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长24米、重3吨!中国最长的长须鲸骨骼标本来啦

2021年12月13日10:29 |
小字号

12月9日,一件长24米、重3吨的长须鲸骨骼标本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完成组装搭建,这是目前中国最长的长须鲸骨骼标本。

2017年3月,上海临港海域发现一头长须鲸尸体。当时,上海科技馆标本制作团队历经18天的辛苦工作,终将长24米、重40吨的长须鲸分解完毕。

张汤铭是上海科技馆的标本制作师,也是当年在解剖现场冒着鲸爆生命危险,切下第一刀的人。他同时见证了此次标本制作的全过程。他告诉小布,这条巨鲸发现时死亡已超过10天,已散发出恶臭,腹部也逐渐膨胀,很容易发生伤人的“鲸爆”现象。为了尽快对这条鲸鱼的尸体进行处理,科技馆的标本制作师们戴上防毒面具,冒着生命危险,接近鲸鱼,并划下了第一刀。

“在开始动刀时,我让同事把周围围观的人都撤离,然后把明火都熄灭。”张汤铭说,“接着我就根据判断,在它的左侧下了第一刀,紧接着就听到了鲸鱼体内放气的声音。当时一下子就放心了,这一刀对了。”

紧接着,标本师们在鲸鱼体表开了若干个小口子,逐个把气放掉。由于鲸鱼的皮肤、表皮肌、脂肪层要逐层分解,12位标本师用近20把刀轮番接力,才逐步完成了“放气”工作。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一步仅仅是标本制作的开始。要制作一件大型骨骼标本需经历解剖、去肉、脱脂、拼接、装架等一系列标本制作流程。期中,最漫长的是在去肉和脱脂环节。

由于鲸鱼本身的油脂丰富,尤其是骨骼内的油脂,难以通过简单的水洗手段去除。再加上要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制作团队完全摈弃了“用刀去肉”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生物降解的自然方法。“手工切除会不可避免地在标本骨骼上面造成很多的刀痕。但生物降解就基本不会,”张汤铭解释说,“但生物降解很依赖天气。比如在冬天,降解需要的菌群不活跃,那一般就很难进行,要一直等到天热一点。再加上鲸鱼油脂本身就很丰富,在完成表层油脂的去除之后,它里面还会不断渗出油脂,因此我们也要反复进行这个工作。”

在经过3年半的漫长清理和脱脂后,今年6月,标本基本接近了展出要求。据介绍,这条长须鲸总共有200多块骨头。整付骨架重量在3吨左右。15对肋骨,每根都有10-12斤。尤其是它的头特别大,特别重,大约有1.5吨左右。而为了呈现最佳的展示效果,自博馆的标本制作团队特别为其定制了一副特制的支架,其中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可谓“量身定制”。

随后,在历经近三个月的馆外装架测试后,12月5日晚,这件长须鲸骨骼标本终于运抵自博馆,并开启进行现场组装。9日下午15点15分,随着标本左侧胸鳍最后一颗螺丝被拧上,整个标本的组装工作全部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该长须鲸被发现时左侧鳍肢已缺失,左下颌骨破损。而在此次标本制作过程中,标本师们都用模型将这些部件重新复原。在已完成的标本上,双侧鳍肢和下颌骨骼都用模型替代,避免双侧配重不平衡造成危险,制作团队还用油画色对骨架部分泛黄处进行了遮盖处理,呈现出更好的展示效果。

从12月9日搭建完成开始,这叫长须鲸骨骼标本就将在上海自博馆长期展出了,而它的不远处,2009年在上海崇明发现的布氏鲸骨骼标本正与这位“新伙伴”隔空相望,共同接受观众们的参观。

历经四年多的制作,眼看着这条巨大的鲸鱼在上海以另一种形式落户安家,张汤铭内心充满了太多感慨。他表示,希望类似的经历不再发生。“我希望鲸鱼豚的标本能越来越少,它们如果好好地在海洋里生活,那是更好的。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对海洋生物的保护,人和自然是可以和谐共处的。”张汤铭说动情地说。

(来源:浦东发布)

(责编:陈晨、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