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不让躺,公园绿地到底该不该允许搭帐篷?
“种草不让躺,不如改种仙人掌”?公园绿地到底应不应该允许搭帐篷?
“禁止搭设帐篷铺野餐垫”“草籽正在发芽,请勿入内”,近日上海的一部分公园绿地内,类似内容的提示牌时常可见。在“一江一河”沿线,耀华滨江绿地、后滩公园、世博公园等都有可观的草坪资源,但其中大部分公园都对帐篷说“不”。
公园绿地内的草坪,应该允许搭帐篷吗?支持者说,“种草不让躺,不如改种仙人掌”,堵不如疏,应该放开;反对者说,游客这么多,一人踩一脚,多好的草坪都得被踩成“斑秃”,应该维持草坪观赏性……
公园绿地是否允许搭帐篷到底有些什么讲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实现草坪养护和搭帐篷需求的平衡?记者试图寻求答案。
帐篷怎么搭?各家公园策略不同
在上海市区,公园允许搭帐篷的不少,世纪公园是其中之一。每逢节假日,世纪公园内几块主要的大草坪上,“帐篷山帐篷海”是常态。一年中,世纪公园一般只在国庆黄金周后至11月中旬这段时间进行草坪封闭式养护,暂缓游客进入。
记者周三实地探访后发现,目前世纪公园内的大片草坪正处于绿化养护阶段。草坡上一片绿油油,周围围起了一圈红色围栏,游客也自觉地在草坪旁的步道上游览,没有人进入围栏。
园方解释说,世纪公园内近20万平方米的草坪均为运动型草坪,几乎常年允许游客进入。春夏秋三季,这些草坪上种植的是耐踩踏的百慕大草种,5-9月是其生长旺季;气温转凉后,百慕大草逐渐枯黄、萎缩,公园又撒播了一层冬季生长的黑麦草草籽覆盖其上,可令草坪在11月至次年3月维持碧绿。当下封闭养护的这一个多月,正是黑麦草的发芽期。
在浦江郊野公园,大部分的草坪和林地也对帐篷客开放。不过,为了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浦江郊野公园专门在柳鹭田园区东侧设置了一个搭帐篷露营点。这个露营点位于疏林地带,林下植被茂盛,33个五边形木栈道可供游客休闲露营体验。露营点旁有座“与世隔绝”的小岛,没有搭建任何上岛桥梁,现已成为鸟类的栖息地。每到节假日天气晴好时,这些帐篷露营点就供不应求,游客只能先到先得。
在共青森林公园,草坪允许游客踏足,但公园对不同片区的草坪采取轮换休养维护,尽量保证草坪的健康;黄兴公园则对草坪实行分时段开放,周一到周五不允许搭帐篷,让草坪休养生息,周末则不设限,人们可以尽情在此创造“帐篷山帐篷海”的场景。
草坪好不好?看人口密度和养护成本
各家公园绿地对游客搭帐篷有着各自的应对方式,世纪公园采取的两个草种轮播、常年开放搭帐篷的做法,是否可以推广到其它公园绿地?
世纪公园绿化高级工程师高志洁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公园草坪是否开放搭帐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口密度和养护成本。她说,在公园草坪是否允许搭帐篷的讨论中,有市民游客将欧美的草坪拿来类比,但这其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上海的人口密度要大得多。
“欧美有些地方的草坪,一天上去的可能不到100人,上海有些公园绿地一天就是几万人进去,大多数草坪承受不了这样的踩踏强度。” 高志洁说,尤其是在上海市中心,草坪更是稀缺资源,供需矛盾会更突出。
同时,由于上海气候多雨、土地潮湿,因此并不适合上人草皮的生长。即使是相对适应江南气候的百慕大和黑麦草,也很难经得起日均100人次以上的踩踏。相对来说,欧洲的气候就很适合高羊毛草的生长,再加上当地人口密度相对较小,草坪的维护难度相对更低。
此外,草坪性质不同,也对应着不同的养护成本。比如,上海专业的足球运动场草坪更换、修复频率高,还要根据草种的生长需求进行覆沙、打孔透气、梳草等操作,每平方米平均养护成本约70-80元;普通的观赏型草坪,每平方米养护成本约30-40元。而世纪公园20万平方米左右的草坪,每年的养护成本约数十万元,这已是最低限度的修复成本。高志洁说,考虑到并非所有公园绿地都有足额的养护预算,因此各家开放策略不一。
其实,在常年开放的过程中,世纪公园的草坪修复频率不低。以接近公园2号入口处游乐场旁的大草坪为例,夏天时游客喜欢沿着草坪周围的梧桐树树荫搭帐篷,这一圈草坪就“秃”得很快;到了秋冬季节人们要晒太阳,草坪中间空旷地带就需要更频繁的修复。正常情况下,世纪公园内的草坪每年都要接受5-6次修补,百慕大生长旺季每月还需进行两三次的修剪等。
作为上海人气最高的郊野公园之一,浦江郊野公园奇迹花园旁的草坪还会遭遇来不及修补的尴尬。每当举办花展时,浦江郊野公园奇迹花园客流爆棚,在花坛边拍照打卡是游客标准动作。伴随而来的烦恼是,花坛旁的草坪“斑秃”频率极高。无奈之下,公园索性在这里铺设了一小片人工草皮,以满足打卡游客对景观的需求,又无须频繁修补。
如茵芳草如何守护?保护性享受
在人们的印象中,小草的生命力很顽强,似乎很经得起“践踏”。事实上,生命力强只意味着这些草能活下去,不代表它们能活得很好。行业人士介绍说,公园绿地内的草坪如想保持比较好的状态,浇水、施肥是必须的,对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一定要求。再加上上海的人口密度、气候潮湿等因素的考验,市区面貌良好的公共绿地资源其实来之不易。
高志洁为此建议,市民游客亲近草坪应持一种保护性享受的态度,而非破坏性享受。一般而言,有些公园绿地之所以不允许游客搭帐篷,是因为帐篷下的草皮需要长时间承受人类的重压,还有一部分帐篷四角带抓地钉,需要深深地扎进土壤里,这些行为比跑跑跳跳对草坪的伤害更大。此外,公园林下植被是长期生成的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后不易修复,因此一些公园绿地在林下区域架设木栈道,或辟出专门的露营点供人们活动,也是为了保护生态。
所幸的是,伴随着市民游客游园素质逐年提升,近年来故意破坏草坪的行为少之又少。当然,个别游客的“无心之失”仍然有一些。如将未熄灭的烟头扔进草丛、将零食袋中的油污倾倒在草坪上等,这些行为会损伤到草种的根系或生长的土壤,容易让小草“染病”。有鉴于此,适度使用草坪、尽量减少破坏,为后来者留下更多绿化景观,应该成为帐篷客们的共识。
针对市民游客旺盛的搭帐篷需求与有限的绿地资源间的矛盾,园艺界人士坦言,这一矛盾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毕竟,受制于养护成本等种种因素,并非所有公园绿地都适合开放搭帐篷。比如,上海的古漪园、上海大观园等园林内的绿地,一般不提倡游客进入,这与中国园林的传统有关。
“草坪是西式园林的重要元素,最早缘于英国人希望将牧场景观引入园林,逐渐融合而成。但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是山、水、石、草、木、屋的结合,这里的草是指奇花异草。因此中国的古典园林内即使有草坪,也通常只供观赏用,不提倡游客踏足。”不过,伴随上海城区口袋公园遍布,市民游客家门口有了更多休憩点,将有效分流一部分搭帐篷的需求。也有游客建议,一些公园绿地可以增加木栈道露营点,或将草坪分区域、分时段轮流开放,既能让草坪有喘息之机,也能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