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静脉产业,一座“无废城市”呼之欲出!
蓝天常在,绿水长流,鱼翔浅底,繁星闪烁……这是新时代美丽嘉定的模样,也是嘉定人向往的美好生活。近年来,从城市到农村,从社区到街头,从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开始,一场“无废城市”创建行动正在嘉定展开。
简单说来,“无废城市”创建主要聚焦解决固体废物问题。今年7月,嘉定区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嘉定区2021-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及未来3年内将以“资源化、减量化、协同化”为核心,集中解决当前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和结构性矛盾的短板,深化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推进各类固体废弃物协同处理处置,提高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嘉昆太区域固体废物联防联治。
在此背景下,嘉定城发集团主动布局静脉产业(即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通过引入、扶持相关企业,打造嘉定区静脉产业园,推动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转变,实现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和循环利用。同时,积极开展青少年垃圾分类科普活动,助力嘉定创建“无废城市”。
培养“主攻手”,打造静脉产业园
什么是静脉产业?区别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动脉产业”,静脉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
位于嘉定北部、距离嘉定中心城区12公里的上海嘉定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就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的“转化站”。该中心是目前嘉定垃圾处置体系布局的“主攻手”,也是嘉定区静脉产业园的“核心成员”。
前不久,记者在上海嘉定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的中央控制室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操控多条垃圾焚烧线,垃圾坑池、垃圾入炉量、焚烧炉、飞灰处理、烟囱排放等相关数据,在大屏上实时滚动。
只见工作人员发出燃烧控制指令后,垃圾立即被以液压式加料器设定的速度推入焚烧炉内,炉内垃圾在炉排上不断搅动,最终形成一道耀眼的“火线”。“所有垃圾都会在高温炉膛内历经干燥、燃烧和燃烬三段过程,最高温度可达850℃以上,先进的燃烧工艺可确保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实际排放远低于排放标准。”上海嘉定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生介绍,经过焚烧处理,原本废弃的垃圾能转化成宝贵的电能,同时并入电网供电,每天上网电量已超过65万千瓦时。
此外,生活垃圾焚烧中产生的余热还可以作为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处理厂、固废处理等备用热源,实现能耗的最小化。未来,还计划利用余热产生的蒸汽和余热发电两种方式,来实现静脉产业园区内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并充分利用可以作为能量的废物,解决部分能源的来源问题,节省处理费用,增加净利益,提高整个园区的经济效益。
自2017年上海嘉定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建成以来,每天有1800吨来自全区的垃圾被运送至此,经过处理最终可实现垃圾减量85%。“上海嘉定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上海嘉定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承担着嘉定区生活垃圾末端处理的重任,周边还有建筑垃圾等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末端。从综合处置方面来看,该区域是固废处理及资源能源利用产业链相对完善的综合处置中心。”王永生透露,未来,嘉定城发集团将以上海嘉定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为主体,加快打造低碳循环、科创科普、智慧生态的嘉定区静脉产业园,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引入骨干企业,提升固废处置能力
在嘉定区静脉产业园中,既有“主攻手”,也有能打配合的“盟友”。今年初,嘉定区静脉产业园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总规划用地面积2.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97平方米,拟建两条固废综合利用生产线,日处理总量可达2000吨,满负荷运行年可处理固废约70万吨。
“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后,将更好解决焚烧发电厂炉渣处理难题。”王永生告诉记者,通过该项目加工后的炉渣,可根据不同需求添加不同比例的辅料,再经高压成型等工序生产出免烧高强度环保建筑用砖,可使炉渣得到综合利用。
不仅如此,该项目还将协同处理上海嘉定城发环保污泥处理有限公司普通飞灰,以及嘉定水务发展有限公司下属自来水厂污泥,并形成固废综合资源化利用产业链,促进固废综合利用处理的产业化发展,提高其资源化利用率和处理水平。
除了目前已有项目和已开工项目,嘉定城发集团还规划引入飞灰处理企业。“依托这些企业,我们未来计划在静脉产业园范围内实现物料、电、蒸汽、水的梯度循环。”王永生如是说。
根据计划,预计到2023年底,嘉定将初步建立“无废城市”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在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事件零发生,培育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
构建科普平台,化解“邻避效应”
“无废城市”创建主要聚焦解决固废问题,其创建的难点本身也反映目前固废处理处置面临的难题。其中,“邻避效应”是“无废城市”创建在社会层面存在的瓶颈。毕竟,“无废城市”建设就是要源头减量、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各类固废,这就离不开建设城市固废集中处理基地。而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选址上往往会因“邻避效应”而受阻——公众不愿意把固废处置设施建在自己家的附近。
如何促进社会转变观念,化解“邻避效应”?记者从嘉定城发集团获悉,目前集团正积极打造科普教育平台,通过深入开展“跟着垃圾去旅行”“废弃物创意设计”“环保教育宣传”等特色系列文化活动,向市民传递可持续生活理念,关注资源回收再利用,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如果垃圾焚烧炉停止运行,3天后嘉定的垃圾就将无处可去了”“原来,生活垃圾烧完还能做成砖头”“我们的椅子竟然是垃圾做的”……前不久,在上海嘉定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内的上海新时尚·垃圾分类科普馆,嘉一附小的学生们一边参观科普馆,一边发出感叹。
这家获评“上海市示范性科普场馆”的科普馆,依托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定期在节假日向市民开放,开展垃圾分类体验之旅。在宽阔明亮的科普展厅,桌椅等家具几乎都是由玻璃、瓶罐、废纸等废弃物回收再造的,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各类科技感十足的互动体验游戏,也让参观者进一步了解垃圾的产生、分类和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参观完科普馆,让我知道了为什么要垃圾分类,以及建设垃圾处理基地的重要性,回家后我要把学到的知识告诉家人和朋友!”学生小陈说道。
截至目前,该垃圾分类科普馆已累计接待参观人数逾20万人次。“希望通过搭建循环经济交流平台和宣传教育基地,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引导更多市民共同参与循环型社会建设。”垃圾分类科普馆党员志愿者金逸雯表示。
(来源:上海嘉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