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在上海“脫單便利店”3元就能買到愛情?有人連去7天 ……

2021年12月05日08:29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這已經是唐先生第7次來到“脫單便利店”了。

又一次掏出手機給店家驗票,唐先生的動作格外熟練。心願瓶、便條、貼紙……還沒等店家提供,他自己就從盒子裡拿出了幾件必備的“裝備”,徑直向店內走去。

經歷了連續6天的“配對”失敗,唐先生的熱情正在逐漸褪去。可是,回想起前幾次家裡介紹的不愉快相親經歷,他還是更喜歡“自己找”。來之前,他默默給自己打氣:“再試一次,要是實在沒有合適的,說明緣分未到……”

唐先生去的這家“脫單便利店”,就位於南京東路上。根據某點評網上的介紹,僅需3元就可在便利店裡抽取標有性別、星座的脫單瓶,獲取異性的聯系方式。靠“運氣”脫單的交友模式一時間風靡各大社交平台,吸引了無數潮流青年們前來爭相打卡。

面對長輩們的催婚壓力,不少年輕人對傳統的相親模式十分抵觸,“脫單便利店”究竟是靠什麼吸引了年輕人?3元脫單瓶真能幫助青年們順利脫單嗎?

希冀:突破既有社交圈

隨著同齡人陸續步入婚姻殿堂,85后的唐先生越發焦慮。由於所選職業頻繁出差的特性,加上較早地步入職場,平日裡,他並沒有過多接觸異性的機會。在上海工作的近十年裡,唐先生曾有過兩段並不算長的戀情,均以失敗告終。“那時我們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了,但是女方家庭要求我到她們的城市買房定居,我沒法接受,后來就……”父母也常常在耳邊念叨,還給他安排過相親,“家裡親戚介紹的,更多考慮的是經濟方面合不合適,要說過日子,還是兩個人志趣相投最重要,所以我還是更傾向於‘自己找’。”

為了創造一些接觸異性的機會,唐先生開始嘗試多種方式。就在不久前,他還曾在某婚戀平台留下過自己的信息,可也遲遲沒有動靜。10月初,第一眼在短視頻平台上看到“脫單便利店”,唐先生就心動了。

短視頻裡,青年男女們將自己的姓名、生日、居住地、自身特點、擇偶要求、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寫在便簽上,塞到脫單瓶裡,瓶身上隻留下寥寥數字描述生日、身高和理想型,隨后從“脫單牆”上的365個格子裡,找到自己生日所對應的格子,將脫單瓶放進去,等待有緣人開啟。如果願意的話,還可以花錢從中挑選一個異性的脫單瓶,主動尋找愛情。

“不用見面尬聊,還能找到共同的愛好,這種方式以前沒見過……”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唐先生搜到了上海這家“脫單便利店”。沒想到,這一去試就是7天。

“一周7天,幾乎天天都來。”店長小胡上任不到半年,對此印象最為深刻。除了每天都能看到熟悉的面孔,店裡的星座交友簿上,也留下了唐先生來過的痕跡。小胡說,店裡放置脫單瓶需要在門票的基礎上繳納34元,取瓶需要額外付3元,為了服務更多的客人,他專門設了星座交友簿,讓客人們傾訴自己的想法。如今,12個星座交友簿的首頁,都出現了唐先生的信息。“或許是家裡逼得緊了。”小胡不止一次猜測。

“也沒什麼特殊的原因,就是順路。”談及連續7天出現在便利店的原因,唐先生還有些不好意思。從居住地嘉定趕來南京東路,也能算作“順路”?隨著聊天逐漸深入,唐先生才道出了原委。“第一天我就是過來看看,沒放瓶子進去﹔第二天,我把自己的脫單瓶放進去,還交換了一個女孩子的信息,結果一聯系,對方說已經有男朋友了﹔第三天我又來,一聊發現女方是個運動員,身高不太合適……”就這樣,直到第7天,都沒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另一半”,他這才作罷。

好奇:大多抱著獵奇心理嘗鮮

在脫單牆的365個格子裡,每個格子平均放置著6-7個脫單瓶,也就是說,至少曾有2000多人在這裡留下過“脫單”願望,其中8成以上都是95后和00后,可並不是每個人都像唐先生一樣抱有期待。

90后女生小林,出於好奇,第一次來到了脫單便利店。店面比她想像的要小,可內容設置比她預想的豐富。進入便利店后,她的目光一下就被脫單牆吸引了過去。當然,這裡還有別的花樣:無論是否單身都可放置瓶子的許願區,可以給朋友及未來的自己寄信的慢信區,供顧客拍照打卡的布景區……

“我覺得,還是圖個新鮮。雖然瓶身上寫了個人基本信息,但是沒有照片,眼緣都看不了。”她挑了一個脫單瓶,看了裡面的基本信息后,感到興趣缺缺。在她看來,脫單這件事,匹配度很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脫單便利店”算是一種中介,比起相對直白的線下相親,形式更有意思,“就像以前玩過的漂流瓶一樣。”不過,便利店掌握的信息有限,零星的信息很難實現匹配。而在某點評網上,有不少網友跟小林有著同樣的想法,“無聊消遣來這邊還不錯,認真脫單不推薦哦!”“女孩子比較多,男生比較少!”……

當然,小林也不是全無收獲。在便利店,她認識了一個同樣前來逛的女生,兩人相談甚歡加了好友,並相約下次一起出來玩兒。“便利店作為平台,讓我認識了更多有意思的人,也是一種意外之喜。”

“新鮮的社交平台”正是店長小胡想要營造的店鋪生態。入職半年來,他見到過“牽手”成功的情侶曾回店“還願”,也曾通過微信介紹了3至4對男女互相認識,可數量畢竟有限。“脫單這事兒主要靠緣分,我們主要還是為大家提供一個社交平台,不僅是找對象,認識新朋友也可以。”

而新鮮二字,就足夠合年輕人的胃口。12月1日晚上,便利店迎來了三個結伴而行的女生,她們被小紅書引流而來。“我也想脫單!”看到前面的人正在挑選脫單瓶,00后琪琪立馬抱著同行姐妹的胳膊瘋狂搖晃。直到在2000多個脫單瓶前挑花了眼,她才無奈選擇放棄,但還是興致勃勃地在星座交友簿上留下了自己的信息,以待有緣人翻閱。

風險:嘗鮮仍需保持理性

上海這家脫單便利店始建於2020年,靈感來源於更早爆火的“失戀博物館”,都是紅極一時的網紅打卡地,兩者常常被打包推出。在短視頻平台,博主從滿是分手紀念品的博物館走出,在脫單便利店尋找新的愛情之旅﹔在線下,二者的門票則被打包出售,售價為50元左右。據店長小胡介紹,光是上海這家脫單便利店,旺季(寒暑假)每月的客流量可過萬。如今,這條產業鏈還在不斷拓寬,一面融入劇本殺等新的社交手段,豐富服務內容﹔一面研發運營線上App及小程序,拓寬服務渠道﹔一面向全國招加盟店擴充門店數量。

脫單便利店之所以風靡一時,經營者瞄准的正是成年單身人口,根據艾媒咨詢《2021上半年中國移動社交行業研究報告》,這一數字將在今年達到2.5億左右。與此同時,傳統的相親模式太過重視學歷、物質條件等,被年輕人視作“明碼標價”的生意,活力日益下降,給脫單便利店這種新的社交模式騰出了發展空間。

從劇本殺、脫口秀劇院到脫單便利店,年輕人的社交方式還在不斷更新,尤其是脫單瓶屬盲盒產品,依靠年輕人對單身愛情的向往和對未知的好奇,更是吸引他們不斷入場嘗鮮。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年輕人在嘗鮮新興事物的同時,仍需保持理性,增強自身的辨別能力,警惕其中存在的風險。

通常情況下,商家並不要求顧客填寫敏感的個人信息,如身份証號、手機號等,尊重顧客的個人意願,還規定消費者留下自己的脫單瓶后,才可以拿走他人的脫單瓶。可實際上,消費者入場后,商家並未完全盡到提醒義務。12月1日,記者到店採訪時,脫單牆附近並未有工作人員監管,脫單瓶可以隨意拆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信息泄漏的風險。與此同時,顧客拿到的脫單瓶內容是否真實、有效,商家也不會予以核實,需要消費者自行判斷。例如,唐先生在第5天進店時,就抽出過一個沒有任何聯系方式的脫單瓶。

總體來看,“脫單便利店”做的主要還是新客生意,要想有長足的發展,還得朝著規范化軌道運行,在信息核查、監管方面多下些功夫。

(責編:王文娟、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