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曹杨的老人,幸福!”
曹杨新村建村已有70周年,许多曹杨人在此学习、工作、生活,不同年代的人们眼中也有着不一样的工人新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住在曹杨的阿婆怎么说……
口述人介绍
刘月珍,69岁,1966年搬到曹杨居住至今,1978年进入曹杨敬老院工作,2012年退休,共在院内工作34年。
口述实录
我是1966年搬到曹杨的,之后就一直住在曹杨,现在儿子也搬到了曹杨。我的工作同样也没离开曹杨,最早在托儿所,后来到曹杨敬老院。我从1978年一直到2012年都在敬老院工作,退休之后就在居委会帮忙。
这些年,曹杨敬老院的服务能力在不断提高,与社区的党建联建工作也做得非常好。比如,服务中心与曹杨敬老院党支部结对,每年春节、五一、重阳等节日,服务中心都会安排制作爱心蛋糕,并把爱心蛋糕和洗干净的水果一一包装好发放给院里的老人。另外,每两个月会为老人提供一次上门服务,帮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或陪老人聊天。还有医生会为老人进行巡诊,维修人员会为敬老院检修水电设备及家具。
我记得,2011年春节前夕,老人活动室内的29寸大彩电发生故障,我们打电话向街道求助。街道为了不影响老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立马派维修人员驱车赶往敬老院,及时排除故障,修理好电视机。敬老院的围墙边有宣传画廊,街道了解到敬老院的经费比较紧张,便自愿无偿承担了画廊的设计和制作工作。
生活在曹杨,能看到街道为打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社区花了很大的心力。比如推出“夕阳圆梦”计划,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重构老年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院的老人也参与了这项活动。通过梦想采集、梦想认领、梦想实现等系列圆梦活动,为老人们搭建了一个非常棒的社区活动平台。我们也会让老年人中的活跃分子鼓励相对封闭的老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活动,让老人们有去处、有事干、有友交。
街道发放“梦想征集令”,采集老年人的需求,用红、黄、绿、橙四种颜色标识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困难老人、独居老人以及普通老人的梦想,以显示轻重缓急,然后积极动员社会多元主体力量,让志愿者、公益性民间组织、社区单位来认领梦想,帮助老人圆梦。
为了保障老年人出行的安全,小区还针对老年人出行问题进行改造。曹杨新村大多数是六七层楼的老公房,受限于房屋结构等条件,无法安装电梯。街道便在楼梯上设置了转角椅,让老人在上下楼过程中可以稍作休息,还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安装楼梯扶手等,让老人们能安全出行。
居民区还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活动室、健身苑等活动空间,以丰富老人的生活。不仅如此,街道每年还会为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老房改造,为其家中安装马桶扶手、沐浴座椅和扶手、可升降式晾衣架等。
现在,曹杨的环境很好,居住条件也好了。邻里间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朋友,关系特别好。以往过年,我们邻里间都是各家做一些拿手菜,然后一起吃年夜饭,热热闹闹、开开心心。作为曹杨的居民,我十分开心,也感到十分幸福。
(来源:上海普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