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硬核技术扎堆进博,前沿创新中国开花海外结果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季觉苏 谢卫群 沈文敏
2021年11月08日10:56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11月7日,第四届进博会开馆第三天,场内热度不减。各大展商瞄准了进博会这个向世界开放的平台,带来企业最新成果、最强产品,寻求最大合作。

中国最先克服疫情影响,经济快速修复,成为去年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重要贡献。面对风险挑战,中国经济如何保持韧性?技术装备、数字工业、生物医药……进博会这些专业展区潜藏着中国经济修复密码。

大江东工作室逛展发现,当前技术前沿有三个关键词——

“减碳”:企业经营最新“指挥棒”

二氧化碳、废弃塑料、旧泡棉……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排放物和废料,既不美观又影响环境。首次参加进博会的材料科技公司科思创,为了拉近与终端消费者距离,在设计展台时颇花了些心思。

科思创展台

这是一片由可回收物搭出的“花圃”。“土壤”由塑料水桶研磨而成,花瓣和展板也都由工业后回收的聚碳酸酯制作而成,搭配灯光和布景,丑丑的废弃物便成了装置艺术。

这里展现的工艺不是盆景,而是一片树林。“目前科思创具备向亚太地区客户大批量供应由替代性原材料制成的化工原材料能力。”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说,“产品性能与传统的、基于化石原料的产品无异,但能大大降低碳排放,为下游行业带来低碳解决方案。”

任何一种标准工业品,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各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如果每一个环节都减少一些,汇总的数量不可小觑。基于这一思路,西门子将目光投向“碳足迹追踪”这一领域,在产品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安装碳排放计量设备,实时收集每个产品每一环节的碳排放数值,再运用区块链技术记录这些数据……产品出厂时就拥有自己的碳数据库,数据无法更改且可追溯。“‘碳足迹’数据为碳交易双方提供精确可信的数据基础,促进市场共同释放减碳潜力。”西门子展台负责人说。

能源行业是工业运行大动脉,碳排放量十分惊人,本届进博会,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带来一种特制的碱性气体溶剂,可以溶解酸性的有毒气体,把废气变成废固,后续更容易处理回收。“我国对工业气体排放的法规越来越严格,我们的高性能气体溶剂在国内市场上也从小众变成大众。”陶氏化学产品研发人员蒋奇说。

7月,筹备多年的全国碳排放交易机制启动。根据规划,参与的工厂会从政府手中获得一定额度的碳排放量,如果该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减少了碳排放,配额有了盈余,就可以拿到碳交易市场上,出售给碳排放量不够的企业。

减碳,成了企业经营的“指挥棒”。今年的技术装备展区,大企业早早签下了动辄几个亿的减碳方案订单,小企业也流连于各个展台,货比三家,考察各类方案的性价比。

“精准”:技术升级成就“单打冠军”

逛技术装备展区,普通观众可能被写“福”字的机器人手臂吸引,但工厂经营者则会仔细对照机器各类参数,咨询的也是“出屑情况”“安定程度”“齿轮精细度”……

今年进博会,不二越(中国)全球首发了一款集约型齿轮复合加工机器,可以刮齿、滚齿、车削、钻孔,一台机器可应用到多个工业场景,很受中小型厂商喜爱。还有一款高耐磨性、低摩擦性的小径钻头,可以进行高精度加工。

不二越(中国)展台,工作人员正在模拟的自动化生产线上操作机器。

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虽不大,但在某一领域是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为达到更高标准,一套高性能、高精准性的生产设备,可以助力企业加速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80年代我们的产品就进入中国了。”不二越(中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周国杰说,“这几年明显感到客户需求的转变,从走‘量’的单一品类制造向求‘质’的多元品类制造转型。这也反过来督促我们改进产品,不断适应中国市场需求。”

精准,始终是医疗诊断领域不懈的追求。本届进博会上,我们能看到科技领域为提升生命质量而做出的努力。

如强生“亚洲首秀”全球第一款实时心腔内三维建模超声系统。带有摄像头的导管直径仅3.33毫米,可通过股静脉微创穿刺置入心腔,全方位实时显示心腔的三维解剖结构,从而精准诊断结构性心脏病,也可辅助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疾病的手术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微创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窥镜作为微创手术的重要帮手,就像医生的“眼睛”,更好观察患者体内。传统内窥镜通常只采用白光成像,画面清晰度不高、颜色易失真。

医疗器械公司史赛克全新的4K成像技术,采用高感光元件,可以清晰识别解剖层面、辨识细微血管及神经,达到丰富真实的色彩还原效果,帮助临床医生突破传统内窥镜局限,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手术。这一技术即将落地全国医院,惠及更多患者。

“溢出”:中国开花,海外结果

进博会前夕,滴水湖的南岛上,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零时差分享智慧结晶;张江科学城,强生、微软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设立开放创新平台。近几年,不少外企将研发中心落户上海,研发成果畅销海内外。

连续4年参展的阿斯利康,在本届进博会上带来了其创新生态圈中诸多企业的最新成果——

浩煜科技展示了医院信息化与临床研究一体化平台系统,基于个人数据进行精准归纳汇集,通过合规方式让数据上云,与行业端进行标准化交互,确保来源唯一、可识别、可追溯,让重复转录的数据误差降为零。可支持从诊疗到科研的平台应用场景,完成从医院端到行业端的互联网+医疗场景对接。

泽桥健康自主研发打造的虚拟IP“泽桥医生”,可通过VR的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人体皮肤、肌肉骨骼、内脏、血管等构造,360度全景观察,真实感受VR+急救的互动式体验,在娱乐中学会人体科学知识。

阿斯利康展台 企业供图

首届进博会,阿斯利康推出在北京亦庄研发的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罗沙司他,这是全球首次批准,比美国、欧洲都要早上市,也是中国原创新药。今年还会推出一个国际领先新药,是与和记黄埔医药一起研发的赛沃替尼,也是中国研发、中国首发的新药,逐渐在全世界范围推出。“阿斯利康和中国国内创新企业合作,还会有更多中国研发新药,不仅在中国开花,也到国外结果。”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说,“在生物制剂技术方面,包括药物合成、新靶点这些人工智能的结合等,中国数字医疗都是领先的,我们不愿错过,不是在国外等中国的创新,而是带头帮助中国的创新走向海外。”

藉由进博会这一全球科技巨头的开放共创舞台,产业链不同环节通过开放合作,实现了多项技术的从无到有。

华人运通高合汽车与陶氏(化学)联合研发了全球首个车用高端有机硅皮革,环保、耐污、手感奢适,展台上,排队试坐的观众源源不断。双方2018年合作以来,推进的创新材料研发达12项之多,已落地并应用的包括声学泡沫、新型TC系列电池导热材料等共8项。

“进博会一直是我们汇聚全球资源、展示创新成果反哺产业的重要渠道。”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丁磊说,“前几年是对接全新科技和合作机会,今年更多是向全世界展示在中国落地研发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尖端科研成果,让中外来宾感受立足中国的创新动力。”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季觉苏拍摄)

(责编:沐一帆、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