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區縣新聞>>楊浦區

布藝、剪紙、做煎包……非遺項目齊聚一堂!

2021年12月20日11:17 |
小字號

12月16日,在打虎山路第一小學,一場由四平路街道舉辦的“學習非遺文化,傳承工匠精神”課后服務非遺集市拉開帷幕。

蛋雕,串珠,絲網印刷,紙鳶制作……下午四點半,在打一小學的體育館裡,7個非遺項目展示攤位圍成一圈,7位非遺老師在攤前展露絕活,吸引著剛放學的孩子們前來參與。

一心齋清真面點

滋滋冒油、著香氣的牛肉煎包,在上海一心齋飲食店設立的清真面點攤位,圍繞著一群可愛“小吃貨”。大家自己學著動手制作,從擀面皮,到包肉餡,搓揉捏圓,看著容易的步驟,做起來著實有難度。

樂星炎小朋友平時經常在家包餃子、餛飩,可真做起這煎包來,卻還是有點力不從心。他表示,牛肉煎包個頭大,裡頭的餡也多,很難把握好一個量,包出來的包子不是太大,就是皮太厚。

為此,專業面點師傅不得不對孩子們的煎包再加工一下,調整形狀,才能放入油鍋,保証它的外皮不散掉。師傅還向記者透露,這門看著簡單的手藝,實則普通人要學到專業水平,最少得花三個月。

“因為包的煎包要皮薄餡多,如果不熟練,底子包太厚,它底下的面粉就會有疙瘩,口感很差。”一心齋點心部門經理張周麗說,“我們現在的師傅,一般都能用手直接感覺出包子皮、餡料的分量,將每一個煎包的重量都控制在2兩上下。”

海派布藝畫攤位

而在海派布藝畫攤位,同樣有不少孩子正學到了興頭上。大家先是用剪碎的布料包住棉花,縫合后變成一個扁平的小布包,再根據樣板,貼出一幅完整的美術作品。

王歆淇小朋友就學得很是認真,“沒想到不用畫筆,光是用碎布和棉花,也能作出美麗的畫。我想和老師取取經,以后在家裡也可以做。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想以后到外面也去學習相關的課程,長期跟著專業老師學布藝畫。”王歆淇小朋友說。

此次海派布藝畫的攤位負責人李燕萍,師從楊浦區非遺項目海派布藝的傳承人孟新民,目前已經學了五年,是海派布藝學習班的班長。她表示,自己一直很支持此類非遺進校園的活動,非遺文化也一直在等待合適的傳承人出現。

“能夠有個傳承人,是我們一直以來的願望。因為學習一門手藝非常需要耐心和時間,許多年輕人都沒有這個時間。有心學習、傳承非遺項目的年輕人實在太少了。所以我們頻頻進入社區,進入校園,就是希望把這門手藝推廣到中小學,哪怕只是激發孩子們一點點的興趣。”

據悉,本次活動旨在推動“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也讓學生們通過體驗不一樣的非遺項目,開拓求知視野,找到興趣所在,挖掘藝術潛力,開啟一片更多元化的舞台。

(來源:上海楊浦)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