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逾两百万居民 长三角医疗一体化按下“快进键”
在上海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浙江嘉善籍居民杨蔚因喉咙痛来到呼吸科就诊,虽然忘带嘉善的医保卡,但她还是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使用了手机上的“医保电子凭证”挂号并付款。
“31元挂号费直接在我的医保账户上扣掉了,自己没有花钱。”惊喜之余,杨蔚直呼方便。
同属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上海青浦、江苏苏州吴江、浙江嘉兴嘉善三地,通过采取医保数据汇总和应用的方法,让数据跑路,三地居民实现了示范区内“同城化”的医保卡就医方式。在示范区,230余万参保居民切身感受到了跨域看病的逐步便利。
率先实现“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
医疗保障是示范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跨省就医中的难点和堵点,在医疗领域为长三角一体化破题,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作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今年示范区医保一体化制度创新“再升级”:区域就医免备案、电子凭证一码通、经办服务一站式、网上医保在线付、异地审核协同化,医保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更加全面,便民利好更加凸显。
其中,“电子凭证一码通”就是自示范区三地实现门急诊和住院免备案之后推出的又一便民举措。该凭证是由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统一签发、参保人办理医保业务的身份凭证,只需在手机上激活它,就能实现“不带社保卡看病”。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曹俊山介绍,在此政策覆盖示范区内所有85家医疗机构的基础上,示范区已经全面实现异地就医门急诊结算“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据悉,下一步,示范区三地医保部门将继续深化同城便利,在门诊的特殊病和门诊的慢性病等方面继续探索异地直接结算。
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治疗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中,上海奋勇当先。
今年6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位于青浦的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视察时,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归根到底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感受度和获得感上。
2019年,长三角地区医疗质量控制管理论坛在沪举办。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供图
2019年9月,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发展迎来新进展。上海知名妇产科专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牵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妇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签署了“长三角妇科质控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同时启动了长三角地区质控中心合作建设,通过定期交流经验、制定标准、加强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长三角区域内妇科临床质量控制的同质化水平。
这意味着三省一市正式纳入同质化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入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新阶段。两年一晃而过,此次医疗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医疗发展、群众受益、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以嘉兴市海盐县妇幼保健院为例,该医院产科质量曾是嘉兴最薄弱的县区。经过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两年的专家指导及讲课,该院立足医院特色,先后成立了盆底康复中心、宫颈疾病诊疗中心、中西医联合诊疗中心,推动了急救能力、妇科微创手术技术及就诊便捷度大幅“提升”,不仅为海盐老百姓带来更加优质、高效、便捷医疗服务,也实现了自我提升,结出了丰收硕果。目前,该院各项产科指标已名列嘉兴地区前列,获得当地同行的高度赞赏,并作为该市发展的范本,在全市产科年度评审会上推广经验。
“2019年,首批《长三角地区妇科单病种质控标准手册》组织制定了长三角地区5个妇科单病种质控标准及检查表单。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制定出10个妇科单病种的质控标准,涵盖90% 的妇科疾病。”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表示,希望通过多项措施并举,在同质化无边界的管理中,将长三角妇科医疗质量推向新的高度,让百姓不必奔波于就医路上,在家门口即可获得同质化的治疗。
探索人才交流,带动医疗水平均衡化发展
除了政策和技术推进实现“加速度”,医学人才流动也正在让长三角医疗体系更加均衡地发展。
从今年3月8日开始,每逢周一,平时“一号难求”的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医生就会准时来到无锡市五院出诊,让无锡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体化带来的便利。据悉,自无锡市五院引入太湖人才计划张文宏顶尖医学团队以来,已有数百名疑难重症患者受益,省去了奔波上海的麻烦。
今年9月,在长三角(上海)医学专家支持“健康安徽”建设对接会上,上海与安徽医疗机构共同签署了22项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推进长三角专科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开展医疗、教育、科研合作,探索实践联盟式、兼职式、候鸟式等形式高层次人才流动模式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合作。
“与长三角其他省市相比,安徽省医疗卫生健康资源短板仍然突出,尤其是缺乏高水平专科和高层次人才。”安徽省卫健委党组书记单向前指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安徽省与上海在卫生健康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合作交流,建立一批医联体、专科联盟,上海专家来皖开展讲学、手术、坐诊等活动,提升了安徽省的医疗技术水平,也极大方便了安徽广大患者。
搭乘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长三角的医疗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打破地域限制,带给长三角人民更多的民生福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