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东方七日谈︱国庆看上海大城细部:短脚“标签”何以消失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姜泓冰
2021年10月08日09: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国庆长假开启,没有了朝九晚五的压力和交通拥堵的纠结,作为一座超大城市的上海所拥有的美好和魅力,时时处处都能被感受到。艺术展演、娱乐、运动、购物消费、夜市、公益等活动集中推出,光是上海市文旅局节前重点推介的音乐会、舞台剧、戏曲等演出就有100多场。

解放日报10月1日以“江河‘焕’新”为主题的《视觉》版

金秋艳阳,不去“轧闹猛”,只是在街头巷尾随意走走逛逛,也能偶遇令人眼前一亮的新设施、新景观。这两年才全新贯通的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和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已有120多处成了“潮玩地”。

在有70年历史的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以及老街旧墅和“网红”新所云集的长宁区新华社区,市民可以“偶遇“艺术。国庆前开幕的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不再是艺术家的单向表演,也不是封闭空间无关现实的小群体展出,而是选择了一个相当世俗的、当下的、生活化的主题——“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除了一个主题演绎展区,还有新华社区和曹杨新村两个重点样本社区,以及遍布全市的18个体验社区。老社区的寻常生活,因为艺术眼光而被激活,有了新生命、新意蕴。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2035年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建设新理念。根据5年前发布的全国首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上海将在市民15分钟步行范围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这是上海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落到实处的重要抓手,是上海细致刻划每一处“背街小巷”和社区周边空间、让市民拥有优质均衡的公共资源、生活服务、社会权益的全新努力。

如果说,15分钟社区生活圈聚焦的是一个个局部刻划、“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与服务,“一江一河”则更注重城市中心区域新格局的奠定。

国庆节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草案)》,公开征求公众意见。上海要用地方立法手段,规范引领“一江一河”的规划、建设、开放、管理,明确将黄浦江、苏州河建设成“全方位贯通开放、要素齐全、景观优美、亲水舒适的公共空间系统”“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生活秀带’和‘发展绣带’”。

72年前新中国初建,苏州河畔遍布脏乱差的棚户、“滚地龙”;40年前,它曾是中国著名的黑臭河之一;30多年前,上海人“螺蛳壳里做道场”,还固守“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曾经如影随形的地域文化短脚“标签”,在发展进程中被逐渐抛弃。上世纪90年代,浦东改革开放,固化已久的城市空间格局被打开,僵化的思想格局被激活,上海发展从此不断破局、破圈。黄浦江上大桥林立、江底隧道频穿,地铁从一两条线到运营里程近800公里的网络……近年来,上海更是迎来脱胎换骨之变,2018年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新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021年推进“五个新城”建设和“一江一河”规划……

如今的上海,越来越有大城的胸襟气度和向世界开放的格局,更加包容丰富、汇聚资源、碰撞创新,更有辐射带动与影响力。

破圈、破局发展,做大事、谋大发展,同时念念不忘“人民”。磨去了“小家子气”,留住了体贴、便利、温度,或许这才是众多超大城市中独一份儿的“上海秘密”、魔都魅力。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