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在上海颁奖
“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在沪颁奖
他们让建筑流淌成诗
本报讯(记者 施晨露) “我接触过一些参赛作者,在文学的小路上不断跋涉。这项比赛为坚持创作的文学爱好者点了一盏灯,之所以能延续九年,一方面是它的定位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吸引了海内外用华语写作的参赛者;另一方面是聚焦城市、建筑和文化的主题十分鲜明,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这是必不可少的话题。”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说。日前,第九届“禾泽都林杯——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作协爱神花园举办。
“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由上海作协、文学报社、《上海文化》杂志社主办,本届评出的获奖作品来自2700多篇散文、4000多首诗歌来稿。参赛作者职业多样,不乏跨界作家。山东济宁的陈秀珍以组诗《一方庭院》获诗歌类一等奖,荷兰华语作家桂斌的《童年的老屋》和上海作家张洁的《城市在我心中》获诗歌类二等奖;上海作家陆萍的抒情散文《悬空寺》获散文类一等奖,安徽作家葛亚夫的《时光在米公祠颗粒归仓》和江苏作家陈益的《建筑语境中的昆曲》获散文类二等奖。
未能到场的海外获奖者以视频形式发来感言,诗人身份外也是画家的桂斌表示:“作为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我一直在探索中西融合的道路上前行,诗歌是我对世界真实感悟的切片。”
诗歌类一等奖获奖者陈秀珍说,为创作这组诗,她先后多次参观孔府、孔庙等古建筑,领悟中国古建筑的魅力。散文类一等奖获奖者陆萍的《悬空寺》穿越古今,从悬空寺这一建筑巨观,折射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这篇作品还留下一个关于文物保护的思考。
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在点评时表示,这篇作品“有景、有情、有遐想、有思考”,读来有余韵。
一个时代的建筑必然反映出这个时代的文化心理、审美趣味及文学艺术的参与。禾泽都林建筑与城市研究院院长宋建良表示,现代建筑要构筑“人性与诗意”的世界,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载体。
已举办了九届的“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成为上海城市、建筑与文化深度融合的象征。(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