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除了楼栋自治、团购报备,这个小区还有啥秘诀?|争创无疫小区在行动

2022年05月16日13:50 |
小字号

闵行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日前发布首批“无疫小区”名单,吴泾镇的嘉怡水岸名列其中。盘点其中不难发现,牢固“篱笆”的背后,镇党委、政府给人给物全力支持,居民区党支部、居委坚守阵地毫不松懈,居民守望相助精细自治。这样的合力是嘉怡水岸小区3600名居民齐心战疫的安心所在。

物资分配运送

楼栋自治:居民花3小时清洁17层楼道

疫情封控期间,嘉怡水岸小区物业管理、保洁人员无法全员到岗,楼道里的“最后100米”成了管理难点之一。仅物资分送到户就足以让临时顶上来的志愿者忙到飞起,再顾及众多楼道里的垃圾清运、打扫卫生、公共区域消杀等每日防疫作业,难免感到吃力。

不能将难题全部交给志愿者!嘉怡水岸居委召集志愿者、热心党员、业委会、普通居民等代表进行线上讨论,一个居民互助的自治设想由此成型并于4月11日正式推出。在遵循足不出户的前提下,各楼栋居民以轮班制每天安排人员,做好防护后将小区志愿者运送到各楼栋门口的物资接力分发至每户,并承担起全楼栋公共区域消杀、卫生清洁等任务。

志愿者将消杀后的快递送到楼栋下

根据轮值表,37号楼每天分上下午两班志愿出勤,每班在岗时间4小时,乔中东选的是下午班。4月12日,气温升至30摄氏度,乔中东在家里认真看完学生的博士答辩论文后,时间已过下午2时。走出家门开始值班的他看到702室邻居仍在忙着为大家运送物资,赶紧劝上了:“快回家,你都忙5个多小时了,别一个人把活干了,给我留点!”

今年65岁的乔中东是上海交大的一名教师,前不久刚办理退休。自嘲“在家很懒”的他,干起志愿者的活却毫不含糊:接好水加入消毒剂,从顶楼到地下室17层,电梯轿厢、地面、楼底扶手、一楼大门全都认真擦洗一遍,一干就是3个小时。再加上送物资、消杀作业、垃圾清运……有一次忙碌到深夜,洗完澡的他正待入睡,又看到志愿者群里弹出生鲜食品送达的消息,他立即起身出门,当晚就把这批物资送到了邻居手中。

居民志愿者对楼栋公共区域进行消杀和卫生清洁

“我如今的体力明显不能和在农村当知青的时候比了。但是,下次再有任务,我还是会抢的。”乔中东说,他有个同事的父亲快70岁了,仍然作为楼栋志愿者给大家送快递、倒垃圾,那张老伴帮丈夫穿防护服的照片感动了很多人,也激励着他在退休后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

团购报备:为了身后3600名居民

疫情期间,如果放任居民在团购过程中“各显神通”自行其是,让大量未经查验的各类物资随意进入小区,会出现难以估量的各种隐患。为了杜绝这个漏洞,4月10日,嘉怡水岸推出了物资团购报备制度。

“想想身后有3600名居民,就丝毫不敢马虎。”小区居委干部介绍,考虑到大品牌质量有保障,疫情防控操作规范,普遍在白天正常工作时间内送货,便于消毒查验,较居民自选渠道风险大大降低,他们除了要对居民提供的团购信息进行甄别核实,还会建议劝解居民减少非生活必需品购买量。

团购报备式的主动介入和十分用心,在嘉怡水岸小区多道“防线”都有体现,小区入口管理等各项工作日趋完善。4月7日,根据居民建议,小区正式启动疫情每日公告制度,感染楼栋、感染者去向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提升了小区涉疫信息透明度;在各楼栋自治模式的助力下,小区重点公共区域和人员频繁接触的重点部位实现了规范保洁和消毒,居民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

效率更高,风险更低,人心更齐

小区无“疫”,谁最开心?嘉怡水岸居委干部对此感受最深:“效率更高,风险更低,人心更齐。”

在嘉怡水岸小区,一名居委干部加入的楼栋群、工作群、志愿者群等微信群多达数十个,应对起来常常捉襟见肘。性子急的居民会不止一遍地催问他们购买的生鲜物资何时送上门,也有志愿者为如何搬运居民买来的大桶饮用水或整箱啤酒犯难,而有些居民对志愿者跨楼栋送货的交叉感染可能性心头存疑……

居民就医后回来在门口进行手部消毒和随身物品药品等消杀

楼栋自治等群策群力之下,小区各项规范管理效应日渐明显,居民少了抱怨多了理解,支持配合居委工作程度大大提升,大件难搬运的物资购买数量呈下降趋势。目前,居民对小区疫情防控局面整体持积极态度。

艰难时刻,也见证了嘉怡水岸小区的人心凝聚。这里每天招募志愿者时就像是手慢则无的“双十一”抢货秒杀,乔中东已经几次“抢报”未果。他在博文里给自己疫情后的生活留了个小念想:一直到今天,我也就是在微信群里认识小王、小谢。可能我在做志愿者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并肩战斗过,但由于大家都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也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等疫情结束后,我一定要去居委会,认识一下他们,看看这些负责认真、给大家带来温暖的人长什么样!

乔老师显然忘了,其实他也是一个给大家带来温暖的人。

(来源:今日闵行)

(责编:龚莎、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