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虹桥街道“十佳金点子”出炉,内容涉及居民关注的这些方面……

2022年12月28日12:32 |
小字号

日前,虹桥街道人民建议征集“十佳金点子”案例出炉,包括形成两餐便民地图、实现社区停车资源共享、“自治+管理”加梯后续移交物业管理等人民群众关切的美好生活的各个领域。

“十佳金点子”推动一项项惠民便民举措出台,转化为一件件可观可感的民生成果,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

1、盲童学校周边无障碍设施的建议——盲道优化提升

坐落于虹桥路1850号的上海市盲童学校周边,在长宁各方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完成了人行道盲道、下街沿坡道、地铁站无障碍电梯等针对视障人士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但是在这些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瑕疵。

比如有的人行道上由于窨井盖、树木等的存在,需要盲道绕行;有的盲道被非机动车占用或者非机动车停车区域设置太过贴近盲道,盲人行走时受阻。再比如有的场所出入口台阶边缘未设置高色差的边缘标志,有的无障碍通道坡道太陡不便于轮椅通行,有的无障碍设施损坏了未及时修理等。

为此,区、街道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在大走访的过程中,来到上海市盲童学校了解实际情况,主动征集相关人民建议。建议人、上海盲童学校盲人教师在了解视障师生日常遇到的问题后,提出减少盲道转向、避开障碍物、增设语音播报红绿灯等有关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维修、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建议。街道、区人民建议征集办汇集整理后上报长宁区主要领导。

随后,区委书记王岚现场走访上海市盲童学校周边,对盲道设置、管理和维护等情况开展调研并接待了这位特殊的人民建议人,召集相关部门专题听取建议人的意见建议,研商推进落实,让方便视障人士出行的盲道焕然一新,出行更安全便捷。

2、方便境外人员核酸查询的建议——多国语种的核酸查询页面上线

古北社区是上海第一个大型国际社区,共有居民1.2万户、3.3万人,其中51%是境外人员。2022年年初使用“健康云”开展社区核酸筛查的过程中,需要登记个人证件类型、证件号、姓名、性别、生日、手机号码、在沪地址、所在单位等信息,这些填写内容要求为中文显示,没有英语或其他语种的解释,让不少外籍人士犯了难。

遇到这一问题后,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便提交了设立多国语种核酸查询页面的建议。该建议一经提交便得到市领导批示,“健康云”核酸检测个人登记、查询页面均上线中英双语功能,方便外籍人士线上操作。

3、虹桥路沿线文化资源充分享有的建议——一节三线微旅游线路诞生

长宁区虹桥街道是上海虹桥品牌的发源地,是国际社区的代表地,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首提地。同时,百年虹桥路是国宾道,属上海12个历史风貌区之一,沿线遍布10余家市级文化单位,具有文化资源、红色资源集聚的特点。建议人提出推动开发“文化资源充分享有”的微旅行,打造上海国际化大都市IP形象的特色旅游线路,从社区“小窗口”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为中外居民“敞开大门”。

虹桥街道将该建议转化为“治理项目”,策划推出“国际社区的美好生活”城市微旅“一节三线”(即古北国际社区艺术生活节和虹桥路“时代之声、融合之美、经典之韵”三条各具特色的微旅线路)。目前,该微旅行已成功纳入“微游上海”十大经典线路和长宁公共文化供给项目。

4、建设社区食堂的建议——形成两餐便民地图

虹桥街道是深度老龄化社区,老龄人口占总户籍人口近39%,同时辖区内商务楼宇多、入驻企业多,来往的白领员工也相对较多。居民区老年群体及商务区白领群体的助餐服务需求凸显,纷纷提出人民建议,希望能有更多就近便捷、价廉物美的家门口助餐服务点。

街道针对辖区区域化特点,着力实施了助餐服务“双增计划”和“早餐工程”实事项目,创新推出了虹桥社区“两餐”便民地图,开设了9个家门口智慧适老化助餐点、1家社区AI食堂、2家长者餐桌,总计12个点位,切实提升居民在助餐服务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5、家门口、楼门口便民办事的建议——“一网通办远程办”两个移动窗口开通

为解决移动窗口人工延伸服务受理时间段短,受理事项少的问题,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居民建议移动窗口增加开放时间和受理业务。

街道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针对居民的需求,建设“家门口”“楼门口”的“一网通办远程办”的移动窗口,方便社区居民办理公共事务。

6、黄金城道步行街非机动车乱穿行管理的建议——阡陌小筑街区分流功能带

黄金城道步行街和玛瑙路路口,每天人流量超6000人次,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坐轮椅的残障人士、推婴儿车的父母,还有匆忙路过的快递员、外卖员,道路功能划分不合理,容易引起人车混行冲突。市民建议进行慢行交通设施微更新,合理划分区域功能,避免隐患,巧用沿街空间打造出一个“口袋花园”。

为此,在黄金城道开展“knock knock”社区提案计划的过程中,街道将建议人的建议转化为社区治理项目,打造了“阡陌小筑”驻车设施的公共空间,不仅将步行街与道路自然分隔开来,外卖车辆专属停放点规范了步行街非机动车管理,而且花坛绿植的设计也成为来往市民休憩的新场所。

7、加装电梯后续维护规范化管理的建议——“自治+管理”加梯后续移交物业管理

老小区加装电梯推进速度很快,也受到居民的欢迎,但是加梯后续的维修、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居民建议进一步规范加梯后续管理,并加强动态监管。

为此,虹桥街道将此建议转化为社区治理项目,由街道、居委会搭建平台,通过物业公司和加梯楼组居民共同协商,再经过全楼居民征询投票,最终约定通过上涨物业费的形式,将电梯纳入物业管理范围,开启了由物业公司全面接管建成电梯的新模式。通过“自治+管理”的方式实现了加装电梯的全周期管理。

8、提升老小区物业服务质量的建议——质价相符两张清单公布

在精品小区建设过程中,居民普遍认为在小区硬件环境提升的情况下,物业管理水平也应该得到相应提高。建议通过老旧小区红色物业建设,自治协商建立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提升机制,形成“质价相符”两张清单。

街道通过精品小区与物业服务提升计划,以精品小区建设、物业选聘、物业费提升等契机,已经完成爱建、中山西路910弄、东湖小区的物业服务提升,并形成案例。下一步将继续实施该计划,切实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生活品质。

9、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的建议——社区停车资源共享

虹桥街道许多老旧小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机动车停车难问题,特别是在精品小区改建的过程中,停车矛盾尤为突出。小区居民提出建议,进一步挖掘小区周边楼宇、道路的停车资源,与社区居民错峰共享。

为此,街道全力实施停车难综合治理民心实事,协调小区周边楼宇、商场、道路,如华闻国际大厦、古北SOHO、古北家乐福等,挖掘停车资源,开辟错峰、共享停车位310个。一方面缓解了老小区停车难问题,另一方面也增加社会停车场的收益,达到双赢。

10、小区电瓶车充电桩建设的建议——纳入平安家园建设项目

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飞线充电、楼道充电)、违规停放已经成为社区消防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随着《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在宣传整治的过程中,有居民反映小区自行车库车位有限、充电桩有限,不能满足日常充电需求,建议在小区加装智能充电桩。

街道将该建议转化为民心实事,纳入“平安家园”项目建设,新建小区非机动车集中充电场所;同时,街道也积极探索推动街区、楼宇集中充电场所建设。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规范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和停放,排除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

自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社区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挂牌以来,虹桥街道以人民建议征集为重要载体,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两年来,街道在人民建议邮筒信件以及随申办APP“长宁旗舰店”等征集渠道的基础上,积极举办线下专题人民建议征集会、开通“长宁虹桥”微信公众号征集渠道、随申办APP“虹桥旗舰店”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征集方式,织密基层征集网络,延伸倾听民意的触角;同时,探索出人民建议征集“四问四转化”工作法: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畅通渠道,广纳民智,有效推动人民建议转化为立法建议“金智库”、转化为社区治理“金点子”、转化为基层协商制度“金钥匙”、转化为民心实事“金果子”,实现百姓民生满意度和民主获得感的“双提升”。

两年来,虹桥街道共征集各类人民建议925条,其中,43条建议转化为立法意见储备,50条转化为社区治理建议,25条转化为基层协商制度,121条转化为民心实事工程。

(来源:上海长宁)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