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懸疑色彩不夠 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上映遇冷

2022年02月22日15:07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為何遇冷

懸疑色彩不夠,仿佛滿是新手的“劇本殺”

■本報記者 鐘菡

“像一車滿是新手的‘劇本殺’。”有觀眾看完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感嘆。

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2月19日上映。繼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之后,肯尼斯·布拉納再度執導翻拍自阿加莎·克裡斯蒂經典推理小說的電影。除由肯尼斯·布拉納飾演大偵探波洛外,該片還有“神奇女俠”蓋爾·加朵等好萊塢熟臉出演,北美2月11日上映后輕鬆拿到周末票房冠軍,但在中國市場遇冷,目前票房僅3000多萬元,豆瓣評分6.1分。

很多原著粉絲認為新版“毀經典”,普通觀眾也認為該片懸疑色彩不夠,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改編失敗在哪裡?

劇本殺式寫法?

《尼羅河上的慘案》是英國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創作的長篇小說,1937年11月首次出版,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但推理小說翻拍電影,面臨著真凶已經為人知曉,如何再營造觀影樂趣的困境。

《尼羅河上的慘案》曾於1978年被搬上大銀幕,經上海譯制廠譯制后1979年引入中國,風靡一時。2004年,英國獨立電視台(ITV)拍攝的系列劇《大偵探波洛》中也包含了《尼羅河上的慘案》,並被認為是對原作改編幅度最小的一版。

不過,不管是否看過以上版本,對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的觀影體驗影響並不大——大家打著呵欠走出影院時,幾乎眾口一詞地打出差評。知道凶手的人沒能從添油加醋的故事中獲得新樂趣,不知道的人也被草率的懸疑處理降低了破案的爽感。有人覺得,該片問題出在鋪墊太長,缺少反轉,“劇本殺時代,還不如去看《明星大偵探》”。

很難說布拉納對劇本殺形式到底有沒有了解,但他改編《尼羅河上的慘案》的方式的確很像在創作劇本殺。比如,影片一上來就給偵探波洛擴充了人物前史,描繪了他參加一戰的經歷,並給他加了一位愛人,用以解釋他留胡子的原因。他和爵士歌手莎樂美似乎還有點感情線。

如果是在玩《尼羅河上的慘案》劇本殺,也許抽到波洛的玩家會開心。但對電影觀眾來說,這些不必要的人物前史讓人昏昏欲睡,甚至沒能對塑造人物起到正面效果。

在這出兩小時的大型劇本殺裡,似乎每個人都不太會玩。抽到布克的玩家,大談自己在偏執母愛下如何大膽和黑人姑娘追求自由愛情。抽到貝斯納醫生的玩家,興奮於自己不僅成了琳奈特前男友,還在劇本變格時揭示出另一重“隱藏身份”:一位有著拯救蒼生想法的貴族。然而,這些信息對主線推理沒有絲毫作用。

波洛擔心自己會感情用事,特意叫上真凶來“陪審”,直接助推了第三樁凶案的發生。最后真相揭開時,波洛只是証明了作案手法,並沒有直接指向罪犯的關鍵性証據,而犯人卻似乎聽到了DM(劇本殺主持人)“再不結束超時了”的提醒,快速認罪收場。

一車滿是新手的“劇本殺”,讓人覺得這出戲的時間都浪費在了冗余的討論上。而從整部電影來看,布拉納似乎也沒打算寫充滿懸疑的“硬核推理本”,而是做主打沉浸的“情感本”。他往本子裡加了波洛的戀愛故事,原創人物布克和黑人女孩羅莎莉的跨種族、階級之愛等,卻沖淡了影片中最核心的琳奈特、杰奎琳、西蒙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看到結尾,觀眾也難以共情這三人到底為何而愛,而原本這更能帶來看點。

翻拍隻剩“魔改”一條路嗎

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的失利,不由得讓人想起今年的春節檔影片,翻拍自日本經典喜劇電影《魔幻時刻》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

盡管口碑不及原版,而且核心笑料都是從原版中復刻,包括那幕最引人捧腹的“舔刀子”,但《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目前票房已經超過23億元,也許關鍵在於導演定位清晰且保守,僅在維持原作喜劇片的特色下做了一定本土化,沒有太多個人發揮。

《尼羅河上的慘案》也像是給老電影做某種流行大片式的本土化。比如重塑一個帶有超級英雄色彩的波洛,一個“神奇女俠”般美好善良卻遭人妒忌的富家女琳奈特,再加一個“黑豹”妹妹來探討那個時代不可能出現的跨種族的自由愛情。

盡管這些改動對主線推理無甚作用,但顯示出布拉納在改編上花的心思,以及將原著小說賦予商業類型元素的探索。

相比前兩版,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缺的是一個好劇本。1978版、2004版珠玉在前,讓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突破的維度有限。想要翻拍出新意,似乎隻存了“魔改”一條路。不過,新版其實稱不上“魔改”,布拉納沒有碰原著的核心詭計,只是動了一些配角的設定,給三樁命案的最后一樁改了死者。用擴充人物前史的方式增加看點,顯然用力用錯了地方。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