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健康来冒险,作出了连病人家属也不能替代的牺牲
在四道铁门里工作
2013年01月21日14:59 手机看新闻
用壁垒森严来描述传染病区,毫不夸张。
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郁郁葱葱花园的一隅,有一幢被铁栏包围的小楼。若要走进小楼的病房,必须通过四道铁门:铁栏、小楼、病区走廊、病房门口,各设一道把锁的铁门。墙上贴着“污染区、半污染区”的标记,告诫人们,这儿到处可能沾染病毒或病菌。
在此探病尤如探险。病人家属神经高度紧张,多半两手悬空或插进口袋,开门用脚,在病房绝对不坐,小心得连衣角都不会碰到病区的任何东西。
病人更是谨慎。这儿可能住着各种危险的传染病人:腥红热、乙脑、流脑、痢疾、狂犬病、肝炎等。其中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人占80%。住此的病人唯恐互相感染,雪上加霜,所以各自防备。病房门上,钉着病人各自拉门的硬纸条。
半人高的电灯开关,绝对没人用手去开。
然而,病人总要出院,家属也不会久留,唯有医生和护士,长年累月工作在这个污染区。无处不在的带病毒病菌的呼吸、唾液、汗液、尿液、血液等,随时威胁着他们的健康。
护士陆桂银在一次打针时,不小心被针头刺破手指,丙肝病菌毫不留情,让她病倒了半年。在传染科工作不到两年的中医董尔根,经B超检查,已有乙肝阳性抗体。传染科主任治肝炎专家潘钰卿教授从医几十年,染肝炎一次,复发两次。护理肝炎病人35年的护士宋余媛,连她的两个孩子都有阳性抗体。这里的医生、护士无奈而风趣地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他们中间80—90%经B超检查都有阳性抗体,肝表面光点粗,肝细胞不健康。就是说,他们都曾经染过肝炎病毒,只因体质好,抗过去了,自己也没发觉。
虽然这里有各种防护措施,但防不胜防。陆桂银说,她每天要扳碎几百支玻璃针剂,碎玻璃随时可能刺破手指。伤口只要碰到乙肝病菌,就会感染。护士长钱文英说,“我每次划破手指时,就拚命用嘴吸伤口的血,恨不得把手指都剁了。”
36摄氏度高温,陆桂银她们每天要在工作服外再穿一件长袖隔离衣,戴帽捂口罩,在没有空调的病房里铺床、打扫、打针、输液,一干就得两小时。每次离开病房,就像从蒸笼里出来,浑身湿透。
从心里讲,没有人愿意长久在这里工作。他们每月只比别人多了十几元营养费,尤其是未婚女护士,还多了一层找对象困难的心理压力。但是,他们都来了,一干就是几十年。问:“不可以有别的选择吗?”他们答:这里总要有人来干。
(人民日报华东版)1995年7月21日
- 东风雪铁龙
- 东风雪铁龙
- 旅游频道
- 图说中国
- 热点推荐
- 环球博览
- 恒源祥
- 中华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