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闵行这个公园深处,有一座“荒野植物园”

2022年09月03日19:09 |
小字号

提起浦江郊野公园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在公园深处,有一片乡土生态科普示范基地,大家未必知道。这处基地面积达17000平方米,差不多相当于2.3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生态修复师郭陶然和他的16位小伙伴们一起,尝试以最少的人为干预,将这里修复成为一座“荒野植物园”。

近日,记者来到城市荒野工作室的时候,郭陶然正在忙着案头工作。他告诉记者,目前工作室有三个部门,共计16位工作人员,他们分工明确,包括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修复,以及自然科普活动等。

经过精心布局的“荒野植物园”

作为一名生态修复师,郭陶然表示:“我们想探索一种在大型城市里,怎么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式,生态修复是里面的一个技术手段。”寻寻觅觅好久,郭陶然他们终于与浦江郊野公园开启合作,“闵行这边、浦江郊野公园这边很支持这个项目,愿意跟我们合作,所以最终选择这里。”

“野蛮生长”的植物们

冒着40度的高温,郭陶然开始了每日的巡园。他告诉我们,目前基地分为乡土草本、灌木展示区等七个功能区。从2019年基地开工建设之后,就在尝试恢复原有乡土植物的生存状态。

池塘是水生动植物的乐园

“这个叫碧凤蝶,它的幼虫要吃竹叶花椒的叶片。”郭陶然指着一种看似花椒的植物告诉我们,“这种植物在上海很少,在松江有一些,其他地方零零散散有一点,我们是几年前从苏州太湖的一个岛上采的。”

胖胖的碧凤蝶幼虫

据了解,荒野工作室里的小伙伴们都是80、90后,他们大多毕业于名校的昆虫学、植物学科。“相机不离手”的程思奇经常跟着郭陶然一起巡园,他用他的镜头常年记录着动植物的栖息情况。

为了不影响动物们的“日常作息”,程思奇在拍摄时需要扮演“木头人”:“不管是怎样的天气,你就得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一年半来,程思奇积累的视频素材已有3000条左右。

谢惊华在工作室里负责生态修复调查,包括动物监测、引种动物,他需要定期浏览红外相机里拍摄的动物资料记录,研究其行为和习性,以及查看人工蜂巢、鸟巢的有关情况。平时还需要浏览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

据谢惊华介绍,团队的小伙伴之所以如此努力,就是希望能把上海原有的这些生物保存下来。

安装诱捕昆虫的马氏网

郭陶然告诉我们,春季是动植物监测中一个很重要的季节,今年受到疫情影响,造成数据资料的缺失,他们将在明年再开始重新记录。此外,线下科普课程也因此暂停了几个月,目前只恢复了“夜观”课程。

在夜间观测时发现了云斑白条天牛

“不过,我们不会放弃,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怎么样去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郭陶然表示,“未来,我们还想继续在上海落地新的项目,继续做城市生态网络恢复的工作,也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上海的生态城市建设做一点贡献。”

(来源:今日闵行)

(责编:龚莎、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