投用20年時間打造的精品工程,從工程設計到項目建設管理,自主創新和節能環保理念多有亮點。

30年來,上海城投的建設理念、技術手段和管理創新始終走在行業前沿。因地制宜創新實施“南隧北橋”方案、建設垂直高度632米的中國第一高樓、建成大型河口海岸水庫的青草沙水源地、完成中心城區大規模保留保護建筑思南公館的城市更新、開創新江灣城熟地開發、實施生活垃圾內河集裝化運輸、構建15.3平方公裡的城市綜合固廢處置基地等,為行業提供了建設參考方案。

下足“繡花功”,做城市運行守護者

疫情期間,上海城投全力保障涉疫垃圾日產日清

今年3月以來的一波疫情中,上海醫廢(含涉疫垃圾)收運總量從之前的平均308噸/天,增加到最高峰時的 1408噸/天,激增4.5倍,遠超醫廢收處體系的承載極限。上海城投勇挑重擔,全力保障涉疫垃圾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確保“日產日清”,堅決筑牢疫情防控“最后一公裡”。

厲兵秣馬,方能臨危不懼。上海城投的后盾來自於“四化”改革鍛鑄的統一指揮、高效協同的集團指揮體系和高水平、專業化的城市運營能力。近年來,上海城投積極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有力構建科學規范的收運、末端處置和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由上海城投負責管理運營的老港生態環保基地,是世界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垃圾處置基地。

上海城投承擔著全市72%的高速公路建設,98%的原水供應、75%的自來水生產、75%的污水處理,100%的醫廢處置、80%的干垃圾處置、50%的濕垃圾處置的運營任務,建成各類保障房750萬平方米,提供房源7.58萬套。

為保障上海路暢、水清、天藍、居安,上海城投積極投身精細化管理提升行動,推進交通異常事件檢測系統、高品質飲用水示范區建設、城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城投寬庭”租賃住宅品牌打造,有力有效提升城市運行的品質、效率。

上海城投還積極投身數字化轉型,以“一朵雲、一張網、一個池、一網管、一體系”為基礎,用數字化手段實現精細化管理。集團旗下路橋、水務、環境、置業四大主業板塊,聚焦核心業務,緊貼應用場景,全面建成5個智慧化應用示范平台,形成行業范圍內可推廣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三十而立正當時,不忘初心再出發。蔣曙杰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海城投將不負時代、勇擔使命,以打造百年基業的城投底氣、迎難而上的城投韌勁、銳意創新的城投風貌、舍我其誰的城投擔當,奮進新征程,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圖片由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