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黄浦区加梯提速 靠细致群众工作化解矛盾

2021年09月23日15:59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原标题:黄浦区加梯提速 靠细致群众工作化解矛盾

  黄浦区中南小区的居民沈老伯80多岁了,患脑血栓10多年,行动不便。他家住四楼,因为没有电梯,每次上下楼时,他需要一手拉着楼梯扶手、一手拄着拐杖,才能勉强撑住自己。但走个五六级台阶,他就要停下来歇会,瘦弱的老伴此时会在旁边扶住他,防止他摔下楼梯。沈老伯担心老伴太吃力,就将一根尼龙绳的一头拴在楼梯扶手上,另一头拴在自己的腰上,累时可以借助一下尼龙绳的力量。有一次,热心邻居看到沈老伯准备上楼,就叫来其他4位邻居合力将他抬上了楼。沈老伯与老伴感动不已,但从那次被抬上楼后,沈老伯就不太敢出门了,担心自己会再麻烦到邻居。

  好消息是,沈老伯住的楼栋即将装上电梯!今年以来,黄浦区将电梯加装纳入区领导“我为群众办实事”基层联络点项目,优化加梯流程、做实群众工作,千方百计为加梯按下“快进键”。沈老伯所居住的中南小区加装电梯最近捷报频传:今年7月第2部电梯启用,还有7部电梯即将建成、正在施工或即将开工,算上2018年底装上的第一部电梯,小区已实现加梯9部。

  首部电梯加装成了样板示范

  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中南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小区,多为六七层楼,当年作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的系统房,分配给科研人员。20多年过去了,曾经年轻力壮的科研人员都已两鬓斑白,老年居民比例高达43%以上,加梯的呼声非常高。

  最先“吃螃蟹”的是18号楼。小区18号楼前,一部淡蓝色的电梯“贴”在楼体外立面上,在七层楼之间上上下下。居民周同治用电梯卡在电梯按钮前轻轻一刷,电梯门自动打开了。记者采访时,住在一楼的王阿姨刚好走出来,她乐呵呵地说:“我们这部电梯装得真好!不仅楼上居民方便了,我们一楼居民也受益。”

  原先,一到七楼居民都要从楼栋大门进出,大门开开关关难免会有声响;电梯装好后,二楼以上居民直接乘坐电梯上楼,楼栋大门只有一楼四户居民使用,声响小多了。

  “全楼居民都满意,我们这部电梯发挥了很好的‘样板示范效应’。”作为居民代表,周同治全程参与第一部电梯的加装,感触颇深。

  18号楼内老年居民占比63%,其中一半是80岁以上老人,加梯首轮征询意愿时,18号楼同意率几乎100%。2017年,18号楼启动加梯工作,28户居民对于加梯心很齐,特别是一楼四户居民很支持。

  在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下,每个楼层选出了一名居民代表,成立了18号楼“加梯工作推进小组”,与居委、街道干部一起筹备加梯事宜。经过一番努力,2018年年底,电梯施工完成并正式启用。

  规范流程建立各方联席会议

  “由于当时全市加梯成功的案例不是太多,可借鉴的经验也有限,18号楼实际上在加梯如何审批、费用如何分摊等方面的摸索上,花费了一些时间,也走过一些弯路。”高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胡锦艳回忆第一部电梯加装过程说。

  但18号楼的加梯过程启发了属地街道半淞园路街道:要让加梯能提速,先要在流程上规范起来。

  街道组织了加梯专业社会组织对18号楼加梯经验进行了总结,在2019年率先出台了加梯工作几方面原则。“包括业委会要与业主签订加梯协议,建设费用等由业主商量确定、电梯运营后由物业公司接管、筹资设立电梯维修资金等等,希望这些原则能帮助其他楼栋加梯提速。”加梯专业社会组织——黄浦区帮侬加装电梯促进中心负责人竺爱国说。

  此时的上海也正在全市层面大力推动加梯工作,加梯审批流程等得到了大幅简化。

  看到18号楼的新电梯拔地而起,其他楼栋居民羡慕不已,加梯诉求更为强烈。

  中南小区老年居民的情况,得到了黄浦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区领导“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基层联络点,在区领导推动下,街道联合黄浦区相关部门对中南小区的23个楼栋进行了评估,确定按照“成熟一幢、加装一幢”的原则,推动具备加装条件的楼栋率先加装。

  高雄居民区党总支在小区建立起“加梯联席会议制度”:由街道、区相关职能部门、居委、物业、业委会、加梯专业社会组织、第三方加梯公司、施工方等针对加梯中的各种问题,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解决。“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用制度化的手段让加梯过程顺畅起来。”半淞园路街道管理办主任边国良说。

  靠细致群众工作化解矛盾

  推动加梯,最难的还是群众工作。随后的8部电梯加装,没有一部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但靠着细致的群众工作,一切都在慢慢化解。

  25号楼是小区第二个加梯的楼栋,一上来就遇到了难题。25号楼是“错层”结构,加装电梯后,二楼居民仍要走8个台阶,才能到家。“我们获益度不高,如果我们也要出钱,感觉不合理”,二楼居民对上门了解情况的楼组长吴文虎这样说。

  吴文虎觉得二楼居民说得有道理,“加梯嘛,本来就是商量着来的事情”。他先找到了三楼以上居民,对“是否加梯”达成了共识。大家一起商量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干脆免除二楼加梯的费用,由楼上居民共同分摊。

  难题迎刃而解。可贵的是,电梯加装成功后,三楼以上居民给二楼与一楼每户居民都送了电梯卡。“二楼邻居有需要也可以乘乘电梯,一楼邻居更可以坐着电梯到楼上来串门。”吴文虎说。

  人心都是肉长的,群众工作做的就是人心的工作。“对反对的居民多一些理解,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的诉求,居民自然就不再反对。”胡锦艳说。

  有底楼居民刚买房搬进来,就遇到了楼栋加梯,一时无法接受,在加梯公示上写下“强烈反对”,并表示要“拿起法律作为武器”。胡锦艳与楼组长一起上门,了解情况,耐心解释了加梯方向、电梯大小等问题,平复了这位居民的焦虑心情。

  有底楼居民因楼上存在高空抛物问题,坚决不同意加梯。居委干部与楼组长敲开一户户楼上居民家门,对他们说:“不能抛物,这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无论底楼居民最终是否同意加梯,高空抛物一定要杜绝。”在楼栋内,他们还张贴禁止抛物的文明倡议书。抛物现象没有了,底楼居民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当他目睹老年居民下楼艰难,主动对楼组长说:“赶快给大伙儿装个电梯吧。”

  有底楼居民看到公示图上的电梯无障碍坡道,经过他家北面窗户前,表示反对,担心会影响到他家隐私。居委干部请来施工单位、设计师多次现场查看、重新规划,并请他到现场,就新坡道的位置征询他的意见。这位居民最终表示认同。

  “加梯,让小区居民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吴文虎说,原来楼栋内很多居民彼此不太熟悉,但加梯后,大家热络起来。楼内有些居民爱画画、书法,他们商量着,能不能创建一个“书画自治特色楼组”。

  在完成首批具备加梯条件的楼栋加梯后,中南小区还将继续探索推进其他楼栋的加梯工作。“接下来,我们将对小区环境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在征询小区居民意见后,为那些目前没有加梯空间的楼栋创造条件,让小区老年居民都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责编:严远、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