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字化 上海新亮點
樓宇裡的“變形金剛”
編者按: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是上海“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大戰略,也是面向未來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未來五年,上海將整體性轉變,推動“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字化轉型。
即日起,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與人民網上海頻道合作,聚焦上海經濟數字化轉型,推出一系列具備標杆示范效應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典型范例,打造城市數字化轉型的上海實踐,開辟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新賽道,跑出上海產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中午時分,在剛開放的前灘中心辦公樓,有一群機器人在大樓裡來回穿梭,它們接過外賣小哥配送的最后“一棒”,穿過閘機、乘坐電梯到指定樓層,再撥號通知,將外賣穩穩送到用戶手中。
前灘中心辦公樓
不止是外賣配送,由上海有個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YOGO)打造的基於移動機器人的智能無人配送系統,還兼具環保、安防等多重功能,堪稱“樓宇裡的變形金剛”。自2020年7月至今,YOGO已累計服務甲級辦公樓宇70棟,覆蓋上海各行政區域及仲量聯行、第一太平戴維斯、安興行等品牌物業,逐步完成樓宇智慧配送標杆建設。
團隊協作,一群機器人服務一棟樓
機器人配送服務如何越過重重障礙,實現精准送達﹔電梯間網絡信號弱問題,怎樣解決……YOGO聯合創始人蔡曉瑋說,配送機器人研發確實是難點重重,例如如何實現L4級別無人駕駛﹔如何調度好一群機器人並完成任務﹔樓宇裡無交通規則及紅綠燈指示,技術難度更高。
不過,這些難題在YOGO看來,並不是大問題。原來,公司技術團隊曾主導研發過月球車、反恐排爆機器人等國家項目,技術上有著高成熟度的保証。
YOGO解決方案
研發的YOGO機器人,通過多傳感器的融合以及多MCU響應機制,配送機器人能夠達到0.01秒的反應速度﹔在樓宇配備了多個智能體的通訊網絡,支撐大量機器人及物聯網設施的聯通,幫助機器人更精准、更流暢定位和運動能力。
此外,為了提高機器人的配送效率,YOGO在合作的每棟樓普遍配備了6台以上機器人,形成團隊合作。以前灘中心為例,YOGO設置智能存儲分揀櫃和10台機器人,形成了一整套物流配送解決方案,覆蓋“接收-暫存-分揀-遞送-提貨-反饋-退貨”七大環節的無人化配送流程。
“前灘中心一天約有1200單外賣需求,其中通過機器人配送的有300-400單,佔總單量的25%以上。”據后台數據顯示,無人配送站可為外賣員減少平均每單10-15分鐘的配送時長,為單次配送時長的30%。
事實上,YOGO ROBOT樓宇無接觸配送系統,是業內唯一同時斬獲設計界奧斯卡大獎德國iF、紅點獎的服務機器人系統,它“促進環境和人類和諧”的設計理念贏得了評委的一致認可。
跳出具體服務范疇,成為真正的“變形金剛”
有人擔心,無人配送機器人的出現會不會擠壓外賣小哥的生存空間。
在蔡曉瑋看來,這是不存在的,無人配送是人力配送的補充與協作,而非替代方案。“我認為隨著行業的發展變化,機器人並不能真正的取代人,只是幫助人們做一部分重復勞動工作,提高人力配送的效率。”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無人配送只是YOGO的部分功能。
安防機器人
“5G時代,我們線下需要一個更智能的環節,來回應生活變化。”YOGO的模塊化設計,跳出了具體的服務范疇。在STATION,僅需十幾秒,機器人就可以快速更換模塊,實現功能應用的自主切換。
也許,你上一秒看到的是配送機器人,下一秒就是安防機器人。
模塊化的靈活運用,使得YOGO機器人成為當之無愧的“樓宇裡的變形金剛”。
從產生價值出發,加快數字化之都建設
在城市數字化轉型的今天,上海正努力打造“國際數字之都”。蔡曉瑋表示,不管是經濟數字化還是生活數字化,YOGO的本質意義是要產生價值。
“成立之初,我們將公司命名為‘有個機器人’,實際上是想要實現‘人人有一個機器人’,希望機器人可以‘飛入尋常百姓家’,在生活中實現高頻使用的場景。”蔡曉瑋說。
YOGO成功入駐杭州商務樓宇
目前,YOGO正在加快落地更多的智慧樓宇項目,加速智慧樓宇無人配送服務的覆蓋,讓越來越多的市民認識到、接觸到、使用到機器人。
“盡管剛開始解決的是樓宇最高頻的配送問題,但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已經挑起了樓宇數字化服務助手的重擔,希望未來為樓宇提供更系統化的文化服務,同時用更數字化的手段重構人貨場關系。”蔡曉瑋相信,5G時代,屬於真正意義上的機器智能時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