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康養理念融入微更新,這處狹長空間變身“五感花園”

2023年08月04日16:17 |
小字號

一條長150米、寬約5米的狹窄空間

有怎樣的改造可能性?

四川北路街道通過“微更新”

充分提升居住區空間利用率

在“螺螄殼裡做道場”

將狹長空間打造成

供居民休閑娛樂

鍛煉健身的“五感花園”

康養理念、社區人文歷史融入微更新

本次微更新的空間是位於恆盛裡的一條狹長小巷。恆盛裡是條百年老弄堂,地處山陰路歷史風貌保護區,“七君子”領頭人沈鈞儒及方光燾、胡愈之、章克標等文學家曾在這裡居住,與恆豐裡、四達裡統一歸屬山一居委管轄,轄區內老年人口較多,其中60歲以上人口佔比42.63%。

走入小巷,先是被開得正艷的凌霄花吸引目光,緊接著看到老人坐在藤椅上納涼、孩童們在健身設施上玩耍……這一處微更新后的小天地正在訴說著歲月靜好。

看著眼前的一番景象,很難想到這裡曾是居民心頭的一塊石頭一一“六間房”。“六間房”於1958年興建,是六間連體的平層房,原先是裡弄加工廠,后出租給來滬人員,屬於歷史存量違章建筑。由於該房佔用了2/3的弄堂通道,不僅有礙周邊居民出行,也影響到了轄區居民的消防安全。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四川北路街道經過多次調研,最終成功將其拆除。

“六間房”拆除后,居委在這裡打造了曲線型花壇、鋪設了塑膠地坪、簡單安裝了一些運動設施,基本滿足了居民健身休閑的需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地坪開始起皮破損、一些運動設施也出現了鏽蝕的情況……“本次微更新不僅要解決上述問題,我們還希望將健康科學養老引入百年石庫門老弄堂,通過芳香植物、按摩鋪地、人工造聲、暖色環境等藝術療愈空間改善方式,將這裡打造成刺激老人觸覺、嗅覺、味覺、聽覺、視覺的‘五感花園’。”山一居委主任劉艷說道。

多功能展示櫃、彩色壁畫、爬藤廊架……微更新后的公共空間由綠蔭停車段、共享花園段、康體活力段、靜心休閑段、三香互動段功能區組成。動靜結合,功能復合,“一站式”滿足居民日常晾晒、機動車停放、康養健身、休閑娛樂等多層次需求。

除了康養理念,社區人文歷史也融入了此次微更新。多功能展示櫃裡展示的是山陰路第一片區紅色景點插畫海報,而牆面上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壁畫。不難發現牆面上一位身穿淺灰色長袍、蓄著胡須、雙手背后的男人正是魯迅,在魯迅旁邊白底紅字標出了魯迅小道的具體點位。來自上海美術學院的設計團隊將川北紅色文化資源與本次微更新融合,加強既有空間對社區人文歷史的表現,彰顯社區品牌。

尊重居民意見,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微更新之前,居委通過張貼告示、微信群、樓組長等方式收集梳理居民的訴求並一一記錄下來。“人行過道能不能拓寬啊”“ 黃色塑膠地坪能換成其他的顏色嗎”,山一居委主任劉艷告訴記者,居民反映最多的就是原來的人行過道較窄和黃色塑膠地坪太刺眼這兩個問題。

“之前這條巷子裡有個曲線型花壇,彎彎曲曲佔用了本來就不寬的弄堂太多空間,這次我們告知設計團隊一定要‘往裡縮’,盡量給居民留出較寬的人行通道。”劉艷說道。

設計方案很快“出爐”:原來的黃色塑膠地坪換成綠色、拆除曲線型花壇……但緊接著另一個問題又接踵而至。

戴阿姨住在這條巷子的32號,平時喜歡花花草草,家門口放置了幾十盆盆景,有不少都是從外地“淘”來的珍貴品種。在方案公示階段得知這裡要改造成共享菜園,就和居委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訴求:“很多鄰居都說這些盆景郁郁蔥蔥很是雅致,共享菜園能不能換成共享花園。”最終這個方案得到了大多數居民的同意,設計團隊修改方案將這裡改造成上下兩層台階平台,供戴阿姨放置盆景,現在這裡也成為“五感花園”的一處微景觀。

劉艷告訴記者,對於此次微更新居民熱情都很高漲,在三香互動段布置花園場景時很多居民都參與進來。50號的居民在這裡放置了兩個藤椅和一個茶幾,還特地買了一把大的遮陽傘。現在很多路過的居民都會坐在藤椅上歇歇腳。

四川北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繼續圍繞環境設施“硬件”與人文生活“軟件”共同優化提升的目標,將微更新融入城市更新,在歷史風貌區延續城市文脈,讓轄區居民實現“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美好願景。

(來源:上海虹口)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