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以精细化管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办实事,办到群众心里去(倾听·解决群众烦心事)

本报记者  田  泓
2021年08月23日08: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核心阅读

  改善大城市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常常受制于空间的逼仄。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解决老旧小区“充电难”“装梯难”“美化难”等问题?上海基层干部找准为民服务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努力汇聚各方资源力量,群策群力推动问题解决,将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硬件设施老化、生活环境杂乱,是一些老旧小区居民的烦心事,也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难。解决群众烦心事,如何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拓思路,借外力解充电难题

  今年5月1日,《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严禁电动自行车楼道充电、飞线充电。消息一公布,上海闵行区莘庄镇富林苑东区的居民议论纷纷:“那去哪儿充电?”

  莘庄派出所社区民警汪皓也在思考,辖区里居民缺少正规充电设施,甚至有“飞线”从6楼窗户甩下来,存在火灾隐患,但百姓日常生活需求又该如何满足?

  莘庄派出所组织民警深入辖区各个小区,开展为期一周的走访调研,发现35个小区内仅有不到1000个充电桩,而非机动车使用者将近4000人,充电需求无法满足。现有充电桩大部分比较简陋,只安装了电源插座,缺少配套消防和监控设施。

  居委会征求业委会意见发现,小区加装正规充电桩要业主自掏腰包,或向安装企业支付高额电费,影响居民使用意愿。

  汪皓找到辖区内的某企业换电团队,希望引入市场资源共解难题,没想到双方一拍即合。5月初,派出所责任区警长、社区党委书记、居民代表、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项目小组,几经协商,综合各方需求和技术可行性,决定依托共享模式,对充电棚进行升级、扩建或设置锂电池换电柜。

  富林苑东区宝安新苑居委会主任瞿晓波介绍,原有地下车库利用率不高,经过升级改建,安装了40个新型智能充电桩,并配备监控报警和消防喷淋装置,确保消防安全。充电桩按物业电费标准平价收费,居民花1元钱可充电5小时,方便又经济。现在,小区“飞线”问题已经绝迹。

  在地面车棚旁,还设置了一个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换电柜。居民来换一次电池,前后不到两分钟。可以充电,还可以换电,“既轻便又安全”。汪皓说,经过测算,一个换电柜可满足100辆电动车的充电需求,占地面积不到1平方米,为停车空间狭窄的老旧小区解决了难题。

  搭平台,集众议促加装电梯

  2017年底,家住上海长宁区周家桥街道三泾南宅小区的退休党员袁芳接到中五居委会的任务:希望由她牵头组织所住楼栋的电梯加装工作。

  袁芳所住的楼栋有24户人家,60岁以上老人占了一大半,其中还有两位90岁以上的老人,上下楼不方便,装梯意愿非常迫切。

  前期征询工作完成了,“没想到有8户人家不同意,占了1/3。”袁芳说,不同意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是最初设计的加装电梯位置影响了部分的采光和通风;二是将房屋出租的业主加装意愿不高。

  面对分歧,中五居委会为居民搭建起议事平台。先是请设计公司重新规划安装点位,解决了采光和通风问题。同时找到出租业主,动之以情,终获理解。接着,居民们坐下来,就费用分摊比例、电梯日常维修进行多轮协商。一个月时间,电梯加装合同签字生效。

  街道与物业公司还孵化成立第三方组织慧加美老公房咨询服务中心,帮助居民跑规划、选电梯、盯施工,把专业事交给专业人来做。袁芳所住楼栋也成了慧加美开业的第一单。3年多来,慧加美的服务范围从街道扩展到了整个长宁区。

  “加装电梯方面,居委会要做的是为协商创造良好氛围,力求把加装方案的受益面覆盖到最大。”中五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效洁说,经过几年摸索,居委会逐渐摸出了一些门道。比如,挖掘社区中有影响力的楼组长、志愿者等“能人”,组成楼道加装电梯自管小组;组建业主微信群,从意见征询到资金筹措再到监督管理,实现居民的全过程参与。

  加装电梯后,原底层楼道空了出来,如果疏于管理,很可能变成杂物和车辆堆放点。结合“美丽楼道”建设,居委会出资请来设计团队,和居民们一起商议将底层楼道改建为公共客厅。贴墙打造了24个小储物柜,供每户存放口罩、雨伞等物件。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增加了底楼居民的获得感。

  现在,袁芳作为“过来人”,常常去居委会自治联盟议事平台回答小区待装电梯楼栋居民的咨询。今年,三泾南宅小区完成和正在加装的电梯已经有14部。

  破围墙,“邻里汇”成居民乐园

  上海徐汇区乐山地区的乐山新村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居民6458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硬件设施薄弱、生活环境杂乱、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让这片人口密集区成为“治理洼地”。

  住在乐山二三村的仲素兰阿婆说:“以前整个小区到处是违章搭建,关键时候救护车都开不进来。”

  2018年,徐家汇街道迈出乐山地区综合治理第一步。可是,工作推进困难重重。“这里生活空间确实不足,要是违章建筑全拆了,有的家庭连晾衣服的地方也没有。”乐山二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余美香说。

  破解大都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足,街道想到了“提亮通透”的办法。

  徐家汇街道党工委书记林竞君说,“撑大”老小区空间的诀窍,就是借助一体化治理,统筹整合公共资源。街道党工委将5个居民区党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乐山地区综合治理联合党支部”,加强对5个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及相关项目负责部门的领导和协调,打破小区之间的“围墙”,用拆违等“硬治理”将居民小区整合成一个“大社区”。

  2020年6月,一个涵纳丰富功能的“邻里汇”正式向居民开放。这幢三层小楼内,养老服务、健康管理、文娱场所、阅读教育一应俱全,还率先创新承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功能,实现40项居民高频业务现场办理。

  如今,仲素兰阿婆每天中午都会到“邻里汇”吃一顿有荤有素的助老餐,价钱才10元左右。下午,和老街坊们一起跟着志愿者做做康复练习,或者听一场养生讲座。街坊们聚在一起,也不再抱怨,而是合计着怎样让“微空间”更加宜居。

  在综合整治过程中,居委会干部把办公室腾让改建成公共洗衣房和淋浴间,把办公桌搬进了“邻里汇”前台。余美香说:“这样方便居民第一时间找到居委会干部,也方便我们用更多时间走进社区。”

  “邻里汇,汇邻里”。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这样的“美好生活共同体”已覆盖徐汇区13个街镇的306个小区。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23日 05 版)

(责编:严远、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