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一带一路”经贸规则如何构建、创新?这个论坛给出务实建议

2021年11月05日21:33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上海11月5日电(马作鹏)“一带一路”经贸规则如何构建与创新?“一带一路”与地区安全如何保障?争端解决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又该如何推进?为推动“一带一路”问题的深入研究,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法律服务及实务合作,第四届“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论坛暨“一带一路”安全合作与国际争端解决高端论坛于2021年11月5日在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举行。

本次论坛以“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为主题,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聚焦培养等议题。来自众多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法律实务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指出,法治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顺利运作的重要维系,也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法治化贯穿“一带一路”建设的始终。

施伟东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首先,我国对外需要通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签订贸易与投资协定等法律方式保障相关方利益,对内需要通过完善涉外法律体系,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其次,共建“一带一路”也需要各国形成法治共识,逐步形成国际法律共同体。只有推进法治建设与法治合作,才能保障“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上海政法学院校长、上海仲裁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法学会“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会长、上海市“一带一路”安全合作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晓红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周年。在过去的八年里,“一带一路”已经成为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刘晓红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和法治状况复杂多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安全、反垄断、环境保护、劳务、税收以及行业限制等方面的规定迥异,相关法律还经常因外部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因此,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就需要学术界和实务界更加深入地研究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政策,进一步加强各国的司法合作,同时强化对争端的高效和理性解决。同时,“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建设的推进和顺利发展也离不开大量高素质的涉外法律人才。教育部在今年年初选取了全国15所高校开设法律硕士(涉外律师)方向研究生培养项目,上海政法学院荣幸入选,这将为该校进一步加强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平台和更加有力的保障。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了题为“‘一带一路’建设要注重国内法和国际法竞合”的演讲。

周汉民指出,我们应当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作为“一带一路”的指导理念,以构建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全球治理新秩序,核心是要加强“一带一路”的法治保障,因此需要国内加强“一带一路”法治保障理论研究和制度体系的创新。

周汉民表示,“一带一路”的法治建设面临包括外部环境、企业层面、制度层面、国际法、国内法领域五方面的挑战。此外,企业应当重点关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一定要克服重行业轻商务的思维习惯,其中特别强调了尽职调查的问题;第二是关于企业自信问题。但是自信有五个“不代表”——自信不代表可以不尊崇商务与法律的思维为指导原则,不代表可以放弃对规则的畏惧感,不代表可以放弃对法律的尊重,不代表可以忽视可预见的风险,也不代表可以放弃基本的商务准则;第三是文化融合问题,企业需要尊重投资地的公序良俗,应在稳健运行中合理植入中国的文化与经验。

在全体大会进行过程中,会议还举行了上海市“一带一路”安全合作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及《 “一带一路”法律研究》第3卷新书发布会。

分论坛部分设三个分会场,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一带一路”经贸规则构建与创新、“一带一路”安全合作、“一带一路”争端解决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闭幕式由上海政法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学科建设办主任石其宝主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贸易谈判学院讲师杨立民、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友孙和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副院长石俭平分别代表各分论坛就该论坛具体讨论成果进行了汇报。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全球董事局执行主席吴坚和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特聘院长徐国建进行了闭幕致辞。

本论坛已经成为从事法学教学、研究、服务工作的法律工作者们相聚的盛会,是大家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切磋的良好平台。在本次论坛中,众多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以思想交流为引领,以务实合作为依托,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思路和智力支持。

(责编:马作鹏、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