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 | 洋房弄堂,变身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打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社区,上海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进“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这个一体化基层治理综合工作平台,通过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政学合作、媒体推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根据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的工作调研,人民网上海频道从基层鲜活的实践案例中撷取一批可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治理样本予以呈现,营造全社会关心赋能基层、共建美好社区氛围。
7月31日上午9:30,记者悄悄地推开三楼“天天影吧”的门,几位市民正在看电影;上午10:50左右,一楼“邻里餐厅”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下午2:00,亲子手工课和美声沙龙在二楼“大课堂”和“小舞台”同时开始……
“这里每个月都有100多项活动。”这里是位于上海市乌鲁木齐南路66号的徐汇区天平街道66梧桐院党群服务中心。天平街道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心所在的这栋洋房由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是徐汇区文物保护建筑,距今已有逾90年历史。
66梧桐院党群服务中心。人民网记者 王文娟摄
66梧桐院——洋房里的公共空间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徐汇区委、区政府加强公共资源统筹,把这幢文物保护建筑拿出来作为居民的公共空间。天平街道将这栋英式花园住宅修旧如旧,经过一年多的保护性修缮,2020年7月,“66梧桐院”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首批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
干锅土豆片5元、山药肉片9元、宫保鸡丁12元……地处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道路之一的乌鲁木齐南路上,如此实惠的菜单使得“邻里餐厅”一开业就成为了“网红”。
市民正在邻里餐厅门口排队。人民网记者 王文娟摄
这里的社区食堂不仅成为周边白领的打卡地,也为附近老人解决了一日三餐。天平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闫雪燕介绍:“除社区食堂本身的让利优惠外,持有上海市敬老卡的天平户籍老人用餐还可享受补贴优惠。”同时,为了让场地得到更充分使用,每周二、四、六下午2:00,餐厅这里又会变身为“梧桐书苑”评弹的演出场所。
在主楼各个小空间里,因地制宜设置便民公益理发、老年手机课堂、中医问诊咨询、康复推拿扦脚、法律顾问服务、“一网通办”延伸点等项目,一体化的资源统筹让民生服务更精准、高效。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上海正在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天平街道正是以党建为引领,以为老助餐等刚需为抓手,将此打造成了居民家门口的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枢纽。
名家坊——优质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
瑜伽、古琴、长笛、中医讲座……展开《66梧桐院》的月刊,记者发现7月空间活动一览表上有132项活动。“每个人都可以进来坐一坐,这里的活动居民可以免费参加,每个月中心会制作一期纸质的期刊在前台供大家取用,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中心工作人员段荣介绍。
市民在中心大厅休息看书。 人民网记者 王文娟摄
如何链接社会资源,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天平“名家坊”的名人大咖为社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闫雪燕说道:“早在2007年,天平街道成立了名家坊工作室,就是名人名家到社区做志愿者。首批加入名单的有尚长荣、茅善玉、秦怡等,到现在,名家坊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名家也已经拓展至47位。”
据了解,近期,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中国女子射击运动员、悉尼奥运会首金获得者陶璐娜等都加入了名家坊。
市民在中心休息看书。 人民网记者 王文娟摄
自今年6月起,天平街道还通过每两个月举办一次社区周服务活动,把各类优质服务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首次双月社区周定为“健康周”,6月6日,“红蕴天平”双月社区周举行启动仪式暨健康进社区活动,来自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喉鼻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在“66梧桐院”进行义诊。
住在天平街道永嘉新村的75岁赵阿婆说:“我们老年人基础疾病太多,很希望有这些名医下到基层。去医院看病要预约、排队、挂号,再方便也不及医生走进社区,基础疾病的咨询问诊等能在社区义诊解决掉,真的很好。”
心愿墙——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下午2:00,记者在采访时遇到西安市新城区区委组织部组团来到“66梧桐院”参观学习。
“晚晴关爱”“汇治理议事厅”“爱志愿加油站”……西安参观团的同志讨论说:“他们的名字起的都很用心,每个房间布置都很有设计感。”当了解到,院内的红砖墙上有一排金黄色的铜管,每个铜管标注着天平街道区域内的红色地标名,众多铜管高低错落,如同跳跃的音符,共同构成的正是国际歌的一段旋律,参观团的同志更感受到了梧桐院的精心设计。
“文明实践心愿墙”留下的心愿。人民网记者 王文娟摄
当站在“文明实践心愿墙”的面前,记者发现一个个微心愿正在被实现。段荣介绍:“如果挂着的是一颗小心,那说明这个心愿已经被认领了。如果还是密密麻麻的字,说明还没被认领。你看,这个困难家庭儿童想要一个电话手表的心愿已被市政协办公厅第五党支部认领,合唱队想要一台新的电子琴已被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认领。”
市民在“小舞台”里练习美声。 人民网记者 王文娟摄
二楼的“小舞台”里,爱美声艺术沙龙正在进行。记者和参观团的同志推门一看,一位老人正准备登台开唱,他一开口大家都惊讶了。“这哪里是业余选手,有腔调!”参观团的同志不禁为上海市民竖起了大拇指。
天平街道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社会资源链接聚合机制、衍生功能动态优化机制、服务成效群众评价机制”,不仅集中解决养老育幼、一日三餐、观影理发等社区“刚性需求”,还提供评弹、古琴、非遗、黑胶等高品质文化供给。
弄堂里——家门口的“小确幸”
据了解,天平街道将辖区划分为三个片区:康平片区、梧桐片区、嘉澜片区,66梧桐院党群服务中心作为街道中部梧桐片区“生活盒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方便居民群众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此外,“天平街道还有21个居民区,并全覆盖设置居民区党群服务站,结合居委会沿街设置,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将优质服务送到居民身边,逐渐成为党员的红色港湾、居民的解忧杂货铺、新就业群体的共享家。”闫雪燕说。
“屋里厢”社区食堂。 人民网记者 王文娟摄
近日,位于陕西南路550弄的陕西居民区党群服务站暨550弄堂·邻里汇一片热闹,站点集党群客堂间、居委全岗通、社区食堂(屋里厢食堂)、运动休闲(屋里厢动动伊)、屋顶花园(乘风凉露台)等功能为一体,设立的“全岗接待台”实施综合受理,让居民群众在就餐的同时也能顺道解决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进一扇门、问所有事”,促进了便民服务零距离。
“屋里厢”社区食堂一营业就给居民们带来了舌尖上的幸福。“屋里厢”是上海话“家里面”的意思。与66梧桐院不同的是,550弄堂·邻里汇藏在弄堂里,来食堂用餐的大多是附近居民。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屋里厢”食堂还专门设置了助餐卡办理。年龄60周岁至69周岁的居民,可以凭卡享受9折优惠;70周岁以上居民及低保家庭、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扶家庭,可以凭卡享受8.5折优惠;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劳模、三八红旗手,则可以凭卡享受8.1折优惠。
此外,考虑到孩子放学后的晚托需求,就餐区域靠墙一侧专门定制了悬空书桌,同时配备了台灯与插座,可摇身一变成为孩子们的书房,在这里做功课、吃晚餐一气呵成,家长们省心省力省时间。天平街道希望用此留住百年弄堂的“烟火气”,打造一处弄堂深处特色党群服务站。
陕西居民区党群服务站的屋顶露台。天平街道供图
饭后,市民可以走上550弄的屋顶花园,眺望远处三面环绕的高层建筑,也可以俯瞰周边的弄堂,享受着家门口的“小确幸”。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上海的城市精神融入在洋房里,在弄堂里,在高楼里,也在上海1.2万个党群服务阵地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