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拆原建焕然一新!这里的“城中村”正蝶变为“田中城”!| 百年大党 一心为民
颛桥镇中心村罗七房28号,是一栋上下两层的砖瓦房,它是村民罗复兴的家。
还有一个月,罗复兴就满60岁了,当年建造这幢房子的时候,他才22岁。1984年,即将成家的罗复兴和哥哥姐姐一起,用类似“家庭集资,顺序建房”的方式,自家拿出4000多块,又借了2000多块钱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家。
罗复兴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84年“85砖”4分钱一块,他一共买了5万多块砖头,接着又是买石灰、水泥,还请了几个帮工,只花了一个多星期就把房子建起来了。罗复兴转过身看着河对岸的村宅,“从1984年到1991年,整个村子几乎都把过去的土坯房翻建成了现在这种2-3楼的农民房。”
30多年过去了,村宅里的房屋已变得破旧,“我家的房顶前后修复了有3次。”“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桶、盆等都不够用。”村民们叙述着各家的情况。
很多村民都在外购买了商品房并从村里搬了出去,罗复兴多年前也在北桥购置了房产,而老家的房子外借出租。他推开二楼一间朝南的房间,房间里的装潢、陈设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四边吊顶,四面贴墙纸,“还是我结婚时的原样,那时算是装修很好了。”罗复兴回忆着当年的情景。
大量外来人口的到来,短短几年里中心村成为颛桥有名的“城中村”,也是闵行南部最大的“城中村”之一,最高峰时外来人口达到7000多。
2015年起,颛桥镇开展“五违”整治,集中力量在中心村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同时启动的还有中心村改造项目。为此,闵行区政府与上海地产集团合作成立地产星侨公司,全面实施中心村的开发建设,成为“十四五”发展时期,闵行区加快新一轮“城中村”地块改造的项目之一。
而这次改造不是简单的房地产开发,更是结合城市发展的需求,突出多元化、生态化的特点,构建以生态住区为核心、商务办公为重点、服务和综合配套为支撑的功能集聚业态集群、突出生态服务的主题特色。
“整个中心村生态园规划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81.47公顷,占地面积3048亩的生态园项目,将围绕基本农田建设、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创意办公等业态推进乡村产业转型。”上海地产星侨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巍指着指挥部外墙上的一张全景图,给记者展示着未来。
据了解,位于市级生态廊道G9范围内的中心村生态园,将创造性的缝合“城市”与“乡村”,打造都市农业体验区,包括生态特色农场、家庭农园体验、老街、民宿等业态,打造亲子科普农园,一系列业态提升也将为当地村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乡村留住人、吸引人。
“中心村生态园是上海市城中村改造新政发布后的第一个项目,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颛桥镇副镇长谢炜介绍了中心村生态园的建设背景。“我们集体经济参与开发,包括后面商业办公里面的物业,一部分会回购,来保证我们集体经济有一个长效增收的模式。”
2021年7月,中心村生态园“城中村”改造计划方案获得批复,中心村生态园建设和城中村改造驶入快车道,作为中心村生态园项目的先行工程,动迁安置房已于2021年5月竣工,基本做到“原拆原建”,离罗七房直线距离只有500米左右。
2021年11月8日,颛桥镇启动首批175户村民的签约工作;11月13日,在经过6天的集中签约后,中心村生态园项目涉及到的175户村民成功签约156户,首轮签约率高达89%。
对于即将到来的动迁,罗复兴和村里的其他人一样,有着一种矛盾且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村里的许多老宅已经算是危房了,村民们迫切希望改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乡情是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为什么叫罗七房,那是从清朝那时算起,大家都是一个祖宗,我们这里的村民都属七房这一脉,算下来要九代、十代了吧” ,罗七房村民小组组长罗全昌掰着手指,“我们的根在这里。”
现任中心村党支部书记俞雪峰,最近常在各村小组转转,尤其是涉及先期动迁的三个村组,他更是挨家挨户地通知村民及时清租和大物件的搬离。“村民们早就盼着动迁,从村里来讲,动迁可以解决旧房修缮、环境卫生、治安等遗留问题。”俞雪峰边走边说,“同时,村民们又舍不得走,毕竟这里他们祖辈数十代了,但为了大集体的利益,他们很配合。”
罗复兴带着记者来到还在施工的动迁房楼下,远远指着其中的一户说,“里面那栋白色多点的,是我的新家。”
完成动迁安置房建设并交付使用后,接下来整个项目还将完成一期商住用地挂牌出让,启动二期商品住宅用地征收,启动配套市政道路及河道建设,确保生态园开发市政管理接驳到基地等工作。
预计到2026年项目将基本成型,总面积逾3000亩的开放式都市生态休闲走廊将得以完全呈现。它将打造成闵行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示范区域、上海市城市中心产城融合的新标杆,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来源:今日闵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