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的这项活动,连续四次在长宁举办
11月17日,“孵化·生长·反哺——学校生态课堂的实践探索”主题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举办,这也是该校第四次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科联盟的生物教研展示活动。
本次论坛旨在基于深化“双新”改革的背景和深度学习的基本理念,展示学校生物组通过主题研修活动开展生态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收获,并通过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科教研联盟专家及联盟学校教师的指导研讨,进一步完善学科生态课堂范式和教学策略。
在论坛的课例展示和说课环节上,天山学校生物老师闫高洁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课例展示,让在场的教师、专家们屏息凝神,感叹于老师的用心,欣慰于学生的成长。
从课前孵化阶段学生们开展的头脑风暴,到课中生长阶段围绕学生们梳理出的问题,闫高洁设置的3个探究活动情景,再到课后反哺阶段布置的课后任务——根据KRAS基因突变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病机理,设计一份治疗方案。一堂生物课,将学生们的兴趣一次又一次引向了高潮。
“课堂学习的问题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生成于学生在情境中的思考,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闫高洁在说课中这样说。
天山学校校长焦勤介绍:“华东师范大学搭建了基础教育学科教研联盟平台,让我们能和同行分享实践经历、聆听专家指导。我们生物学科四次承办了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科联盟的生物教研展示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学科建设。”
据了解,近年来天山学校开展了生态课堂评价研究,借鉴华师大“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借助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李政涛教授团队的力量,围绕生态课堂“三环节、七步骤”,设置了课堂教学观察点和评价标准。在长宁教育数字应用基座上利用教学评价功能,以“生态课堂”教学画像雷达图呈现评价结果。课堂教学观察点引领教师明晰“生态”的落实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帮助教师把握“生态”的落实度,教学画像帮助教师直观地诊断“生态”的落实成效,以便及时诊断、改进。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教授,也对天山学校多年来培育生命科学素养特色建设给予了认可:“大学和附属学校一体化共生的教学和研究,是一种机制创新、深度教研创新。天山学校培育生命科学素养就是崇尚生命、关爱成长,营造出了开放创生的教育环境。”
本次论坛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课例展示与说课内容结束后,论坛还进入到了“微论坛”和“微报告”阶段,点评课例的同时也对天山学校的生命科学素养课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论坛中,市教委教研室中学生生命科学学科教研员周韧刚作主题为《双新背景下的课堂形态的转变》的微报告。
(来源:上海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