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这个团队,重新诠释“养老服务”!集结年轻人的创意和中年人的温柔……

2021年12月07日11:35 |
小字号

杨浦区,一直以来都是“养老大区”。截至2020年底,全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4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38.81%,位列全市中心城区首位。巨大的养老需求,也催生了优质的养老服务。一批理念创新、服务到位的养老院在杨浦蓬勃发展。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便是其中之一。

随着由老人们当“主角”的《名画Cosplay》、《乘风破浪的奶奶》、《轮椅上的舞者》等摄影、音乐、舞蹈作品红遍网络,这家坐落于杨浦区松花江路上的养老院名气越来越响,甚至成为“网红”。作品中,老人们并不是人们印象里的垂垂老矣、静享晚年,而是朝气蓬勃,轻松玩转时尚、驾驭潮流。人们不禁要问,是谁在照顾老人们的日常起居?是谁让老人们如此热爱生活,如此“活泼可爱”?近日,记者走进这家养老院,一探究竟……

新生力量:“90后”、“00后”带来惊喜

杨福院195人的护理团队中,“90后”共35人,占总人数近五分之一。护理员扶慧芳出生于1993年,2009年考入江西省民政学校的养老护理专业,几年后签约进入学校实习基地——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开始实习。但“90后”这个标签,在护理员扶慧芳进杨福院工作的前两年,尤其想要甩掉。

在院里部分老人的眼里,“90后”与娇气稚嫩、没法吃苦划上了等号。“你就和我的孙女一般大,衣服你洗得干净吗?”“推轮椅时,你会不会摔着我?”……这样的质疑,扶慧芳和其他年轻同事听过很多次。甚至个别几位尚有行动能力的老人,出于不信任,会背着护理员自己手洗衣物。

为改变这些老人们的想法,年轻人们决定加倍付出努力。大家翻烂了《养老护理知识》,将休息时间用于练习护理技术,每一次院内技能考核,都熬夜苦练实操……下苦功夫加上细心照顾,老人们终于放心地把生活日常彻底交给了他们。

除了照顾老人起居外,年轻人们也在用心揣摩爷爷奶奶们的“心思”。某天,院里新来了一位王奶奶,情绪低落焦虑,总爱看向窗外。扶慧芳马上想到,这是她想家了。于是,扶慧芳带着奶奶在院里散步,反复熟悉院内环境,并鼓励她参加院里定期组织的“银发课堂”,帮助她结交新友。“我对她说,其实养老院就是一个微型社区。把这里当成自家小区,把其他老人当成隔壁邻居,心结会更容易解开。”很快,王奶奶爱上了绘画,也与其他老人成了“小姐妹”,融入了这个温馨大家庭。

除了扶慧芳,还有一批年轻人在养老领域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罗鑫对各大社交APP相当熟悉,创意火花不断迸发,曾参与策划拍摄了院内的《名画Cosplay》、《乘风破浪的奶奶》、《“小人国”借位照》等多个“网红”作品;王程,初来时是“愣头青”,一年后已成为爷爷奶奶心目中的开心果……2018年,杨福院启动试点数字化养老院服务,王程担任数字化养老院院长,带领团队在一年内累计服务两万余人次。如今,他更是参与起草团体标准《数字(虚拟)养老机构建设规范》,并参与2021年上海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赛,荣获个人三等奖。

在这些年轻人的推动下,杨福院焕发出别样的青春活力。“90后”、“00后”这些标签,不再急于“被甩”,而是成了这群年轻人胸前闪闪发亮的徽章。

中坚力量:中年护理员的温柔与沉稳

时至今日,居民范阿姨都记得那一幕——几年前的一个傍晚,范阿姨突然接到杨福院工作人员的电话,说她的母亲沈增修突然神志不清,已被送去新华医院急救。范阿姨急忙赶到病房时,见母亲的护理员陈德香正弯着腰站在病床边,手指上缠着纸巾,一点一点地抠着老人嘴里的痰。陈德香说,“这么多痰堵着喉咙,要怎么透气呢?抠出来就好了……”

今年87岁的奶奶沈增修,入住杨福院已有3年,患有轻度老年痴呆、哮喘病。陈德香对老人很有耐心。老人咳痰时,她在一旁轻柔拍背;老人卧床养病时,她为老人定时按摩、翻身;老人产生了负面情绪,她也会哄着老人开心……急救那天,陈德香在下班前,出于不放心,又去老人们的房间巡视了一圈,结果遇到沈奶奶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见状后陈德香赶紧叫来了救护车,及时送老人去就医。“我有时候觉得,陈阿姨就像我母亲的另一个女儿。”范阿姨说,“好几次,我母亲就在她的帮助下转危为安。”

与陈德香年纪相仿的刘壮丽,是一名男性护理员。2019年,他被评为上海市“最美养老护理员”。杨福院的老人、家属、其他工作人员,提起他时总会说两个字:温柔。每天清晨五点,刘壮丽就来到住养大楼,为习惯早起的老人们洗脸、擦身、全身更衣。光是这几个晨间护理的步骤,就足够他忙碌一两个小时。随后早餐上桌,他开始给老人们一一喂饭。紧接着,他要为卧床老人翻身,陪同读报,推老人下楼晒太阳,之后再喂午餐、晚餐,还要注意为大小便失禁老人换纸尿裤……一天下来,他通常要连轴转十个小时左右,却很少喊累。

陈德香、刘壮丽,是院内40-55岁的中年护理员群体中的成员,这一群体在工作人员中占比大,是院里的“中坚力量”。此外,院内老人平均年龄88.6岁,正和这群中年护理员自家父母的年纪一般大。而这层微妙的“年龄差”,也让老人与护理员彼此间多了几分亲切感。

尽管中年护理员不像年轻人那样富有创意,但他们细心、耐心,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深谙与老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大家经常将照护心得与年轻一辈护理员分享,共同在工作领取突破创新。

刘壮丽告诉记者,“很多人觉得,做养老护理员苦,我却觉得老人就是老小孩。你如果真心对他们好,他们会心疼你,会说‘谢谢你’,让你好暖心。”

团队建设:作为护理员,他们很骄傲

在养老行业,普遍存在养老服务护理员队伍总量少、流动率高、强度高、工资低、社会地位低、服务水平低的“一少两高三低”情况。为此,杨福院与长沙民政职业学院、江西民政学校达成长期合作,吸引新鲜的年轻血液不断流入。然而,要将年轻人“引进来”、“留得住”,光靠一份为老情怀还不够。工资低、职业发展空间受限,是年轻人不愿留在这一岗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杨福院如何提升员工的成长空间?2013年,杨福院突破编内、编外界线,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中层竞聘,让基层护理员能够走上管理岗位。借此机会,包括扶慧芳在内的一批护理员晋升为护理主管、分院长,拥有了对护老工作的全新视野。

此外,杨福院实施奖金激励制度,通过每天一“小考”、每月一“大考”的考评制度,对护理员随时开展“三级大查房”,抽查护理员对老人的服务态度、流程规范度等,并根据考评结果,对优秀护理员进行奖励。

养老护理员的另一困境,是职业认可度不高。2018年10月,杨福院发布护老者之歌《守护》,由护理员亲自出演MV。它用一曲感人旋律,唱尽护理员工作的辛勤付出与温暖收获,告诉人们护理员同样值得被尊重,养老服务行业同样值得被选择。此外,院方创新推出“爱居上海·乐业护老”项目,带着护理员们组团参观上海市地标性景点;推出“美的印象·爱的传承”项目,让优秀护理员走进摄影棚,由专业摄影师为他们拍摄艺术照;每月开展一次职业道德讲评会,让护理员们渐渐明白这一岗位的特殊价值……杨福院护理部主管杨凤玲说,“经过在院里几年的培养与成长,现在,‘我是护理员’这几个字,大家能说出口了,而且说得很骄傲。”

近年来,杨浦区委、区政府对养老服务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也在持续关注。今年7月,针对“一少两高三低”现状,杨浦区正式实施《杨浦区养老服务护理行业拔尖技能人才扶持激励办法(试行)》及《关于提升本区养老服务护理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实施意见(试行)》,从人才引进、户口落户、住房保障、技能奖补、荣誉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政策突破,为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提供人才落户、公租房房源、住房补贴、一次性奖励等多项内容。杨浦区也就此成为全市首个成体系推进养老护理队伍建设的城区。

在多方推动下,杨福院护理团队稳步成长。有人说,老人住进了养老院,晚年的生活已不值得再有期待。可这家“网红”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们,却偏要给夕阳也点缀上亮丽的颜色,让老人们在这方小小天地间,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来源:上海杨浦)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