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上外有一群受欢迎的数学老师!
编者按:在外国语大学里担任数学课老师,听上去是一个稍显“另类”的任务。然而有一个团队,不仅出色完成着这个任务,还广受师生欢迎。本期访谈,我们聚焦上外优秀教学奖(团队)一等奖——“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让文科生心里有“数”
有同学形容罗老师公共选修课《高等数学》的火热程度:别说很多人选课选不上,哪怕只是想去“蹭课”,找个坐的地方也不容易。
能将《高等数学》上成文科院校里靠秒杀才能抢到的热门课,能够连续九年获得学生评选的“十大人气公选课老师”荣誉称号,可见罗老师不仅在传道受业解惑之路上积淀深厚,更是将“育人”作为自己的最高宗旨。罗老师最真实的工作状态,便是总与学生在一起。即使不经意间经过罗老师的办公室,很可能看到的场景是一组学生正在与罗老师探讨创新创业项目规划;另一组学生在一旁做题,等待与罗老师讨论疑难问题;办公室门口还可能有学生排队等候。文科生学数学难吗?罗老师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们听不懂我的高数课,那你们谁的课都听不懂了"。玩笑的背后透露出自信——这是四十年教学经验的积累。罗老师独特的“罗氏教学法”,基本不按教材中的普通思路,而是把课程的整体知识体系相互串联,“以问题导引,从已知出发,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索前行,环环相扣,直至揭开新知识的神秘面纱。”
学生们说,上罗老师的课,感觉过的如此之快,效率如此之高!那挂人无数、抽象难学的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竟被她讲的如此引人入胜,每次课都像听悬疑故事一般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太神奇了!
文科生学数学有必要吗?罗老师说:“对文科生来说,高数就是一棵高树嘛。难是难学了点,但只要学好了,对你以后帮助大着呢。”“无论你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学好数学定会终身受益。”
事实上,上外已连续16年开设高等数学通识选修课程,为了更好的提供学习良机,金融贸易学院还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高等数学、统计学通识选修课程以及金融学辅修学位课程,面向硕士、博士开放统计学公共选修课程。对于金贸学院的学子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统计学四大体系课程,并将各门课程融会贯通——从基础内容,到数学和统计学的“四大版块”,再到学院所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的同时又将知识点有机结合,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随着上外近年来的发展转型,在学校学院的支持和保障下,罗雪梅老师所代表的“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已从“单点”慢慢发展为“数列”,再到“数阵”,让上外学子有了更多选择。让我们一起走近看看:
许加凤
2001年,许加凤老师随着上外松江校区落成来到上外,凭借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教学实践,许老师的教学受到学生好评。她喜欢点名请同学上黑板做题,督促同学们及时巩固好重要知识点。有学生评价她“看起来很严厉,其实对学生真的非常好。”
张明倩
从教二十年的团队成员张明倩老师说,“对待自己的课堂,无论讲过多少次都不能放松备课工作”,课上更是要精神抖擞;在她看来,学习、准备经济学课程,其实就是在打通知识,可以在讲授统计学、概率论等课程的时候,有意引用经济、金融、会计等方面的案例,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安玉莲
安玉莲老师的课堂则注重理论、框架层面宏观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含义及其应用。同时通过生动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授高等数学”微分“概念时,通过“切平面”的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这个奇妙的数学过程。“安老师的课堂十分有趣,上完课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有学生这样说。
刘晓倩
团队中最年轻的刘晓倩老师则像是同学们的同龄好友,在课堂上经常以朋友的角度与大家探讨交流,她注重将老教师们的教学经验与前沿知识和案例完美融合到课堂中,让教学变得与时俱进,成为团队中积极利用网络资源的一把“好手”。
“如果要用一个数学概念来形容我们的团队,也许‘微分’与‘积分’是最合适的,每一位成员可以独立成为优秀的‘微分’,又可以凝聚合力成为强大的‘积分’。”团队老师们如是说。
团队的每位教师虽然都有各自负责的教学项目,但为了达到最好的融合育人效果,团队老师将所有课程“一把抓”。共同备课、互相听课、交流补充,成为了该团队教学研究的一大特色。与此同时,团队教师合作编写新教材,《统计学——基于模型与实验》已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线性代数及其应用》即将由北大出版社出版,老师们将新颖的备课内容转变为直观性、应用性更强的教材内容。与同类型教材相比更加注重基础、注重实践、注重应用,对相关知识点辅以鲜活的实验展示,有助于读者夯实基础,加深理解。此外,团队还针对教材制作配套慕课,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教学服务面,《统计学——基于模型与实验》慕课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旨在提升学习者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的能力。
团队在日常授课中积极补充应用实例和软件教学。教师借助上外课程中心整合教学资源、引入MatLab数学软件和R软件,帮助学生运用软件完成所学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并展现了如何将数学应用于专业领域,大大提升了数学和统计学的应用性,相应实践作业则引导学生将课堂案例应用到生活中,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
团队还充分整合上外语言和专业教育资源,培养具有上外特色的具备国际视野与多语种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引导同学们跨专业组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类数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课外项目和活动,不同学科的成员、多领域交叉协同合作互助,以期取得最优效果和最佳成果。
近年来,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多个学生团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知行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屡获大奖,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也屡获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奖项。刘晓倩老师指导的“一带一路”团队获得上海市优秀项目报告奖、优秀展示项目奖(线上)、最佳人气项目奖;罗雪梅、安玉莲、许加凤、刘晓倩老师指导的学生在2019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荣获全国二、三等奖,这也是上外学子首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佳绩。
与学生一起成长,幸运又幸福!
老师的职责不仅局限在育人,更在育心、育德。即便已经成为这支优秀教学团队的资深前辈,教书育人四十年的罗老师在一代代学生眼里始终是那个“雪梅姐”,是他们的同龄人、好伙伴。学生送给她的明信片、贺卡、手绘画,几乎放满了罗老师的办公室,“这些都是我一生最珍贵的宝贝!”她如数家珍地说。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罗老师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大学四年,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并深刻体会到,在读书阶段遇到好老师是多么难得。如今,罗雪梅老师教授的学生已经超过1.6万。2021年1月罗雪梅退休了,同时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成立了“罗雪梅工作室”,旨在充分发挥资深教授的引领辐射作用,打造“教学、科研、督导”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打造育人共同体。
课堂内外,大学数学团队的老师们努力成为最好的讲述者,也期待成为最好的倾听者。人际交往、课业压力、乡愁思绪……每当学生们迷惘而不知所措时,就会去找几位“知心姐姐”聊聊天,老师们也都会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各种倾诉,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于是,渐渐地,学生们的“家长里短”与“喜怒哀乐”变成了老师们课余时间的常客,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也让一个又一个失意茫然的青年豁然开朗。有的学生抹着眼泪进来,笑着离开,更多的学生失望变希望,自卑变自信,迷茫变明朗。比起让学生们学会在考试中拿到更高的分数,团队的老师们知道,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快乐、积极、健康地学习与生活,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往返,师生友谊在这一来一往中生根发芽,长成苍翠而经久的故事。爱教育、爱学校、更爱学生,在团队爱的“浇灌”下,学生们也怀着感恩的心,用脚踏实地的行动、青春洋溢的笑脸与积极向上的姿态来回馈。团队老师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罗雪梅老师感慨道:“陪伴、引导、见证一代又一代学生成长成才是我们最愿意做的事情。与学生一起成长,很幸运,很幸福!”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微信公众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