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教育| 科技

崇明麋鹿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有望增新成员

2023年02月28日16:42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崇明麋鹿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有望在今年春天增加新成员

母鹿有喜,野生种群“回乡”有望

“生人勿近” 麋鹿一家与记者隔开20多米对望,公鹿十分紧张,护住三只母鹿的同时,叫声保持一定的频率,警告“生人勿近”。 陈玺撼 摄

“生人勿近” 麋鹿一家与记者隔开20多米对望,公鹿十分紧张,护住三只母鹿的同时,叫声保持一定的频率,警告“生人勿近”。 陈玺撼 摄

■本报记者 陈玺撼

上海野生动物栖息地建设传来喜讯,位于崇明区新村乡的麋鹿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有望在今年春天增加新成员,两头母鹿已经怀孕,预产期在4月。

惊喜

崇明这片麋鹿栖息地目前有4头麋鹿,1公3母,于2020年秋季、2021年春季分两批从江苏的麋鹿自然保护区来到上海,先在上海动物园寄养了一段时间,后迁移至新村乡隔离观察。

2020年底,一对麋鹿夫妇抵达新家后,次年3月底,两只母麋鹿经过严格体检和驱虫后,抵达新村乡与它们会合,正式组成一个家庭。

“刚来时都只有两岁多,去年年底发现有两头母鹿的肚子明显大了。”保育员方取南告诉记者,麋鹿3岁性成熟,4岁可生产,因为采取野放方式,保育员只能在它们前来固定喂食点时才能有仔细观察的机会,所以直到母鹿孕味十分明显时才确定了这一惊喜。

确定母鹿有喜,下一步的关键是掌握母鹿具体的生产时间,以便出现状况时人工可以及时干预。

方取南说,虽然观察机会有限,但栖息地的工作人员还是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相对有效的“排除法”:将固定喂食点投料的时间从每天上下午各一次调整为下午两次,14时左右喂营养套餐(精制混合饲料加钙粉),16时左右换换口味,改喂清淡的青饲料。

这样能够提高麋鹿前来觅食的概率,从而更能确定麋鹿缺席是因即将或已经产崽。

“我们发现公鹿特别照顾怀孕的母鹿,会让它们优先进食,把没怀孕的母鹿晾在一边。”方取南表示,如果哪天公鹿反常地只身前来或只是带着没怀孕的母鹿前来,就说明怀孕母鹿有状况了。

记者在保育隔离区南侧注意到,一片专用的“宝宝区”已预留好,入口处设有消毒池,内部设有水池、泥塘和草地,周边设有围挡。

上海禹悦水生态资源保护与发展中心负责人战丽表示,栖息地已经做好两手准备,一旦麋鹿妈妈产崽后“懵”了,扔下幼崽不管,工作人员将把幼崽带到“宝宝区”精心照料。

“无论是对麋鹿妈妈,还是对工作人员来说,这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战丽透露,栖息地近期已联系好上海动物园、上海市林业总站、上海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安排专家定期过来观察,到了母鹿预产期,还将有专家驻场指导。

激励

据原上海自然博物馆麋鹿研究专家曹克清考证,根据史料和化石研究,野生麋鹿多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如果今年两头小麋鹿能够顺利诞生并茁壮成长,对上海野生动物保护而言将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新开端。

据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李梓榕介绍,自2013年起,上海在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化地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模式的基础上,在基础生态空间内“见缝插针”选择了一批生态基底好、野生动物分布相对集中、土地用途较为稳定的区域,创新性地开展了“野生动物栖息地建设”项目。

截至去年3月,这样的项目上海已实施完成21个,另有1个在建,这22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分布在浦东、闵行、松江、崇明、宝山、青浦、奉贤、嘉定、金山等9个郊区。

麋鹿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是其中唯一一个专注麋鹿的栖息地。“正式建立至今才两年左右,麋鹿家族数量有望增加一半,是极大的激励。”李梓榕表示,上海作为中国野生麋鹿最后的灭绝地区之一,引入麋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乡土动物回归,逐渐服习上海的“水土”,真正实现野生种群长期的自我维持。

据透露,上海林业部门正在研究起草部分乡土动物的引入标准以及栖息地建设管理指导意见,帮助各地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野生动物保护模式,崇明麋鹿栖息地的成功经验将提供十分有益的参考。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