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揭晓,一等奖和金山有关!

2021年11月04日16:41 |
小字号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罗利军主持完成的“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发了奖励。这打破了农业领域在此奖项上连续8年的沉寂,更是上海市农业领域在此奖项上的第一次。

罗利军在稻田工作。

该项目历时21年,建立了基于扩大遗传基础的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技术,解决了我国籼型杂交稻米质欠佳,优质与高产、高产与抗病的矛盾等问题,带动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升,还在“一带一路”国家产生重要影响。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有一个种源基地在廊下,但鲜为人知的是,廊下这个基地是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项目的“摇篮”。

基地以节水抗旱稻和生菜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评价、种质创新培育为核心,围绕做好“一棵菜,一粒米”,打造引领长三角的生菜创新展示平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水抗旱稻全球种源策源中心。

打个比方,以水稻为例,农业科学家们从野外考察带回水稻品种后录用到资源库需要三个步骤,资源收集、保存和遗传资源创制。而廊下的基地则承担了资源收集到收集保存这两个步骤中间的重要环节。通俗的讲,科学家通过对水稻资源进行表型数据采集,罗列优点和缺点,通过分类管理和试种验证数据结果。

上海农业基因中心廊下基地负责人高欢介绍,“以前都是人工调查,每天鉴定能力有限,现在依靠廊下基地的自动表型采集平台,可实现种质资源的高通量采集,大大提高鉴定效率。”

在廊下基地的5个8米横跨的田间大棚内,五台貌似龙门吊的“水稻CT”,它的学名叫“田间作物高通量表型监测系统”,是全国首次大规模使用“水稻CT”,自动化和通量化的筛选模式减少人工筛选的误差,由软件分析性状数据,对“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项目提供更加精准的田间数据。

除了表型鉴定,廊下基地也在探索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民经济效益。现在正值深秋时节,万亩粮田里绿油油的生菜和玉米庄稼,与河对岸农业合作社大片金黄色的稻田相得益彰,成了一抹美丽风景线。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去年在廊下试种200亩节水抗旱稻“八月香”广受市场好评,每公斤15元的“八月香”一经上市即卖空。今年又在万亩粮田种植1000亩“八月香”,探索“菜-稻-菜”、“菜-稻-玉米”、“稻-玉米-油菜”、“稻-菜-花”等不同轮作模式,利用空出的茬口时间种植绿叶菜、鲜食玉米、油菜或观花油菜,大幅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说起与廊下的缘分,罗利军教授感慨,“农业在上海发展可能并不具备特别好的环境优势,因为上海是大城市,农田体量太小了。还好金山廊下还有万亩粮田。上海农业看金山,金山农业看廊下。廊下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廊下领导重视农业发展,让廊下农业大有可为。”

提及下一步的打算,罗利军坦言,“我们想把廊下打造成节水抗旱稻的国际种源中心,最核心的材料技术等都在廊下,去年我们在廊下投入一两千万,建了一个很大的表型平台,这个在国内也是第一个,以后会越来越多的,这种栽培模式也在逐步推广,都市农业都会采用这种模式来做,我们的目标是要将节水抗旱稻种遍全世界。”

廊下镇地处上海西南角,生态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按照市农委建设的万亩高标准设施粮田,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最有利的先天条件。罗利军正是看上了廊下的地理位置。

虽然廊下距离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有着70公里的距离,但是罗利军团队还是果断决定将上海农业基因中心的种源研究基地扎根廊下。

相信有了上海农业基因中心的助力,为廊下打造“乡村形·都市芯”的上海乡村振兴示范镇,全面建设“花果厨房、廊下飘香”的田园小镇的奋斗目标注入更多科技能量。

(来源:i金山)

(责编:沐一帆、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