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浦東濰坊新村街道:紅色密碼解鎖“楓橋式”樓宇治理新模式

2021年09月10日11:07 |
小字號

濰坊新村,坐落於上海浦東的陸家嘴金融貿易核心區內。這是“魔都”光鮮的天際線之下,一個公認的“難管”區域:3.89平方公裡轄區內,屹立著89幢商務樓宇,5978家實有單位,擁有上海軌交目前唯一的四線換乘站,大大小小600多家飯店,81個老舊小區……

“上班時間,有約25萬人來此工作﹔下班時間,又約25萬人來此消費。”浦東公安分局濰坊新村派出所所長在基層干了大半輩子,曾經擔任過四所派出所所長、經驗豐富的他也不由坦言,這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人多,意味著商業體量大、管理要素多、矛盾糾紛多,平安守護難。

可與此同時,在他眼中,濰坊新村更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72年前,革命烈士李白在這裡犧牲,留下了“永不消逝的電波”﹔而今,浦東這張“王牌”又迎來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新使命,派出所民警們倍感重任在肩。

一棟棟樓宇、一條條小路、一串串足跡……在這片嚴峻的形勢下,所長崔衛東帶領全體民警將商圈治理、樓宇管控作為重中之重,傳承紅色密碼,解鎖“楓橋式”樓宇治理新模式。

一棟棟樓宇的創新:“立體社區”有了專管民警

上海黨建的重點是樓宇。而位於濰坊新村的上海嘉興大廈就是全國樓宇黨建發軔地,21年前首創“支部建在樓上”,更逐步發展成了匯聚政府、社會、樓宇等各方力量的協商共治平台“樓事會”。為濰坊新村以黨建引領,開展樓宇管理提供了捷徑。濰坊新村派出所借鑒社區民警兼任社區黨組織副書記工作制度,挑選黨員民警入駐“樓事會”,讓每棟樓宇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專管民警。

李勇平是世紀匯廣場的專管民警,他一直記得自己第一次來到“1192弄老上海風情街”時的場景,別人看到的是石庫門、黃包車和各種美食,而他眼中卻隻有摩肩擦踵的游客、昏暗的燈光,和數不清的商家。那一刻,李勇平立馬額頭冒汗:“我們專管民警最怕的就是人多!”

世紀大道站,上海軌交目前唯一的四線換乘站,2號線、4號線、6號線、9號線在此交匯。世紀匯廣場,就是這座巨型樞紐的上蓋建筑,人流量可想而知。那段時間,李勇平幾乎天天往這兒跑。走不通的路線一遍遍走通,有風險的點位一次次整改……一個月不到,李勇平已然能夠如數家珍地指出每一個入口、每一戶商家。

民警的力量畢竟有限,如何以最大的聯動、最佳的診斷、最廣的觸角消除隱患?2020年6月,濰坊新村各樓宇均成立了由派出所會同各樓宇“樓事會”牽頭組成的聯勤聯動巡邏安保力量,其中就包括世紀匯廣場,甚至更進一步將地鐵安保力量也納入其中。盡管16名成員來自不同單位,大家有的身穿物業人員的襯衫,有的身著不同保安公司的制服,但在身為黨員的保安負責人的帶領下,著裝各異的他們卻是一樣的精神抖擻,大家迅速融合、緊密合作。“我們的保安都配備了能夠直接與派出所對接的對講機,出警速度快、處置效率高。”世紀匯廣場保安隊長關雲說。

今年春節以來,管理方式又升級了,在“樓事會”的支持下,派出所正試點“商戶聯保”。如今,每幾家毗鄰商戶都有一名“小組長”,每個樓層設有一名“隊長”,而李勇平就是“大隊長”。“就好像是無數根風箏線,如今都攥在我手裡,管理起來更加得心應手,確保平安不出事。”李勇平咧嘴一笑。

世紀匯廣場,是濰坊新村樓宇商圈管理的一個生動縮影。像李勇平這樣的“專管民警”,濰坊新村派出所共有11名——把樓宇看作“立體社區”,“樓事會”便是“居委會”,派駐黨員民警成為“樓事會”成員,以黨建促管理,將警務室延伸至大樓內,成為濰坊新村派出所探索精細化管理的創新之舉。

一條條小路的厘清:歷史難題獲“清單式”破解

濰坊新村樓宇林立,是名副其實的“鋼筋水泥森林”,轄區內89幢商務樓宇的營商環境,就成為派出所工作的重點。“樓宇安定,濰坊才安定。”這是濰坊新村派出所所長時常挂在嘴邊的話。一道道難題,通過“樓事會”收集匯總群眾意見落於紙上,納入濰坊新村派出所黨支部“我為群眾辦實事”的責任清單,再實地走訪廣開言路厘清破解。

在竹園商貿區內,有一條無名小路曾讓行經此地的市民怨聲載道:“共享單車隨意扎堆,機動車違法停車,把幾百米的小路堵得水泄不通,外面進不去,裡面出不來!”這是一條無名內部通道,屬於紅線范疇內自管道路,交警無法貼單,然而各大樓物業都無力統管。

如何讓一條“三不管”的無名路恢復秩序?濰坊新村派出所發現這一問題后,先后召開了5次會議,召集各大樓“樓事會”成員實地走訪,達成共識:由商貿區共同出資,街道資金補貼修建交通設施,維護竹園商貿區內交通秩序……曾經的模糊地帶,在民警的努力下被一一厘清。今天,走在竹園商貿區,這條昔日擁堵不堪的無名小路已煥然一新:通道中間樹立紅白鐵杆,確保機動車的雙向通行,在轉角處畫好禁停標志,確保道路通暢。

看得見的“模糊地帶”,重回秩序﹔還有諸多看不見的“灰色地帶”,也有管控機制。

商務樓宇內常有新公司企業入駐,而一些“皮包”公司最喜歡短租,他們“打一槍換個地方”,每干完一票便會留下“一地雞毛”導致糾紛不斷。每有新公司入駐,專管民警都借由“樓事會”提醒物業人員,一旦發現異常便要及時通報派出所,由民警上門核實從嚴排查管控。

一旦有群體性矛盾,無論是否激化,接警民警一律引導各方到派出所來解決問題。“由我們搭建平台,協調司法、信訪、勞動、律師事務所等相關部門及時介入化解。”派出所教導員王素婷,是同時擁有律師資格証書、心理學証書的“多面手”,她說,像這樣的調解工作他們年內至少做了200起,“雖然這樣做,我們是辛苦了,但能夠在基層就有效化解矛盾,也為大樓提供了安全有序的營商環境。”

一串串足跡的深入:解開每位報警人的心結

一道道難題,依托黨建聯盟,厘清破解﹔一項項平安舉措,經現實檢驗有效﹔一個個服務細節,經群眾檢閱暖心。民生“小事”皆為“大事”,濰坊新村派出所黨支部始終強化忠誠履職執法為民的理念,凸顯黨員民警先鋒引領作用,用細心、關心、愛心,讓轄區更有“溫度”。

派出所民警們,始終記得一個雲南姑娘,她叫阿芬。當大家通過手機看到阿芬回到老家,與母親緊緊相擁而泣時,他們覺得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值了。

阿芬是他們2020年末救助的一名流浪人員。疫情來臨,又遇寒潮,為了體現城市溫度、減少風險隱患,崔衛東帶著十個民警冒著寒風,2天內走遍了轄區內的綠化帶、天橋、地下空間、垃圾廂房,救助了7名流浪人員,阿芬就是其中之一。

那是阿芬在外流浪的第21個冬天。民警在世紀大道附近發現她時,阿芬神情呆滯、渾身臟臭,對於詢問卻不理不睬。“問她叫什麼名字?老家在哪裡?反復詢問她,她就呆呆地看著我們。”當班女民警回憶,“她來的時候,衣服、頭發都很亂,表情很愁苦,見到陌生人,會伸手要抱抱,感覺得到她的害怕焦慮。”

民警為阿芬提供了一些食物,很快轉變思路:她可能存在心理疾病,需要專業醫護人員疏導開解。於是,民警以疏導心理障礙為出發點,與浦東新區精神衛生中心聯系。在醫院治療了一個多月后,好消息終於傳來:阿芬願意和人溝通了!原來,她曾先后在昆明、廣東等地流浪,最終漂泊到了上海,在多方努力下,阿芬踏上了回到家鄉的道路,與家人團圓。

“公安工作沒有捷徑,我們的傳家寶,就是邁開腳底板。”崔衛東是這麼做的,也是這麼要求派出所全體民警的。為了讓民警下沉社區,一套110警情回訪三級機制建立起來了——民警見面回訪、副所長包干、所長抽查。

崔衛東說,今年回訪機制又升級了,對於涉及侵財、侵權、擾序、糾紛、安全隱患類的警情,由民警全量見面回訪:“這是一個‘笨辦法’,但能夠面對面解開每位報警人的心結,用我們的服務,換取老百姓安全感與滿意度。”

(來源:上海基層黨建網)

(責編:沐一帆、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