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改革涉深水区,看上海国企“胆”与“实”、“时”与“势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季觉苏
2021年10月12日10:41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黄浦江畔,江南造船原址2号船坞,远望1号测量船述说着我国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技术攻坚克难的过程;南京东路上,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新新公司玻璃电台旧址,百联集团永安百货绮云阁上的红旗,讲述着上海解放的盛况;上海城投集团杨树浦水厂、隧道股份国产盾构研发制造基地映照着上海“百年工业之光”……

绮云阁 百联集团供图

上海是党的初心始发地,也是国资国企重镇,随处可见上海国企的红色印记。

2016年10月10日至11日,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上海国企人念兹在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5年里,上海国资国企对照会议精神,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与党的建设同频共振。

截至目前,上海国资系统有6家企业进入2021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5家进入全球行业排名前三。今年1-8月,上海市地方国企实现营业收入2.51万亿元,利润总额250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8%和27.9%;归母净利润1684.6亿元,同比增长23.4%。上海国企逐渐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发展壮大,成为检验改革成效的一把标尺。

国计民生的“根”与“魂”

以色列海法新港 上港集团供图

9月1日,地中海南岸,以色列海法新港码头一声鸣笛,第一箱集装箱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缓缓升起,被装入指定船舶。这是由上港集团建设并拥有运营权的自动化集装箱港口,也是我国企业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智慧港口”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为“一带一路”合作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视线拉回国内,第四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前夕,首列“上海号”中欧班列满载着50个集装箱的中国好物,由东方国际集团牵头运营,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始发,一路向西,经阿拉山口出境,最终抵达德国汉堡。未来,这一班列还将成为德国乃至欧洲商品前往中国的新动脉。

距离虹桥80多公里的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4座高楼环抱一轮金色圆环。这里拥有临港新片区001号营业执照——上海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的“滴水湖金融湾”工程。未来,这片土地将腾起一座比肩陆家嘴和外滩的金融城。上海国资系统深度参与临港新片区、浦东引领区建设,正在实施和未来五年计划实施的项目超过400个。

在参与国际竞争,服务、融入国家战略方面,上海国企相当活跃。截至目前,上海市国资委系统累计新增投资7000多亿元,用于三大先导产业、五个新城、长三角一体化等领域、区域的战略布局任务。

今年3月,临港集团总部迁入南汇新城。上海正在推动国资国企从中心城区向五个新城聚集。已有25家市属企业与五个新城所在区政府(管委会)签定了总部落户、项目落户以及金融服务合作协议。上海市属国企在五个新城在建、拟建项目近800个,涉及金额1万亿元。到2025年,将有100家市属国企的总部型机构落地五个新城,推动“嘉青松奉南”形成百万人口聚集、拥有独立功能的“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社区中随处可见的光明“送奶车” 光明食品集团供图

上海人从小就有订购鲜奶的记忆。这一习惯和老字号——光明食品集团深度绑定。

国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光明集团守护着菜篮子、米缸子和奶瓶子,提供了上海市场80%鲜奶供应、50%的猪肉供应,面向上海170万中小学生,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学生午餐,培养面向未来的终身客户,把“光明”记忆代代传承。

国际化大都市,仍存在许多老旧居民区,面临房屋结构老化、厨卫合用、小区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今年初,上海市政府下定决心,完成7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实施1000万平方米旧住房更新改造,上海地产集团承担了全市60%的工作量,克服了资金筹措、经济平衡、征收收尾等难题,参与旧改地块70个,涉及动迁居民6万多户。

上海地产参与建设的世博文化公园相当于8个延中绿地,建成后将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公园绿地,今年底将局部开园。

建设中的世博文化公园。 上海地产供图

刀刃向内的“胆”与“实”

2020年1月,始创于1848年,主营业务为黄金珠宝首饰的“老凤祥”在公司网站发布公告——公司下属3家不同类型企业招募职业经理人。一时搅动一池春水,公司下属各企业领导班子及在职中层以上干部(含助理)中,共有39名员工报名,录取率达13:1。“选聘的干部要重新签订聘用合同。三年以后,没有完成考核目标的话会重新聘用,能上能下。”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杨奕说,“制度设计中,未来甚至对职业经理人的国籍也有所突破。”

经历了笔试、面试,甚至专业的“领导者职业特质”测试,最终3位职业经理人脱颖而出,打破了国企负责人的行政级别限制,采用市场化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稳步推进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9家下属企业实施了核心骨干持股。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先后引进上实集团、苏州高新、江西大成等多家战略投资者,优化完善股权治理结构。

主动引进“鲶鱼”的,还有申能集团下属的上海燃气。去年10月,上海燃气和港华燃气签订协议,港华燃气出资47亿元,持有上海燃气25%股权。双方将在资源上强化协同、产业链延伸上强化合作、人才上强化交流,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燃气服务水平。

久事集团与交运集团等13组24家监管企业实现联合重组。组建上海新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建立,实现集资集企集约化监管。上海农商银行完成IPO。截至目前,90%的市场竞争类和全部金融服务类监管企业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地方国有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有90家、总市值2.5万亿元、国有股市值超过1万亿元。

上海国资国企蹄疾步稳,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在上海落地,改革难点在于推进混合所有制和股权多元化改革。上海承担了多项国家层面试点工作,又快又稳交出答卷:截至目前,混合所有制企业约占企业总户数77%、资产总额88%、营业收入90%、净利润96%。

创新升级的“时”与“势”

粗粝的钢筋混凝土上,能否开出人工智能的智慧之花?上海建工将“建筑模型信息化(BIM)”建筑理念赋能医院等公共建筑,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将建造阶段的知识转化成后期运维知识,实现建筑内大型设备和空间布局的有机结合,筑牢建筑后勤保障的生命线。除此以外,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近景测量等前沿技术,也在上海建工承接的城市更新领域广泛应用。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在交通出行、机场港口枢纽、社会公共服务、商贸消费、医药健康、科技农业等国资国企的传统优势领域,数字化转型的蓝海动能十足。今年5月,上海国资系统面向全国开放合作资源和项目,20家集团80余家企业面向全社会开放100多个场景,征集优秀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项活动旨在打造开放创新平台,挖掘一批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的数字化创新企业和人才团队,鼓励上海的国企形成创新机制。”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董勤说。

核心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离不开长期大量的投入。“十三五”期间,上海国资系统的企业研发投入1617亿元,近五年有效发明专利数年均增幅20%。2020年科技经费支出占全市企业研发总支出58%,中央研究院、国家级实验室等高科技研发和转化平台增加300多家,吸引两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市领军人才等850多人。

上汽集团的新能源车“三电”系统自主核心能力,引领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转型;和辉光电第6代AMOLED生产线已突破技术瓶颈成功实现量产……

科学技术是企业的血液,管理制度则是骨骼。制度层面的创新升级更考验改革者的勇气和决心。

目前,上海国资系统已经形成“直接监管+委托监管+指导监管”,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方式。对实体、金融和体育等一般经营性领域的国资,上海市国资委直接监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宣传文化、科教文卫、司法公安等特定领域的国资,上海市国资委实行委托监管,与委托监管单位签订协议书,日常监管中,统一执行制度规则,运营绩效实现统一评价。区属国资国企,上海市国资委主要进行指导监管。

当前,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随着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立足上海,面向太平洋的上海国企,将直面更多竞争与挑战,改革,始终进行时……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