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由国泰君安证券、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联合举办的“绿色金融 低碳未来”论坛在上海举行,为全国碳市场启动蓄能造势,也为今后碳市场建设、绿色金融发展博采众长。
上海拟打造国际碳交易定价中心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周小全在论坛上表示,据权威机构预测,全国碳市场一旦启动,按照配额发放规模计算,我国市场将超过欧盟和美国等区域碳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上海是全国碳排放交易平台的承载地,是国内仅有的7个履约年度均实现100%履约率的试点地区。
周小全介绍,根据整体工作部署,上海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维护方,目前交易系统已经基本建成,正在做验收准备,交易机构建设也正依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抓紧推动,确保6月底全国碳市场顺利启动完成。
近年来,上海在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绿色金融业务创新等领域率先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已经形成多层次的绿色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多渠道的绿色产融结合和产业转型的市场平台体系。周小全表示,下一步,将依托上海成熟的绿色金融和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金融化探索,进一步增强市场价格发现能力,将上海打造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定价中心。
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存量规模全球第一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董勤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绿色金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基础,发展走在国际的前列。截至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存量规模占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今年一季度,国际绿色债券发行的规模达到1618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发行规模的一半。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如何更好更快地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董勤表示,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目标实现和转型中把握业务的新机遇。“一是要主动为绿色低碳的产业注入新的动力,证券公司应该紧抓绿色复苏和绿色发展的机遇,将重点从传统行业投向包括绿色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董勤说,“二是要积极助力碳金融领域的弯道超车,从长远来看碳交易额将达到万亿级别;三是要大力促进绿色产品的多样化发展扩大绿色债券的规模,将环境的权益进行质押为企业提供担保的征信。”
董勤还建议金融机构还可以探索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抵押贷款等各类环境权益的抵押,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好投资银行的市场和价格导向作用。
碳市场将成为与权益、外汇同等重要的要素市场
国泰君安董事长贺青表示,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排放权已成为一类重要的生产元素,碳市场将成为与权益、固定收益、商品、外汇同等重要的要素市场。
据统计,目前A股市场新能源、节能环保概念上市公司多达343家;绿色概念债券1161只,其中公司债超过240只;今年以来我国又迎来了碳中和债的发行热潮,已发行的碳中和债券超过80只,发行金额接近1000亿元,而这些数据与央行预测的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约3.9万亿元所形成的巨大资金需求相比,资本市场服务双碳目标的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贺青表示,证券行业可从交易机制设计、做市和流动性提供、衍生产品开发运用、资金资源配置等方面全面支持我国绿色金融和碳市场建设。
国泰君安是行业内首批获得碳金融业务开展资格、首家加入国际排放交易协会的券商,目前已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债券、全国首单融资租赁类碳中和ABS产品。2016年至今已创设和引入托管绿色低碳金融产品超过50只,已累计完成境内外绿色股债融资规模超2700亿元。
当天,国泰君安发布践行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方案,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效能,提高绿色低碳金融服务能级,提升“融资、投资、交易、跨境、风控”五大关键能力,构建证券行业全面领先的碳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打造一流绿色现代投资银行,为服务上海国际碳金融中心建设以及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贡献金融力量。(记者 柏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