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5G技術助力 全國首個智慧港口升級蝶變

2021年10月14日19:12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是上海“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大戰略,也是面向未來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未來五年,上海將整體性轉變,推動“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字化轉型。

即日起,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與人民網上海頻道合作,聚焦上海經濟數字化轉型,推出一系列具備標杆示范效應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典型范例,打造城市數字化轉型的上海實踐,開辟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新賽道,跑出上海產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5G技術具有高速度、低功耗、低時延等特點,被各行各業廣泛應用,是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為三大運營商之一,上海移動正通過5G技術賦能百業:在世界一流港口洋山深水港,由上海移動、上汽集團、上港集團共同打造的“上海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項目”,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首次亮相,便吸引了眾多目光。

攻堅克難 打造精品5G網絡

為推動項目穩步開展,上海移動牽頭組建智能重卡5G攻堅團隊,分頭進行了5G網絡建設、V2X體系搭建、高精度能力建設、路側設備研發等,成功打造了全國首個5G覆蓋的跨海大橋和5G V2X車路協同網絡能力,提升港口碼頭在物流運輸、安全監控等運營效率,擴大上海港集裝箱吞吐能力,有力支撐了項目的成功開展和示范運營。 2020年,北斗系統成功實現全球組網,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等服務。當年10月,中國移動發布了“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截至目前,依托現有5G基站,在全國范圍建設超過4400座北斗地基增強基准站,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在上海,中國移動建設的北斗地基增強基准站已有20個,覆蓋上海全境。其中最有示范和推廣效應的便是基於“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的上海洋山港區“5G+智能駕駛”應用場景:依托東海大橋及港區內全面覆蓋的上海移動5G網絡,智能重卡多車編隊的跟車距離進一步縮短,目前已能實現跟車距離從150米縮小到16米。在上海移動5G賦能下,洋山深水港將進一步鞏固其長江流域“龍頭”地位,一個更數字化、更智能化的智慧港口已經初具雛形。

然而,這樣的成果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上海移動項目相關負責人杜艷艷介紹:“東海大橋的環境很特殊,與上海市內環境不同。無線網絡傳播會有一個多徑反射,而在東海大橋上,信號發出之后就是茫茫海面,信號沒有反射回來,這樣性能上就會有一定損失。”杜艷艷坦言,這是當時遇到的一大難題。

為了攻克技術難題,建起一張精品5G網絡,前期,上海移動抽調土建結構專業、傳輸配套、無線建設等專業人員成立重能重卡5G無線覆蓋攻堅團隊,牽頭各方業主及設計院共同推進。在建設過程中,上海移動結合多項創新技術,有效解決高速跨海大橋橋面施工難題。同時,運用多杆合一的技術手段,利舊原橋面路燈預埋件基礎進行改造,有效避免對大橋基礎鋼結構的破壞。此外,還創新研發防腐絕緣線纜固定挂鉤,解決施工中電纜線和光纜布放問題。引入撞擊震動線纜自動脫落功能,有效應對潛在道路風險。

高精度定位 打造全國首個智慧港口

如今,有了5G+北斗高精度定位,不僅在上海洋山港經東海大橋到蘆潮港堆場約42公裡路段,可以實現集卡編隊自動駕駛,即便在較為復雜的作業環境下,車輛也可在15秒內自動完成貨物裝卸,同時自主規劃路線精准運輸到指定地點。此項應用極大提升了東海大橋通行能力,釋放了洋山港的吞吐潛力。洋山港也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實現“5G+智能駕駛”的智慧港口。

目前,上海移動已經完成上海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項目區域范圍內的5G網絡連接覆蓋,覆蓋范圍包括東海大橋、洋山深水港和深水港物流園區,現已具備“上行速率100M,下行速率1G”的網絡能力。同時,今年上半年,上海移動成功完成洋山港項目區域內5G獨立組網及全程5G切片能力覆蓋,可以為目標重卡提供上下行帶寬保障,可確保智能重卡通信業務網絡使用並降低網絡時延,釋放5G“低時延”優勢,夯實項目“新基建”基礎。

(責編:鄔迪、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