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解读当下行业发展难点,康复领域专家把脉发展趋势

——第四届基层社区康复创新服务与能力建设院长研讨会召开

2021年08月02日17:26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上海8月2日电 (葛俊俊)为进一步促进康复技术转化和资源共享,更好推动康复医疗事业高速发展,以创新科技、创新思维提升康复医疗行业技术服务水平,7月31日,第四届基层社区康复创新服务与能力建设院长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多位康复机构的管理者和医院科室的领导者齐聚一堂,全面解读当下康复发展重难点,洞悉行业发展趋势,把脉康复事业的发展与规划。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卸古在致辞中指出,康复医学与临床、保健、预防称为四大医学,大力推动康复医学的创新发展既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也是国民的一种期待。

突破传统概念,智慧医院建设趋势难挡

康复医学在大健康背景之下,该何去何从?“哪里有功能缺失的地方,哪里就有康复医生。”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作兵副院长指出,在危重症新冠病人救治当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两个学科,第一个是重症ICU,第二个就是后勤康复医学。如重症新冠病人面临肠道菌群的失调,当临床医学几乎束手无策时,康复医学在恢复肠道功能方面有一系列的方法,如体位治疗、运动手法、姿态改变等。在他看来,康复医学早就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概念。

随着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深入的应用和实践,为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方向。“智慧医院建设,是推进医院现代化进程的客观需求,已经成为一种难以阻挡的趋势。”上海永慈康复医院院长沈旭东指出,由于政策法规不完善、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精细化管理等问题,智慧医院建设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他提出了康复机器人物联港的概念,即用物联网手段实现让设备、用户、康复师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数据贡献。通过机器人模拟治疗师的手法,带动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些智能设备不再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工训练,提高了趣味性,保证了训练质量。最终实现覆盖患者全周期、全部位的康复训练,提高康复医疗规范化服务水平和标准化程度。

互补而非竞争,康复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发展

上海市作为老龄化城市,康复科未来将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计算机中心副主任柏志安认为,康复科对于很多科室而言,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例如,当康复科对胸外科进行术后介入,康复时间将从11.5天降至4.89天。他分享了瑞金医院与傅利叶智能携手合作的5G智慧的康复港,针对康复机器人要能够覆盖人体全关节、单个康复机构里面所有的设备全部都要连通、康复机构之间要互联等三个方面展开,建立了三级康复网络。

在同期举行的第二届康复与辅助技术论坛上,傅利叶智能发布了最新的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该设备基于末端控制,研发难度极大,是中国在该领域首次取得突破性成果。“以前大家觉得三维机器人技术含量高,操作比较复杂,能做的团队也很少,从而阻碍了三维机器人的研发。”傅利叶智能总裁顾捷指出,此次设计采用了手术机器人专用钢丝,以及创新的线驱传动方式,减小了机器人运动中的惯量和摩擦力。通过实时渲染,在直线、平面以外,让康复动作变得更“立体”,就像治疗师一样引导使用者完成各种复杂的康复训练。

脑机接口,柔性外骨骼,未来黑科技走进现实

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人类与机器的“心灵感应”,进而操控机器。这种科幻场景正在慢慢走进现实。针对非侵入式脑机交互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展开探讨。

将脑机交互应用于康复机器人,西安交通大学腾飞教授、陕西省数字医疗器械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徐光华形容,“相当于为大脑中枢神经到肢体动作的运动指令环路铺路搭桥,利用脑机交互技术将被破坏的神经环路重建起来。”

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神经康复工程系主任Dario Farina教授,分享了可穿戴、非侵入式的人机接口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对接技术。他指出,“与大脑活动相关的神经元可以被健康人群用来控制机械臂,这种构想被证实是有可能实现的。”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运动与感官实验室主导人Robert Riener 教授,在《仿生柔性外骨骼用于运动康复》的演讲中,探讨了柔性外骨骼的实用性,他肯定了柔性外骨骼具备的轻便、舒适度高、可以长时间使用等优势,同时也指出具有支撑力不强等缺点。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