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医疗 | 喀什二院多学科联合诊疗 为肿瘤患者保驾护航

2023年06月08日18:48 |
小字号

“9床,42岁,乙状结肠癌造瘘术后拟行第6次化疗入院,患者经过5个疗程的化疗,目前增强CT检查提示肿瘤退缩明显……”近日,在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简称“喀什二院”)肿瘤内科周三大查房中,住院医师米克热木·阿布都艾尼正在汇报病史。

多学科诊疗(MDT)讨论现场

原来,这是一名乙状结肠癌晚期合并穿孔患者。2022年10月,该患者因左下腹疼痛到喀什二院急诊就诊,完善相关检查被确诊为乙状结肠癌合并穿孔、脓肿。医院普外科紧急手术探查,发现患者腹腔内有一长达8厘米肿块与周围肠道粘连无法移动,切除困难,只能为其进行肠道穿孔修补和造瘘手术,即修复肿瘤破口并在腹壁上开设一个“人工肛门”。

由于肿瘤负荷大,局部肠道粘连且穿孔,无法进行根治手术,当年12月,该患者在术后两个月转到肿瘤内科,准备尝试转化治疗——即对于身体情况较好的晚期肿瘤患者先通过一定疗程的化疗或放疗,把肿瘤体积缩小再进行手术,让一些初治不可手术的患者再次获得手术机会。这种治疗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开刀治疗肿瘤的理念,使得一部分的晚期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机会。

随着4个月规律的化疗及靶向治疗,该患者病情随之好转。但腹部的造瘘口让他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此次入院,他希望能够关闭造瘘口。

“根据初步临床评估,患者经过多程化疗,病情改善,需要讨论患者能否尽早手术、是否进行第六次化疗。”第十一批上海援疆专家、喀什二院肿瘤内科主任杨昭志查看患者情况后,立即向医院申请了多学科诊疗(MDT)。

多学科诊疗是指由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这种以患者为中心,“定时间、定地点、定专家”的模式,更加切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实际。

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医疗队领队、喀什二院院长陈尉华了解该患者复杂的病情后,主持了一场由肿瘤内科牵头,普外科、消化内科、影像中心等院内10名专家参与的多学科会诊。相关领域学科专家针对患者病情展开讨论,确认通过一段时间的转化治疗后,患者体内的肿瘤已经有了明显缩减,且达到了内镜手术指征,可以为患者实施根治手术。

完善术前准备后,第十一批上海援疆专家、喀什二院普外科主任王洪成为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术后一周,患者恢复良好。“谢谢,谢谢你们!我们终于能正常生活了!”患者本人及家属由衷地向喀什二院上海援疆专家和医务人员致谢。

术后查房

杨昭志表示,很多晚期肿瘤患者虽不能立即手术切除,但通过有效的转化治疗,仍然能获得根治性的手术机会。“我们引入先进的肿瘤治疗理念,再结合必要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为患者制定周密的治疗计划,让患者不再苦恼,重拾生活信心。”

“今后,上海援疆医疗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会不断将先进的医学理念、领先的医疗技术‘移植’到南疆地区。”陈尉华说。喀什二院也将通过提升多学科诊疗(MDT)能力等诸多举措,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使边疆的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优质的医疗服务。

(来源:上海援疆  作者:廖骞 刘青)

(责编:董志雯、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