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上海“十三五”︱奉賢:“美”字當頭,還給郊區發展“打個樣”

馬作鵬、實習生李大武

2021年02月23日10:50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編者按:

進入2021年,上海十六區過去五年中的經濟數字漸次披露。在總結回顧“十三五”規劃完成情況的同時,各區也對下一個五年規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展開部署。迎接“十四五”,各區又將如何“再出發”?人民網上海頻道梳理各區“十三五”發展成果,嘗試讀懂其特色發展之路,以饗讀者。

今天刊發的文章,來看奉賢。

一個“美”字,成了上海市奉賢區的招牌。

農歷牛年春節,位於奉賢區的上海之魚成了人們“就地過年”的網紅打卡地,景區甚至因為游客眾多不得已進行了交通管制。細究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離不開奉賢過去五年來圍繞“美”字下的功夫。

奉賢,是一個有江有海的地方。北部以黃浦江為界相望閔行,南接杭州灣31.6千米的海岸線,東部接壤浦東新區,西部毗鄰金山、鬆江。

檢索奉賢區政府官網,不難看出生態環境對該區的意義所在。“林地總面積4.5萬畝,綠化覆蓋率45%,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5%,空氣降塵量是市區的1/10,是上海空氣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

“十三五”期間,奉賢在城市功能和生態環境的打造中,都圍繞著奉賢“美”的特色徐徐展開。

五年間,上海之魚城市會客廳、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博物館等城市功能性項目相繼建成開放,累計建成公園180座、增加綠化面積571公頃、森林面積2127公頃……

農歷牛年春節的上海之魚 上海奉賢微信公眾號

熟悉奉賢的人們都知道,這個區“美”字的含義並非簡單的字面意思,而是該區在產業發展中聚焦的特色——“東方美谷”。

“十三五”期間,東方美谷已經從一個產業品牌成長為城市品牌、文化品牌。簡而言之,東方美谷已經超越了物理上的園區概念,成為奉賢集全區之力打造的全域發展理念。2017年9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授予奉賢區“中國化妝品產業之都·上海東方美谷”的稱號。

這個從農業和鄉鎮工業起步的上海郊區如今經搖身一變,款款走來,落落大方。

進入“十四五”,奉賢也畫出了新藍圖:立足“新片區西部門戶、南上海城市中心、長三角活力新城”,打造百萬以上人口的獨立綜合節點城市。

奉賢區委書記庄木弟這樣描繪未來的奉賢:“立足五大新城建設,奉賢新城擁有良好的生態底色、明顯的產業特色,有著無限的發展空間。我們寄希望於奉賢新城更美好、更便捷,也更希望生活在這裡人民是自由的、幸福的。”

“美”字當頭,奉賢給上海市郊區發展的“后發先至”打了個樣。

五年:突破千億

“十三五”前,奉賢區的經濟數據在上海下轄16區中常常排名靠后。

根據奉賢區政府官網公布的《上海市奉賢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奉賢區地區生產總值685.8億元。

奉賢區地域面積達720.44平方千米。比起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奉賢區不缺地,不缺經濟發展的物理空間。這也意味著,奉賢區仍有未被挖掘的發展潛力。亟待推進的,是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

奉賢區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抓牢發展第一要務,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深化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鄉統籌發展,聚焦新城建設、環境建設和社會治理,加快建設上海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活力區、上海統籌城鄉發展改革示范區,全力打造長三角城市群綜合性節點城市、杭州灣北岸綜合性服務型核心城市。

“十三五”期間,奉賢區地區生產總值保持穩定提高。2019年,奉賢區地區生產總值提速上升,突破“1000億”門檻,報1173.2億元。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奉賢區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0億元。此外,根據歷年數據測算,“十三五”期間,奉賢地區生產總值增幅達到64.54%。

奉賢區“十三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2015-2020)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隨著“十三五”規劃的推進,奉賢區的財政收入也逐年穩定增長。

“十三五”期間,奉賢區財政收入增幅54.18%,持續穩步上升。

2018年,奉賢區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50億,達151.2億元。往后幾年,奉賢區財政收入始終保持著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

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年,奉賢區財政收入161.6億元,同比增長4.26%,增速排名全市第二。

奉賢區“十三五”期間財政收入變化(2015-2020)

排名:后發先至

奉賢區在“十三五”期間的經濟發展態勢,也能通過區級排名情況管窺一二。

作為上海的“郊區”,奉賢區的經濟數據在上海下轄16區中並不突出。2015年,奉賢區地區生產總值排名第15,財政收入排名第14,均為倒數前三。

“十三五”時期,奉賢區經濟數據排名一路上揚。2019年,奉賢區地區生產總值排名為第11位,財政收入達到第10位。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財政收入這一排名,奉賢區已提升至全市第9位。

奉賢區2015-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在全市排名情況

根據公開數據測算,“十三五”期間,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增幅37.32%,年均增幅6.55%﹔財政收入方面,上海市增幅為15.74%,年均增幅2.97%。

奉賢區過去五年地區生產總值增幅達64.54%,年均增幅8.4%﹔財政收入增幅為54.18%,年均增幅13.7%,均遠超上海市同類型數據。

“美”出特色

當一種特色產業成為一個城市的特色后,這座城市的氣質會發生哪些變化?

“十三五”期間,“東方美谷”成為奉賢區響亮的招牌:“東方美谷,美在東方。”

東方美谷是以美麗健康產業為核心,涵蓋美容護膚品、日化用品、生物醫藥和食品保健品等多領域的“美麗健康生態圈”。“全國每4片面膜中,就有1片產自東方美谷。”奉賢區區委書記庄木弟表示。

2017年奉賢區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奉賢區已形成“1+1+X”產業體系。“1+1”指東方美谷美麗健康產業和新能源產業,“X”則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疫情期間,東方美谷仍然持續發力。

2020年,奉賢區舉辦東方美谷品牌展、美谷美購跨境購等系列活動,帶動百家企業銷售超30億元。美麗健康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產值400億元,佔全區規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至21%。

東方美谷核心區 上海奉賢微信公眾號

資生堂、歐萊雅等世界級化妝品龍頭企業入駐﹔全區新引進72個“東方美谷”項目,投資總額96億元,預計達產產值177億元,預計達產稅收17億元,其中投資超1億元或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1個。

全年已簽約授牌283家東方美谷產業集聚中心,布局以長三角為中心,遍布全國、輻射全球的東方美谷產業集聚中心,拓展區外、市外產業鏈合作,強鏈、補鏈、延鏈。

如今,東方美谷已經脫胎於園區,成了一種城市發展的理念。

2月10日上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奉賢區人民政府《“賦能東方美谷、助力奉賢新城”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奉賢區博物館舉行,雙方就文旅地標打造、文旅品牌提升、文旅產業建設、公共文化供給等,達成全方位全要素合作意向,助力奉賢新城建設發展。

庄木弟指出,立足五大新城建設,奉賢新城擁有良好的生態底色、明顯的產業特色,有著無限的發展空間。在這其中,奉賢將國際化、產業化、市場化、品牌化、數字化打造南上海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和東方美谷產業旅游體驗時尚區,將產業品牌轉化為文旅品牌,提升奉賢新城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讓奉賢新城成為“五型經濟”的成長地、創意文化的集聚地、詩意人生的棲息地。

“獨立、無邊界、遇見未見”,庄木弟經常這樣推介奉賢新城。

他認為,奉賢新城應著眼於城市未來,奉賢未來之城的最終模樣,是被矚目和期待的,期待它比現在的城市更好,更現代、更生態、更便利、更繁榮,有品質、有品味、有溫度、有個性,成為南上海一道靚麗風景,煥發更加蓬勃的生機。

“后發先至”

歲末年初,一波又一波的上海市各區發展成績盤點令人眼花繚亂。

但冷靜觀察,奉賢區在上海“十三五”期間所扮演的角色,或許用“后發先至”更為貼切。

2018年12月27日,在奉賢區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我們得以從官方口徑中讀懂為什麼這個區可以被稱為“后發先至”。

彼時,相對封閉的交通讓奉賢“起個大早,卻趕個晚集”。

“曾幾何時,浦江天塹阻撓了奉賢人民跨越城市的夢想,竹筏、木船、輪渡,是當時進入市區唯一的交通工具。‘四塞之固,舟車不通﹔土貨不出,外貨不入’,是當時外界對奉賢的印象。”區委書記庄木弟在大會上如是說。

1995年,奉賢人民自籌資金建設的奉浦大橋建成通車,翻開了奉賢路橋建設的新篇章。2010年,閔浦二橋建成通車,再到“十三五”期間,軌道交通5號線南延伸段、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全市首條BRT、閔浦三橋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成通車。

路通了,猶如“源頭活水來”,奉賢的產業發展逐漸與上海市區、與國家、與世界接軌。

軌道交通5號線南延伸段 上海奉賢微信公眾號

另據《解放日報》報道,上世紀90年代初,外商紛紛搶灘上海。近郊區縣中原本處於中游水平的奉賢因為交通不便錯失了很好的發展時機。

如今,奉賢利用區位、資源優勢打造出的東方美谷,已經聚集數百家化妝品企業,佔到全市相關產業規模的40%以上。區內企業上市融資成績顯著,全區A股和H股上市公司已經累計達到20家。

面向“十四五”,奉賢新城將建設成為濱江沿海發展廊道上的節點城市,以及杭州灣北岸輻射服務長三角的綜合性服務型核心城市。從高空俯瞰上海南郊,奉賢的中心位置可以看到一條金魚騰空躍起,這是奉賢新城最醒目的核心地標——上海之魚。

奉賢,未來會有多“美”?

(數據來源:上海市政府官網、上海市統計局、《上海統計年鑒》、各區政府官網)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