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文化| 体育

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开幕 探索历史文化创意方式

2021年11月29日15:38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不仅是“打卡”地,更是生活场景

第七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开幕,探索历史文化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

■本报首席记者 施晨露

邬达克是谁?“邬达克在上海设计了100多座建筑,现在留下的有将近70座。”10岁的刘墨诚回答道。“这幅画是我画的!”刘墨诚唤小伙伴来看,那是一幅水墨画的武康大楼,现在被挂在番禺路129号邬达克旧居二楼房间的墙上。

昨天,第七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拉开帷幕,刘墨诚画的“武康大楼”和其他86幅来自普通市民的画作一起组成“建筑可阅读”画信展。这些画作的作者年龄下至6岁,上至72岁,用上海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刘素华的话来说,从一幅幅作品的色彩与线条里可以品读到当代上海人对上海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珍爱以及保护传承的担当。

5集纪录片《邬达克》开机

“邬达克纪念馆开放后,来参观的以附近居住的老年人为主。”刘素华回忆,当时的境况让她决心以“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的形式让城市中更多人了解邬达克建筑。2015年12月5日,首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里,市民们捧着主办方特别印制的“上海邬达克建筑遗产分布地图”到邬达克纪念馆敲章留念;2016年,“爱屋·及邬——纪念邬达克绘画雕塑邀请展”温暖了上海的初冬;随后,“此处是吾乡”城市记忆与乡愁摄影邀请展、城市记忆艺术展、“当3D遇上邬达克建筑”影像展、寄给邬达克的画信展,陆续在这幢英国都铎风格的乡村别墅里举办。一场场讲座、论坛、读书分享会等,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市民。

“一位70多年前就离开了上海的欧洲人,为什么会成为今天上海的城市符号之一?”这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陈庆提出的问题。第七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开幕式上,5集纪录片《邬达克》宣布开机,主创团队向社会各界发布寻人启事,征求与该片有关的线索:曾经在邬达克设计的洋房和公寓中居住过的人;祖辈参与过与邬达克同时代老建筑设计和营造的人;“孤岛”中的犹太人后裔;大光明影院的“译意风”小姐……而从修缮邬达克旧居开始,由“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生发的故事,也是纪录片的重要素材。

建筑是对精神需求的回应

邬达克的建筑一直在,为何今天成了“网红”?在亚洲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伍江看来,这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文化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回应,也离不开众多热爱这座城市的热心人的推广。建筑不仅是用来“打卡”的,更是人们生活的空间与精神的家园,不光是舞台的布置,更是生活的场景,“希望更多人以主角的心态看待这座城市的历史建筑,让它们从照片中走出来,新的故事不断发生、延续,成为城市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这座城市的建筑文脉才能永续。”

“邬达克现象的形成,也得益于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15分钟生活圈的细致规划和城市更新大规模、专业化的投入,以及‘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的引领。”刘素华说,第七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增添了建筑写生、城市骑行的户外活动,开发了“邬达克建筑”系列科普课件,方便市民在手机端观看讲座。“我们一直在探索历史文化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希望唤起更多人善待城市历史遗存。”(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