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送別秦怡,一朵疾風中綻放的玫瑰

秦怡
有人形容,秦怡的人生,就像一本燙金的書
銀幕上的她美麗、堅強、勇敢,為幾代影迷所喜愛
翻開,內裡出人意料有綿延的苦澀
走過一個世紀的歲月
2022年5月9日04時08分
“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
有網友留言送別,“她過完了母親節,走了”
秦怡
走過美麗而堅強的100年
這一刻,歲月迷霧撥開
眼前,仿佛依舊是那位16歲的青春少女,離開奔赴抗戰前線
到碼頭那一刻,跳板已經撤掉,船正在離岸
她不管不顧,緊跑幾步
縱身一躍——
這一刻
她不知道前路的坎坷、人生的顛簸
不知道自己在未來歲月中的無盡奉獻
只是用自己無限的熱情
投身於悠長歲月
在中國電影史上寫下自己燙金的名字——
秦怡
讓我們回顧秦怡的人生
看看她為中國電影留下多少經典影像
看看她在人生路上的端庄自持
她像一朵疾風中綻放玫瑰
以歲月無法改變的不老的美麗風採,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
秦怡
秦怡,1922年1月出生於上海,曾就讀於上海中華職業學校
1938年,義無反顧奔赴武漢參加抗日宣傳,后輾轉至重慶,加入中國電影制片廠任演員
1939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保家鄉》,1941年,離開制片廠參加中華劇藝社,開始在話劇舞台施展才華
主演《大地回春》《欽察大臣》《茶花女》等劇目,與張瑞芳、舒繡文、白楊並稱重慶話劇界的“四大名旦”
1943年,出演反法西斯電影《日本間諜》
《遙遠的愛》
戰后,秦怡回到上海,主演抗戰題材影片《忠義之家》《遙遠的愛》。后者成為她的成名作
秦怡是百年中國電影史的見証者和耕耘者
在80余年的演藝生涯中,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主演了30多部故事影片,在銀幕上留下了無數經典的女性形象
《農家樂》
1949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成立,主演建廠后第一部故事片《農家樂》
1951年,主演電影《兩家春》,影片榮獲文化部“1949-1955 優秀影片”三等獎
《馬蘭花開》
1955年開始,相繼主演《馬蘭花開》《鐵道游擊隊》等影片,為新中國銀幕留下了“馬蘭”“芳林嫂”等經典形象
《女籃5號》
1957 年,主演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片《女籃5號》,影片中的“林潔”成為她表演生涯中的代表性角色之一
《青春之歌》
1959年,在電影《青春之歌》中飾演地下黨員“林紅”,為中國電影銀幕留下了不朽的女性革命者形象
秦怡一生追求光明、追求進步,1959年5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她的政治理想。
1979年,出演電影《苦惱人的笑》
1982年,憑借電視劇《上海屋檐下》,榮獲首屆大眾電視“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
《雷雨》
1983年至1987年,出演《張衡》《青山夕照》《雷雨》《閨閣情怨》等影片
1993年,主演電影《夢非夢》
2008年,主演我國首部反映農民工子弟生活的電影《我堅強的小船》
《青海湖畔》
2014年,以93歲高齡全情投入影片《青海湖畔》的編劇、主演工作,並堅持親赴高原,在青海湖完成實景拍攝
2015年,憑借該片入圍第7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2017年,96歲的秦怡堅持在醫院完成拍攝中國首部老齡化國情教育影片《一切如你》
秦怡
秦怡熱愛生活,以她對小家和大家的愛,來詮釋自己的人生品格
回顧自己的藝術生涯,秦怡將自傳命名為《跑龍套》
台上未必次次是主角,生活中,她卻是永遠的“台柱子”——
“十幾歲時我就有這樣的感覺,我要照顧所有人,全家都是我來撐。”秦怡曾感慨。
秦怡
堅韌,永遠是人們想到秦怡時,最早跳出來的那個詞
周恩來總理稱她為“中國最美麗女性”
哪能想,人生路上,太多風浪
周總理接見秦怡
秦怡的兩段婚姻都不幸福,兒子罹患精神疾病,需要家人終身照顧。
百歲人生,照顧癱瘓的丈夫20年,照顧兒子43年
2007年,59歲的兒子因尿毒症並發肺炎在醫院病逝。白發人送黑發人,秦怡40多年照顧小弟、相依為命的生活結束了
她說,自己“沒什麼牽挂了”,拿出大部分積蓄,陸續捐給汶川、玉樹的災區人民。
秦怡熱衷公益活動
生活給了秦怡很多苦
她卻回報以熱忱
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后,慷慨解囊,先后捐出20萬元
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后,她又第一時間向慈善熱線捐款3萬元
一次性交納特殊黨費25萬元等
人們問,錢都捐了,您怎麼生活啊?
秦怡說:我有工資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97歲的秦怡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盡管當時已長住醫院,秦怡依舊表示,“隻要觀眾需要,我隨叫隨到”。
(本文圖片均由上海電影集團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