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博物館來到上海,首展呈現古埃及“木乃伊”與歐洲“印象派”

27日,位於上海市靜安區汶水路210號靜安新業坊園區內的遇見博物館 上海靜安館正式亮相。
開館之際,兩場大展——“遇見印象派·諾曼底曙光:十九世紀歐洲繪畫流變”和“遇見古埃及·黃金木乃伊”同步啟幕。從古埃及文明到十九世紀的歐洲繪畫,在上海靜安館裡實現歷史與藝術的時空交錯與對話。
遇見博物館·上海靜安館今日正式亮相
永遠的諾曼底:出發與歸來
在十九世紀印象派畫家的足跡中,諾曼底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光韻。1845年,年僅5歲的莫奈從巴黎返回諾曼底老家。在這裡,他見到了很多來此寫生創作的畫家,也感受到了來自藝術創新探索的曙光。
如果莫奈可以被稱為“印象派之父”,那麼諾曼底便可稱作“印象派的搖籃”了。從這裡出發,諾曼底照亮了歐洲藝術史的一段光輝歷程。
展覽現場
展覽“遇見印象派·諾曼底曙光:十九世紀歐洲繪畫流變”聚焦於諾曼底,通過不同色彩的展區空間,梳理呈現了與諾曼底發生關聯的藝術家畫作,帶領觀眾探索十九世紀歐洲藝術從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巴比鬆到印象派、新印象派、象征主義等種種藝術變革的痕跡。
展覽現場
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風景這邊獨好”“巴比鬆與諾曼底”“莫奈:我來自諾曼底”“印象派搖籃”“永遠的諾曼底”。
展品全部來自法國諾曼底繪畫協會收藏的61幅大師真跡。參展藝術家包含德拉克羅瓦、庫爾貝、柯羅、馬奈、莫奈、莫裡索等法國繪畫大師。
展覽現場
文創產品區
跨越文明的巨流:遇見古埃及
木乃伊、黃金和對來世的迷戀——這些觀念都是我們對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想象。但是這些觀念對於埃及人有多重要,它們在最后一個法老之后又影響了埃及多久?
展覽“遇見古埃及·黃金木乃伊”為觀眾揭示了在埃及歷史上相對不為熟知的“希臘-羅馬”時期(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之間)埃及人對來世的期望。
展覽現場,木乃伊面具
進入展廳,暗色調的光影空間、磨砂質感的牆面與CT掃描展示屏帶領觀眾開啟一場異域文化的旅行。展櫃中陳設著不同時期多元文化社會中埃及人、羅馬人和希臘人的肖像、面具、陶罐、首飾、玻璃容器、莎草紙文件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不同展區中間依次出現的6具黃金木乃伊,皆來自公元1世紀左右“希臘-羅馬”時期的古埃及。
展覽現場,帶有CT掃描展示屏的木乃伊
展覽現場,記錄販賣奴隸女孩的莎草紙
展覽還包括約2000年前的11幅法尤姆木乃伊肖像和2具肖像木乃伊。羅馬時期的木乃伊畫像即所謂的“法尤姆肖像”,是全世界現存最古老的肖像畫類型之一,它們在19世紀80年代被發現,並改變了人們對藝術發展的看法。每幅肖像都是用熱蠟和顏料混合在一塊薄木板繪制而成的,創作出符合現代品味的逼真效果。
展覽現場
據了解,遇見博物館 上海靜安館定位於“中外藝術會客廳”。北京中創文旅集團董事長秋童對此表示,大型真跡展覽、光影藝術空間、藝術文化商店、藝術IP授權、文化藝術交流等板塊將是遇見博物館的主要產品生態。
除以上兩大展覽,遇見博物館 上海靜安館還將在2022年相繼推出包括洛可可藝術家布歇、印象派藝術家雷諾阿、拉斐爾前派藝術家米萊斯、立體主義藝術家畢加索、街頭涂鴉藝術家凱斯·哈林、日本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歌川廣重、喜多川哥麿等藝術大師的原作真跡展。同時,“遇見敦煌”光影藝術展也將於2022年下半年在滬與觀眾見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