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勇当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来看浦东“自主创新”有多火

2021年08月09日16:38 |
小字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是《意见》对浦东提出的战略定位之一。同时,《意见》也明确要求,浦东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自主创新”为什么如此重要?

因为,无论是保障国家绝对安全、提供高质量发展动力,还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论是一片小小的芯片,还是一颗小小的药丸,都有赖于科学技术提供切实保障。

勇当自主创新发展时代标杆的浦东,也定下了新一轮发展目标:正全力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努力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

构建开放创新枢纽:让全球科学家翘首以盼

发挥 “尖刀兵”“国家队”作用

“用户正等着我们供光,我们必须争分夺秒。” “十四五”开局之年,位于浦东的张江光子大科学装置集群一派热火朝天,项目推进快马加鞭、如火如荼。去年底通过项目总体验收的羲和激光装置(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正从建设模式全面向运行模式切换。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冷雨欣研究员说,在国内,部分院校和科研机构已利用这台装置进行科学研究。“装置的激光条件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科学家,希望利用这台激光装置开展联合研究,同时我们也希望基于大科学装置打造有中国特色、上海特色的创新高地。”

作为世界首台10拍瓦(1拍瓦=1千万亿瓦)激光实验装置,通过“羲和”开展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对生物中活性成分的运动探测成像,揭示生命的奥秘;可以研发激光质子刀,进行癌症治疗;还可以用于产生反物质,一探天体物理和宇宙起源。未来,科研团队计划进一步建设100拍瓦激光装置。

大科学装置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也是未来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撑。

目前浦东建成和在建的大科学设施总共有10个。在张江,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与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等组成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设施集群的核心,已成为我国光子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

小布了解到,今年李政道研究所将投入试运行,交大张江高等研究院年内将竣工,上海处理器技术创新中心、浙大上海高等研究院等重点项目都在加快推进。

在国新办就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浦东在科技创新策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发挥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尖刀兵”“国家队”作用,成为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和领跑者。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也表态,将支持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头雁”作用,支持浦东打造高水平国际科技交流平台,在脑科学领域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等。

身处战略科技最前沿的科学家们则更是倍感振奋,冷雨欣说,“《引领区意见》发布后对我们的工作帮助非常大,首先在体制机制上带来核心的改革突破,有望推出更切合装置实际运行需求的举措,有助于国际优秀基础科研人才的引进和落地。同时,也能够打通上海市各区之间的政策通道,有助于我们科研人员在浦东第一线进行科研活动。”

创新生态:既有大象起舞、又有蚂蚁雄兵

三年内建成整片“创新热带雨林”

在斥资8.63亿人民币建立的全新罗氏上海创新中心内,有两幅展示图特别引人瞩目:一幅代表着成功开发一个药物,大约需要10亿美金的投入;一幅则是1994年上海罗氏制药开工入驻浦东张江时的场景。

作为浦东首家跨国药企,罗氏见证了张江从一片农田发展成中国“药谷”,大量优秀企业在这里云集。同时,罗氏也在这里创造了多个“第一”。罗氏上海创新中心负责人沈宏博士说,浦东新的战略定位强调“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高地”,这意味着,浦东将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和跨国企业开放创新建设,也更加坚定了罗氏“在中国扎根,与浦东共发展”的信心。

从最初的销售、制造为主,到成立跨国药企在上海独资建立的首个中国研发中心;从引进全球创新,到如今罗氏正以浦东为主要据点,走向孵化本土创新,自主研发的新药将惠及全球患者。

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说,罗氏的变化也是浦东创新发生的变化,高质量创新企业将在浦东形成一整片生机勃勃的“创新热带雨林”。

目前,浦东已初步形成自上而下,由数十家重点实验室和高端科研院所策源、数百家内外资大企业引领、数万家创新创业“蚂蚁雄兵”支撑的金字塔型创新格局。如何将创新生态进一步打通?

7月底,浦东为贯彻落实《引领区意见》而重点推出的功能引领六大行动计划之一——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正式发布,将起到双向“赋能”的作用,一方面,大企业可以为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金融等一系列专业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小企业也将用自身的创新活力激发大企业的更多可能。

根据计划,浦东将通过政策合力、社会资源、专业服务3个方面,推动企业双向赋能、激发双向活力。12条重磅配套政策同步发布,将分别给予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建设运营支持和中小科技企业扶持。未来三年,整个区域将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100家以上、赋能高质量创新企业5000家以上。

“浦东将优化对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和培育机制,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设立研究机构,面向全球集聚外资研发中心、龙头企业创新中心,汇聚一批海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对创新企业实施‘分段施策、分层支持’的培育方式,构建多元主体相融相契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既有大象起舞、又有蚂蚁雄兵的生动局面。”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徐欣表示。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加快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在张江高科地铁站、张江人工智能岛等各处,一台台装载着各类早餐、食品的无人车正通过摄像头实时读取不同通道的人流状况,判断人流量密集的位置;而张江上班族们,只要朝着正在自动驾驶的它挥挥手,招停后就可下单取货;

全球20多个国家的康复室内,傅利叶智能研发的康复机器人正帮助脑卒中、残障人士恢复自信;一顿“智慧早餐”、一台“钢铁侠”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智能化操作的界面,更是一颗数字化“头脑”。

在浦东,从来就不缺“奇思妙想”。更重要的是,只要带着梦想,深耕技术,创业者们就能在这片创新产业高地播下“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6年前,顾捷从2人团队起步;6年后,在墨尔本、伦敦 、芝加哥等地,他所创立的傅利叶智能公司已设立了多个海外分支机构,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今年7月,傅利叶智能总部搬入了张江机器人谷,并拥有了自己的展厅。

顾捷认为,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产品,而浦东提供了非常好的生态,“十年前你谈机器人,很多人还认为是科幻,而浦东早就将人工智能定为了重要产业,现在张江上下游企业集聚,引领区的建设让创业人更是感到很振奋。”

中国科技创新正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十三五”期间,浦东初步形成了以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等六大硬核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站稳万亿平台,在产业规模、能级和技术水平上实现跃升。今年上半年,浦东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513.25亿元,增长19.1%。

下一步,浦东将以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快构建创新驱动、高端引领、赋能融合、集群发展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如浦东新区将实施集成电路强链育链补链提升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发展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瞄准面广量大的全球市场需求,加快推进成熟工艺节点的产能建设,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加快构建集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在人工智能领域,则将推出产业数字化跃升计划(GID),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生产效率和产业能级大幅跃升。

徐欣透露,将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关键环节,着力打通“堵点”和“痛点”,加快培育和引进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的龙头企业,以产业生态圈集聚一批关键配套企业,通过整体带动、配套支撑,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产业链优势。

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

创新有“深度”“广度”更有“温度”

“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一项重要任务。瞄准国际一流科学城,张江科学城正进行新一轮扩区提质,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引领区意见》公布仅仅一天之后,酝酿许久的张江科学城“十四五”规划出炉。随后,《浦东新区推进张江科学城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简称“张江20条”)正式发布。接二连三的“重磅”消息,让科创人为之一振。

围绕建设上海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的战略目标,《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张江科学城总体空间进行优化调整,规划面积由95平方公里扩大至约220平方公里。

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彭崧表示,科学城“长胖”了,“张江之前是狭长型的,这一次东西向扩展后,通俗的说就是长胖了,这次长胖的意义除了面积扩大之外,将加重城市功能的调整,更加突出城市的概念。”

在川杨河畔,张江科学会堂正在加紧建设。这座建筑高度达到50米,总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将集国际峰会、行业路演、科创大赛、文化活动、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补齐张江科学城创新生态要素,面向全球科创力量,创造一个开放、融合的科创能量交流平台。周边还包括张江新地标320米高的“科学之门”、 张江人工智能岛、浦东国际人才港等。

按照规划,到2025年,张江科学城将打造成为大师云集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硬核主导的高端产业增长极、共治共享的创新生态共同体、活力四射的国际都市示范区。

小布最新了解到,张江科学城三轮“五个一批”项目,总共257个,其中前两轮已有100个项目完工,第三轮已有39个项目开工,今年将实现第二轮项目一半完工,第三轮102个项目三分之二开工。

同时,浦东还在全力推进“金色中环发展带”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硬核产业发展打开新的更大空间。“金色中环发展带”预计总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总建设项目286个,总建筑面积约2300万平米,“十四五”基本建成;今年共推进项目164个,总投资2460亿元。特色园区浦东已经有30多个,其中张江机器人谷、金桥5G产业生态园等11个园区入选市级特色园区。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研究员认为,要达到中央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就要破解自主创新发展中的难题。《意见》是“大礼包”更是“责任书”。

“经过30多年开发开放,在科创上,浦东始终处于高水平建设当中。”石谦说,“新的征程上,浦东新区改革开放的整体态势和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建设、重点领域建设,将互相深度融合在一起去推进,将深度参与全球的产业和科技竞争合作中。”    

(来源:浦东发布)

(责编:陈晨、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