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賠付率低佣金畸高等 銀保監會強化意外險監管

劍指賠付率低佣金畸高等亂象
銀保監會全面強化意外險監管
晨報記者 楊曉東
買機票強制搭售意外險、相同產品不同平台保費相差懸殊……這樣的亂象終於將畫上句號。銀保監會近日印發《意外傷害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下稱《辦法》),首次對產壽險公司的意外險業務進行統一規范,將從2022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賠付率將挂鉤費率
意外險是老百姓面對各類意外風險時,不可或缺的產品之一。但長期以來,由於意外險多是短期產品,每單保費金額不大,普通消費者對價格並不敏感,意外險產品市場定價普遍較高、賠付率較低,費率嚴重偏離了實際風險水平。同時,保險機構支付給中介機構很高的佣金,實際上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因此,除進一步強化意外險精算監管、規范費率浮動行為外,此次發布的《辦法》還將產品費率與賠付率等指標挂鉤,以逐步淘汰賠付率過低、定價明顯不合理的產品,完善意外險產品費率市場化形成機制。
具體來看,《辦法》要求,年度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連續三年超過500萬元的、保險期限一年及以下的意外險產品,如過往三年再保后綜合賠付率的平均值低於50%,保險公司應及時將費率調整至合理水平,並按相關要求重新報送審批或備案。此舉能夠抑制意外險費率過高和佣金率過高的問題,有利於規范意外險市場秩序,使費率較為真實地反映風險水平,有效保護消費者利益。
監管部門還進一步完善了意外險定價回溯制度。《辦法》要求,保險公司應於每年年末開展意外險業務回溯工作,根據實際經營情況與精算假設之間的偏差程度,採取費率調整等整改措施,並於次年3月底前完成整改。保險期限一年及以下的意外險產品,應回溯綜合賠付率、費用率等指標﹔保險期限一年以上的意外險產品應回溯發生率、費用率、投資收益率和退保率等指標。
劍指佣金畸高亂象
與低賠付相伴而生的是高手續費問題。長期以來,一些坐擁巨大流量的互聯網平台意外險渠道費用高企,意外險業務費用畸高問題備受業內關注。《辦法》劍指手續費畸高亂象,劃定費率“天花板”。
在此次出台的《辦法》中,銀保監會也引導險企降低意外險佣金費用水平。《辦法》提出,保險公司將意外險產品報送備案的,除提交相關申請材料外,還應另外提供佣金費用支付相關材料,說明該產品預計向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支付的年度佣金費用率上限,佣金費用率上限應根據產品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確定。產品任一渠道的年度佣金費用率超出規定的平均附加費用率上限10個百分點以上的,應提供總經理簽署的書面說明材料。佣金費用應據實列支,不得通過信息技術支持和服務類費用、賬外激勵費用等方式變相突破佣金費用率上限。
保險專家表示,《辦法》統一要求降低佣金費用水平,既讓險企在拓展業務時能夠避免惡性競爭的壓力,又能夠在險企進行渠道費用談判時予以一定支持。預計意外險的佣金水平將會下降,一些市場競爭費用轉入其他形式的費用,價格下降,賠付率上升,外部代理和互聯網渠道的業務受到一定沖擊,大公司的市場份額可能會有所上升,監管機構的日常檢查和違規處罰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強。
制定九大負面清單
意外險在各類消費場景中捆綁搭售的問題也備受詬病。對此,《辦法》中明確,保險公司開展意外險業務時不得存在以下九類行為:直接或通過保險中介機構、其他機構強迫消費者訂立保險合同﹔在非保險類商品或服務上向不特定公眾捆綁銷售意外險﹔通過無合法資質的機構、未進行執業登記的個人銷售意外險﹔委托保險公司經營區域外的保險中介機構或個人銷售意外險,根據相關規定開展的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除外﹔夸大保險保障范圍、隱瞞責任免除、虛假宣傳等誤導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行為﹔混淆意外險與責任險,擾亂市場秩序﹔通過保險中介機構為其他機構或者個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或虛構中介業務套取資金﹔對保險期限一年及以下的意外險,距保單到期日前間隔60天以上預收下一保單年度保費﹔向特定團體成員以外的個人銷售團體意外險。
“負面清單所列舉的禁止性行為都是過去意外險市場上長期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現象。此次在《辦法》中詳盡列舉並禁止相關行為就是為了強化對相關不合規行為的禁止和處罰,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利益。雖然《辦法》中沒有違反負面清單禁止性規定的處罰措施,但是《保險法》和保險監管部門制定的行政規章中都有相關罰則的規定。”保險專家表示。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通過銷售行為“負面清單”以及強化監督問責,搭售和捆綁銷售、銷售誤導等突出問題將得到有效遏制,意外險市場秩序將得到進一步整頓和規范。
據悉,《辦法》將從2022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並對《辦法》發布前已經審批或備案的意外險產品給予一定的過渡期。上述負責人表示,中長期看,《辦法》有助於進一步完善意外險費率市場化形成機制,規范意外險市場秩序,促進意外險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