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1.1萬毫升!上海金山一對農村姐妹義務獻血22年,帶動身邊人紛紛加入

“獻血救人不容易,阿奴為你們驕傲!”在金山區山陽鎮長興村,78歲的倪永芳老人坐在自家宅前,看著女兒朱滿懷、朱正寶的一本本鮮紅“無償獻血証”和獲獎証書,笑咪咪地給兩個女兒豎起了大拇指。
堅持廿載
朱滿懷、朱正寶是親姐妹,淳朴善良,為人熱情,充滿正能量。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她倆一個已獻血8000毫升,另一個獻血3000毫升。
如今,姐妹倆雖已年過半百,但她們依然表示:我奉獻、我快樂,隻要符合要求,就會奉獻到底。
“我媽年輕時,是生產小隊的婦女干部,工作中處處帶頭,還要爭做‘無名英雄’。還記得那年,我大概五六歲,媽媽參加了義務獻血,家裡很窮,她特地把獻血時得的點心留給我們吃。她還告訴我們,獻血能救人,可能就是在那時,我心裡埋下了義務獻血的種子。”提起義務獻血的緣起,現年53歲的朱滿懷仍記憶猶新。
朱滿懷(左)和她的母親
2000年,在村辦幼兒園擔任教師的朱滿懷加入中國共產黨,感到無比光榮。那年10月,聽說村裡有獻血的名額,她就主動報名,並給姐姐朱正寶也一起報了名。那天,朱滿懷順利地獻血200毫升。不巧的是,姐姐朱正寶正好還在市區跑運輸,一時回不來。朱滿懷心急如焚,馬上又擼起袖子,代替姐姐獻了200毫升。
在之后的22年裡,盡管曾因身體原因動過4次手術,但朱滿懷始終堅持在義務獻血的路上。
2020年,朱滿懷榮獲“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2021年,恰逢建黨100周年,她又兩次擼起袖子,獻血800毫升。
“無償獻血是積德行善的事,有機會救人一命,這事一定要做,而且我是O型血,可以幫助的人更多。”朱滿懷自豪地說,“我以前血壓隻有60-90mmHg,現在穩定在76-110mmHg間,比以前更好了”。
影響他人
朱滿懷當過村辦幼兒園教師,后來又被調到山陽鎮多個地方擔任社區干部,分管慈善、老齡等條線工作。在她的影響下,身邊不少人也加入到義務獻血行動中來。
“我年輕時跑運輸很忙,沒想太多。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堅持下去,妹妹一次次地獻血,對我的影響很大。”從2009年開始,姐姐朱正寶也加入了義務獻血的隊伍。2021年,她兩次獻血共600毫升。“作為一名普通群眾,能在建黨100周年之際為黨旗增輝添彩,我覺得也很開心。”
海趣居民區居民張金梅,是朱滿懷在工作中認識的。在她的影響下,張金梅已義務獻血3200毫升。而朱滿懷的兒子馮曉強,則在十多年前就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志願服務無止境。今年2月25日,朱滿懷、朱正寶還分別榮獲金山區血液管理事務中心授予的2021年度無償獻血宣傳招募“服務明星”和“服務奉獻獎”榮譽稱號。
原來,從2019年開始,姐妹倆還加入了流動獻血車上的無償獻血宣傳招募志願者隊伍,答疑解惑,服務居民,號召越來越多的市民自願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來。
有時候,她們在楓涇古鎮服務,有時候,則在金山萬達廣場,遠的還去過上海火車站擔任志願者。
其實,從山陽鎮到楓涇鎮,交通不是很方便,姐妹倆經常很早出門,換上3輛公交車才到楓涇。但她們不論寒冬酷暑、刮風下雨,隻要輪到志願服務,就會提前到那裡。有一次,朱正寶感冒頭痛得很厲害,但她還是微笑志願服務,站好一班崗。
有個小姐妹跟她們開玩笑說:“你們兩位奶奶不在家裡享清福,偏偏要在外面‘喝西北風’,真是‘吃飽飯沒事干’。”對此,姐妹倆笑了笑:“志願服務讓我們充實而快樂。”
在生活中,姐妹倆都是熱心人:鄰居老陳有糖尿病,子女都住在城裡,朱滿懷就經常幫他測量血糖﹔年過八旬的趙老伯頭發長了,朱滿懷就多次幫他理發﹔遇到陌生人問路,朱正寶耐心幫忙指路……
這對老姐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助人為樂的社會美德,把志願服務融進日常生活,在溫暖他人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