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雪糕近20元,5顆話梅100元,“雪糕刺客”“話梅刺客”真相如何?

近日,“雪糕刺客”的話題熱度很高。部分消費者反映,在便利店的冷櫃中隨手拿出一根冷飲,結賬時卻發現價格不菲。還有消費者說,上海出現了“話梅刺客”,在商場裡選了5顆話梅,結賬時要價超過100元。
這些“雪糕刺客”“話梅刺客”從何而來,是否合法?
上海辟謠平台調查發現,“雪糕刺客”和“話梅刺客”的核心並非商家定價,而與經銷商是否明碼實價更有關系。
便利店5元以下冷飲難覓
針對“雪糕刺客”,記者走訪了全家、羅森、便利蜂、盒馬等便利店和生鮮賣場,發現不同渠道的冷飲種類不同,價格也不同。總體而言,便利店中的冷飲品種單價較高,生鮮賣場更容易找到平價冷飲。
在威海路近茂名北路上的全家,臥式冰櫃上的標價牌共顯示35種冷飲,單價5元以內的隻有一款,為“宏寶萊老綠豆”,每支4.8元﹔單價在5元(含)至10元(不含)區間的有11款﹔單價超過10元的有23款,其中22款標價在10元(含)至20元(不含)之間,一款超過20元,為單支24.9元的哈根達斯冰淇淋。便利店裡還有櫃式冰櫃,其中放了很多杯裝冷飲,包括千層雪、奧利奧、八喜、明治等品牌,定價均超過10元。
全家便利店中,超過2/3的冷飲定價超過10元
在西康路近新會路的羅森中,臥式冰櫃的標價牌共顯示近90種冷飲的價格,其中單價在5元(不含)以內的有3款﹔單價在5元(含)至10元(不含)區間的約14款,其余單價均超過10元。不過,從冰櫃裡的產品看,並非所有價目牌上的冷飲都有。
在長壽路上的盒馬189店裡,冰櫃數量明顯多於便利店,粗粗數了一下,冷飲品種在100種上下。其中,單價5元以內的7款,包括單價不到3元的盒馬自有品牌鹽水棒冰、重赤豆棒冰、重綠豆棒冰,單價3.5元的光明三色杯、光明白雪冰磚等﹔單價在5元(含)至10元(不含)的超過半數,只是部分品種以整盒包裝銷售,一盒大約有4支或6支﹔單價超過20元的冷飲並不多。
盒馬門店中,盒裝冷飲較多,但折算下來單價超過10元的很少
業內人士表示,從以上定價可以看出不同經銷渠道的進貨差異,“便利店面積小但經營成本高,冰櫃容量有限,消費群體以過路客、上班族為主,所以更傾向於銷售‘網紅’等高附加值產品。超市賣場以周邊社區為主要客群,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更高,加上冷櫃容量大,所以平價產品會多一些。”相關人士表示,在部分深入社區的冷飲批發站點,市民還能買到單價不過一兩元的棒冰,很多批發站甚至“一支起批”,這也與它們的定位有關,“這些批發站走的就是‘薄利多銷’路線。”
業內人士認為,不同渠道銷售不同價位的產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經銷商根據自身經營情況選擇經營品種。同樣地,冷飲是充分競爭的市場,生產企業有自主定價權。所以,即使消費者反映高價雪糕佔比較大,也很難通過行政手段進行干預。但消費者可以“用腳投票”,經營者自然會根據市場反饋調整銷售品種。
“刺客頻出”與明碼實價有關
從監管的角度看,對於“雪糕刺客”,更應關注商家是否落實明碼實價。調查發現,部分經銷商的標價有改進空間。
總體而言,超市賣場的冷飲與價簽基本實現一一對應,消費者在選購冷飲的同時,能夠清楚地看到價簽。
超市賣場中,冷飲價簽基本與產品一一對應
但在便利店中,冷飲品種與價簽卻不那麼匹配,有的便利店甚至出現無標價的情況。
以羅森西康路店為例,相關價簽已經非常陳舊,字體也很小,還存在同款產品出現在兩張價簽中。記者拿出一根冷飲,得花很長時間才能從密密麻麻的小字中找到准確的價格。價簽上的產品與冰櫃中的產品也不完全對應,部分價簽上有的產品,冰櫃裡並未看見。
羅森便利店的價簽很陳舊,字體也很小,還有產品重復的問題,消費者辨別不易
在便利蜂銀座企業中心店,冰櫃裡的冷飲更是沒有明碼標價。冰櫃上有不同品種冷飲的促銷信息,包括兩件打折、第二件半價或1元等,非常顯眼﹔但產品原價卻無處可尋。店員表示,可以通過自助掃碼或手機App查看冷飲價格。
便利蜂的冷飲隻有促銷信息,沒有產品單價
這類標價方式恰恰是“雪糕刺客”會出現的重要原因——部分消費者拿起冷飲后,不能快速、清楚地了解產品價格,從而在買單時感覺“中招”。有便利店店員表示,消費者如果在結賬時發現價格不合適,可以不買,“我們不會有意見,消費者也不用覺得丟臉”。但消費者提出,將產品從冰櫃拿出來又放回去,一來不利於食品安全,二來消費者理應有價格知情權,商家不能用“可以不買”來排除明碼實價的義務。
上海辟謠平台在求証時發現,部分“話梅刺客”也與明碼實價不到位有關。在189購物中心地下一層的一家零食蜜餞鋪,梅餅等蜜餞、凍蔬果干等產品沒有標價,而鍋巴、牛肉干等產品卻有價簽。營業員表示,沒有標價的產品單價相對較高,比如梅餅單價為每50克7元多,“該產品按每50克計價,其余產品以500克標價。”她也承認,未能對所有產品進行標價,確實存在疏忽。
同一個櫃台,沒有實現產品標價全覆蓋,而且產品計價單位不同,有的50克計,有的500克計
事實上,針對“雪糕刺客”“話梅刺客”的現象,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已自7月1日起實施,要求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明碼標價,明確標示價格所對應的商品或服務。《規定》還明確,價格欺詐行為包含不標示或者顯著弱化標示對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不利的價格條件,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
可見,市場上確實存在部分經銷商未顯著標注產品價格,涉嫌違反《規定》。消費者若發現商品售價與標簽不符或沒有標簽,可撥打12315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嘩眾取寵不可信
不過,上海辟謠平台在核查中發現,部分網傳“話梅刺客”視頻和表述存在夸大其詞的情況,不可相信。
以流傳較廣的“5顆話梅要價100元”為例,所涉店鋪位於上海部分商場,主營高端蜜餞,價格普遍較高。不過,該店鋪沒有隱匿產品價格,而是用非常顯眼的標簽將不同產品每50克的價格進行公示。截至發稿,記者未通過公開渠道查到該商家存在相關違法行為。有消費者表示,雖然該店鋪產品價格較高,但自有目標客戶,並沒有強買強賣或誘騙消費者購買,“消費者覺得價格不合適,完全可以不買。”
“天價”話梅雖然價格很高,但明碼實價(圖片來源:大眾點評用戶@丫丫_8555)
記者走訪市場還發現,包括話梅在內的休閑產品在上海市場選擇多樣,價格從低到高都有覆蓋,並不存在隻有高價產品、沒有低價產品的現象。
上海市場上也有很多深受消費者歡迎的零食,價格跨度很大,能滿足不同人群需要
可是,從部分網絡視頻和自媒體發文看,部分博主將高端品牌的產品價格等同於市場均價,以偏概全。更有博主一邊拍攝視頻顯示產品的標價簽,另一邊假裝打電話向價格主管部門投訴。但細看視頻,可以發現所涉產品做到了明碼實價,而發布“話梅刺客”的賬號實為營銷號,既不在上海運行,還借視頻推銷自己的產品。可見,它們炮制“話梅刺客”,完全是為了博眼球、拉流量。對這類嘩眾取寵的行為,應當明確說“不”。
不少鼓吹“話梅刺客”的賬號存在嘩眾取寵的情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