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普陀这个全国文明家庭的“幸福秘诀”是什么?

2021年09月22日17:11 |
小字号

在普陀区万里街道富平居民区有一对80岁高龄的金婚夫妻,丈夫陈琥璋,历任北虹中学校长、进华中学党支部书记,妻子纪延霞退休前担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党支部副书记。两位老人五十多年来相亲相爱、举案齐眉,不仅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小家,还将良好的家风传递给了社区更多的家庭。在去年,他们家庭还荣获了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相知相守,共筑和美家庭

走进陈琥璋、纪延霞二老的家中,朴素而不失温馨,墙上挂着许多字画,走廊两侧贴满了记录家庭幸福瞬间的照片。其中最醒目的莫过于挂在门廊前的竹刻家训“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崇尚和善,追求知识,正是两人思想观念上的高度契合让他们在半个多世纪前走到了一起。

两人相识于1958年,既是高中同学,大学又分在了一个班级,纪延霞、陈琥璋在大学班级里一个担任团支书,一个担任班长,工作上的默契以及对彼此的欣赏让他们互生情愫,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

受物质条件所限,两人的婚后十分艰苦,新房只有9个平方。“当时有小孩,如果有一瓶牛奶她给小孩喝,如果有两瓶牛奶,再拿一瓶给丈夫喝,她自己不喝。”陈琥璋告诉记者,妻子对家庭的照顾无微不至,困苦之中她的体恤与付出尤为可贵。

即使再艰难,对双方父母的孝顺却是夫妻二人始终的坚持。由于纪延霞娘家孩子多,条件更困难些,她每月都从60元的工资中省出40元给父母补贴家用,还存下3元留给父母过年,手头所剩无几,更不要说用于自己的小家庭。“我的先生全力支持我,他工作地点在复兴中学,每天路上自行车要骑三刻钟,到了夏天的时候非常热,嘴干得不得了,都舍不得去买一瓶水,但却让我把钱都贴在娘家,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开销。”回忆往事,纪延霞有愧疚,更多的是对丈夫的感激。

陈琥璋、纪延霞夫妇家中的家训

夫妇二人孝敬老人的善举也传承给了晚辈。家中两个儿子,在他们还在初中、高中读书的时候,就借两把轮椅包了一部出租车,陪他们的爷爷奶奶到西郊公园看动物,满足爷爷奶奶的心愿。数十年过去,儿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同样温馨和睦,孙子孙女对老两口也是关怀备至,时常探望,老两口的晚年生活十分幸福满足。

执着奉献 参与楼组建设

作为两名老党员,二老对社区事务也分外热心,致力于为社区创造和谐友爱的氛围。“陈老夫妇一直把楼宇的事情当做自家事,以‘家长’的身份守护着整个大家庭。邻居们若遇到工作或家庭的一些烦心事,有时就想和二老沟通,二老总是耐心倾听,细心疏通,好多次谈心到深夜。”社区工作人员徐国英告诉记者,“老两口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们将自己的信念付诸了实践。”

楼宇中的“学善园地”

2018年,二老家住的巴黎之春小区24号发起楼组建设,陈琥璋立即响应,并带动整幢楼的居民共同为打造美丽楼组出谋划策。装修过程中,陈琥璋冒着酷暑,志愿做“监理”,从布局到墙体的粉饰,他一丝不苟,还从家里搬出珍藏的字画,布置在每层楼道,并将24号楼命名为“学善楼”。

如今的“学善楼”,在老两口的引导下,居民们共同制定了楼训——“和善为人”:家和邻和和为贵,心善行善善若水。办起了“学善园地”,记录幸福家、邻里情。陈琥璋还倡导“学善楼”每户家庭制定家风家训,并出专栏宣传各个家庭的家风家训,号召大家传承中国文化的传统,并落实在每位家庭成员的言行中。

半个世纪以来,陈琥璋夫妇互敬互爱、举案齐眉,家庭成员们孝老爱亲,他们不但注重个人家庭的修身养性,还关注到社区大家庭的精神风貌。以关心、爱心、热心、善心赢得了居民们的真心称赞,用实际行动让良好的家风在社区传递。

来源:上海普陀

(责编:严远、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