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社会| 法治

上海将在环城绿带基础上打造环城生态公园带

2021年10月18日14:48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上海将在环城绿带基础上用15年时间打造环城生态公园带,建成大生态圈

家门口公园怎么造,居民要说得上话

■本报记者 陈玺撼

上海将用15年,在环城绿带的基础上,打造环城生态公园带。到2035年,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将基本建成。如此大的生态工程如何建设?日前,三场气氛火热的座谈会分别在普陀凌家浜绿地、闵行梅陇绿地、徐汇华泾绿地举行,邀请周边居民为“家门口”的环城生态公园带出谋划策。

公园规划要让居民点头

为让市民提出的建议更有针对性,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先向三地的居民代表介绍了他们“家门口”环城生态公园带的初步设计理念。

环城生态公园带闵行区段立足周边高密度城区、辐射居住人口众多的区位特征,以及区段内现有绿地封闭性强、连续性差等问题,提出打造“全龄化无边界体验公园”的设计理念,推动公园与体育、文化、社区服务等功能融合。

环城生态公园带徐汇区段聚焦场地为外环绿带与黄浦江生态廊道交汇节点的地标特征,挖掘场地文化资源与居住社区紧密的人文特色,着力打造面向居民的多元活力公园,展示黄浦江滨江特色岸段以及高品质的创新创意文化。

环城生态公园带普陀区段以“城间林语、环上桃缘”为规划愿景。其中,先期启动的凌家浜绿地以打造“近郊微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与周边智创城、桃浦新村、物流小镇等社区、园区充分融合,增强生活服务功能。

“这些都是基于公园带所在空间现状及周边未来规划等方面作出的设想,是不是‘纸上谈兵’,得让周边居民来验证。”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负责人周华杰说,只有大多数居民点头,将来建好的环城生态公园带才能带来厚实的“绿色获得感”。

景观和设施等短板明显

记者注意到,原先作为中心城区和郊区绿化分隔带的环城绿带,其景观面貌单一、游憩设施缺乏等短板很明显,因此大多数居民的建议基本都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

“现有空间的确比较封闭,而且不贯通。”家住高兴花园的陆先生说,他家附近的梅陇绿地被高架、道路割裂成好几块,许多居民集中在其中一片绿地内活动,希望能打通与其他绿地间的“断层”,让绿地能得到充分利用。陆先生建议,如果梅陇绿地被彻底打通,希望能配套步道和骑行道,最好还有休息驿站(含公厕)和自动售货机。

家住明丰新纪苑的陈女士认为,附近的华泾公园平平无奇,缺少绿化和文化特色,“顾村公园有樱花,世纪公园有梅花,现在上海很多地方有粉黛乱子草,华泾公园就没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花草,希望将来能有自己的‘卖点’。”陈女士还提了一个颇有建设性的意见:华泾是黄道婆的故乡,周边公园绿地能不能围绕她和棉花文化做点文章?她觉得可以建一些文化场馆,种点棉花、桑树,展示一些织布机,让见惯了工业流水线产品的孩子了解农业和手工业知识。

家住春光家园的金先生更看重凌家浜绿地的管理,“桥下空间容易积水,躲雨的地方少,枫杨飘絮太厉害,河底污泥和腐烂的水草要清了”。金先生还建议在绿地内增加一些健身设施,并在绿地完成提升改造后,安排保安人员或社区志愿者定期巡逻,加强管理。

丰富市民休闲游憩体验

近期,浦东、宝山、普陀、嘉定、闵行、徐汇6个区将先启动第一批环城绿带功能提升项目。相关绿化管理部门已开始组织周边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和问卷调研,广泛深入地听取市民群众对公园建设的具体意见,整理归纳后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使提升改造后的公园绿地更贴近周边居民的实际需求。

周华杰表示,“十四五”期间,环城绿带范围内的公园(又称环上公园)将从14座增至50座,新增的公园和改造提升的公园将强调功能性,从体育运动、文化艺术、生活休闲、森林游憩、湿地体验等多个方向丰富市民的休闲游憩体验,并大量增加游憩、餐饮、公共服务等必要的配套设施,比如设在环城绿带绿道上的驿站,“争取实现平均两公里一座公园,三公里一座驿站。”除了增强功能性和服务性,环城绿带还要追求景观美和连贯性。“十四五”期间,环城绿带将建成总长超过100公里的绿道。此外,环城绿带的改造提升将重点增加彩化、珍贵化植物品种,提升绿化品质并丰富生物多样性。(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