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13年树立一批典型
“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13年评选树立一批合作典型
当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铺路石”
■本报记者 俞陶然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上海恒安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已为医用防护服生产提供了约2000吨亲水透湿抗菌TPU(热塑性聚氨酯)。凭借产品的技术含量,恒安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然而8年前,这家企业一度濒临倒闭,面对技术瓶颈,他们走上了产学研合作道路,终于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助力下走出困境。在2021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评选中,“基于功能纳米界面增强的TPU原位聚合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荣获一等奖。
近年来,“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树立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典型,总结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经验,对国家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战略、上海建设科创中心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科技成果转化当“红娘”
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会长朱英磊介绍,上海产学研奖每年评选一次,是本市唯一针对产学研合作设立的奖项。作为市政协下属社团,科促会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当牵线“红娘”,承担了科技成果无偿转化“中介机构”的职能。上海产学研奖今年已是第13年评选。前12年评选中,共计139个项目获奖,涉及企业142家、高校28所、科研院所14家。
去年,上海产学研奖迎来了改革:市科协成为主办单位之一,全市16个区和全市重点科创园区均成为推荐单位,奖项数量由往年的10项左右大幅增加至28项。
今年,这个奖项延续去年的改革方案,邀请包括3位院士在内的42位专家,分成6个专业组进行评审。从96个项目预申报到30个项目进入终评,专家层层把关,从技术先进性、合作完整性和紧密度、综合效益三个方面严格评审。
“产学研合作是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做得好能成为发展的捷径,但产学研合作是个世界难题。”朱英磊说,“在产学研深度融合进程中,我们希望这个奖能起到平台和铺路石的作用。”
关注平台战略合作新趋势
当前,产学研合作已从项目合作为主转为平台合作为主,从“短平快”合作方式向长期合作、战略合作演进,深度融合特征日益明显。今年的上海产学研奖评选,始终关注这一新动态、新趋势。 下转◆5版
(上接第1版)获得一等奖的恒安公司与应技大合作项目,就体现了这种动态和趋势。2012—2013年,恒安公司在自主研发TPU材料时遇到了技术难题。这种材料具有拉伸强度大、耐磨耐刮擦、防老化等优越性能。“那时,进口TPU材料占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市场竞争的压力很大。”恒安公司总经理郜锋回忆道。要赢得市场竞争,必须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这家企业与应技大建立了合作关系,由贾润萍教授领衔,在实验室研发基于功能纳米界面增强的TPU原位聚合技术。
此后8年间,恒安公司注资上千万元,与应技大共建了TPU工程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这个产学研合作平台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促成了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打造出一个“高校实验室—企业中试—市场验证—市场意见反馈高校”的闭环,让高校科研团队能及时了解市场反馈,在此基础上开展市场导向性很强的应用基础研究。
在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的支撑下,恒安公司开发的一系列功能性TPU材料已应用于医疗器械、工业线缆、家纺等诸多领域,国内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近3年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
聚焦“3+6”产业技术创新
从产业角度看,近年来的评选格外关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三大上海先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等上海六大重点产业,不少获奖项目充分显示了这些产业的技术创新。
今年获得特等奖的“亿门级FPGA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由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合作完成,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经过近3年技术攻关,基本解决了这个“卡脖子”难题,初步满足了国内通信、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领域的需求。这个项目已形成数十款产品,应用于北斗导航、空间站等近20个国家大型工程和项目,国内航天航空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投产两年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36亿元。
复旦微电子孵化于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专家认为,这家企业离开母体后仍与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复旦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工艺方面的国内领先优势,同时结合企业在资本、生产、市场方面的优势,终于在含金量很高的一类高端芯片上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这项产学研合作值得高度肯定。
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2019年获得特等奖的“青蒿素人工合成中试产学研合作”项目由复星医药、上海交通大学、盖茨基金会联手完成,为青蒿素这一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抗疟疾良药提供了人工合成方案。2012年7月,上海交大张万斌教授团队宣布:实现由中间体青蒿酸到青蒿素成品的人工合成,合成物收率近60%。获悉佳讯,复星医药第一时间与上海交大洽谈,签订了合作协议。2017年,盖茨基金会从中国商务部、国家卫健委获悉这个项目。经过严格评估,盖茨基金会决定无偿向复星医药提供康宁高通量微通道反应器设备,并资助45万美元配套资金,希望打通青蒿素人工合成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三方融合优势资源后,进行了多批次试产,产品质量符合世卫组织标准。
这一国际合作项目,体现了上海高校的基础研究实力、上海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眼光和国际组织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情怀,将让更多的国产青蒿素良药进入国际市场,为人类抗疟提供“中国智造”。(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