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传递民生温度
两会解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延迟退休是否可以破解“35岁现象”?
人民网上海3月11日电(陈晨)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民生”成为一大关键词——“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这份民生“大礼包”中,涉及了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众多民生话题,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泛,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延迟退休是否可以破解热议的职场“35岁现象”?“三孩”政策如何落地?普惠型养老服务该怎么做?针对相关问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泓进行了解读。
就业:延迟退休是否可以破解“35岁现象”?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当下我国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在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背景下,就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与此同时,职场普遍存在就业的年龄歧视问题,最为典型的就是“35岁现象”。以上海为例,有调查发现上海地区各企事业单位发布的工作岗位的应聘要求中,有80%是35岁以下的。而且公务员报考年龄的上限一般也是35岁。35岁已经成为一道人为设定的屏障和门槛,尽管在个人生命周期中正处于精力旺盛、干劲正足的年龄阶段,却已然被众多公司排斥在外。
汪泓认为,当下热议的职场“35岁现象”,本质反映的是就业问题。在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人均受教育年限大幅增长的背景之下,人力资本随年龄增大而递减的效应减弱,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所带来的人力资本价值。2月21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山东、江苏两地均已推出相关方案,开始进行试点。
汪泓表示,从方案决策到方案实施和试点推广,已箭在弦上,延迟退休的步伐已经渐行渐明朗,很快就会落地。就当下形势来看,将会有更多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进行试点,在积累一定的可复制经验,形成可推广模式后,或将在5年时间内全面推广实施。
如何破局?汪泓建议要全面推进延迟退休年龄的模式。建立退休年龄、工龄与退休待遇的联动机制。通过精算确定不同年龄退休时养老金待遇的给付标准,并综合考量劳动者实际工作年限、所从事行业、技术职称、特殊贡献甚至物价水平等因素。通过试点,待制度运行相对成熟后,再逐步推广到全国。
第二,企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营造宽松的用人环境,逐步放宽年龄限制,同时也要积极开发老年职业岗位,完善劳动力市场结构。
第三,政府充分发挥养老储蓄作用。依据消费需求倾向引导中老年人理性消费,结合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开发适合中老年人的各类消费品。优化养老基金投资政策,确保养老基金保值增值。进一步完善养老基金投资政策,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力度,规范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行为,加强养老基金投资监管力度。同时增加流动性供给,缓解短期的储蓄投资减少对经济运行的压力。要发挥养老储蓄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应进一步加大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力度,促使要素分配向劳动力倾斜,确保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第四,完善“三支柱”模式,降低企业缴费。政府财政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持至关重要,社会统筹基础养老金构成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一支柱。第一支柱要实现广覆盖的目标,必须降低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过高的缴费率不仅提高了缴费性第一支柱的门槛,而且妨碍自愿性职业年金的发展。另外,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宣传紧跟试点实施,增进公众对政策的心理预期,进而化解心理误区,提高政策接受度。老年人口是一个相对概念,随着预期寿命的提升,老年年龄段划分也将提高,要加大人口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形成共识,倡导积极老龄化。
三孩:建立鼓励型的生育政策
“想生不敢生”,这种说法并不新鲜,年轻人生孩子的话题,成为两会热议的焦点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这份“民生礼包”旨在从经济支持和服务支持两个层面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汪泓认为,0-3岁阶段孩子的照护费用,实际上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是直面社会呼声,有温度、接地气的务实之举。除此之外,针对中国的人口特点,需建立鼓励生育的政策:一是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覆盖阶段从怀孕保健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二是加大托育服务供给。通过立法保障经费投入和推行质量评价系统,推进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同时,对隔代照料实行经济鼓励,发展智慧托育等新业态,培育托育服务、乳粉奶业、动画设计和制作等行业民族品牌。三是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保障,倡导女性就业平等,并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此外,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如果生多个孩子的话,可以适当延长育儿假等。四是鼓励生育还要在住房、教育和医疗上下大力度减负。在住房方面,深化住房体制改革,辅以优惠贷款和租金等措施,保证居者有其屋;可以考虑向“多孩家庭”提供低首付、长期、低息的购房贷款,或者加大保障房支持力度。在教育方面,可以考虑在全国推行幼儿园免费教育。另外要提高教育公平,树立新型教育人才观。在医疗方面,对与生育相关的医疗支出、消费支出给予报销或税费补贴,如提供免费的婚前检查、孕妇体检等。在孩子出生后,建立完善的医疗系统,实现幼儿医疗费的减免等;并将全部儿童纳入医保,给予更高的保障力度。另外,也要出台相关措施提供家庭生活层面的支持,如保护和支持产假以及女性求职地位,缩短法定工作时间等,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关系。
养老:加快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
“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民群众的养老需求日益增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加快推进工伤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等。此外,要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全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汪泓表示,如今,养老保险“第一支柱独大”问题突出,二、三支柱薄弱。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占比64.3%,覆盖超过10亿人,支付压力逐渐增大。企业年金是养老金第二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第二支柱一个显著的短板。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自2004年正式实施运作以来,截至2020年,企业年金只覆盖了2700多万人,企业覆盖率不到0.5%,职工覆盖率不到10%,在三支柱中占比31.4%。我国的中小企业数占总企业数九成以上,如何让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度,是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重中之重。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占比4.3%。
推进中小民营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需降低准入门槛,个人账户管理清晰。据了解,上海也将试点自由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虹桥商务区、五大新城等片区统一发起建立人才企业年金。劳动关系达标企业发挥好带头作用,将企业年金作为吸引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对年金制度进行大力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事业单位为编制外人员建立企业年金、鼓励科教文卫等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企业年金办法,有条件的可统一建立行业年金;以及探索建立劳务派遣人员企业年金、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等等。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大大减轻建立企业年金的负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