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間”
7月31日,2023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簡稱“示范區”)開發者大會將在上海青浦舉辦。
這是繼2020年上海青浦、2021年江蘇吳江、2022年浙江嘉善之后,綠色發展各界又一次在示范區這片熱土上相約相聚,共商共治,共同參與示范區建設,奮力推進示范區高質量發展。
位於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的示范區一隅。 楊冰川攝
2018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一年后的2019年11月1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正式揭牌,范圍包括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緊接著,《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公布,將示范區的戰略定位明確為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杆、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范。
歷經3年多的建設,如今的示范區展現出一幅怎樣的圖景?在開發者大會召開之際,讓我們一起來探尋。
“大項目”逐個上馬,規劃圖變為施工圖
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示范區正加速推進。
長三角,35.8萬平方公裡,不到國土面積的4%,創造著中國近1/4的經濟總量,超過1/3的進出口總額。這裡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的戰略地位舉足輕重。
而示范區,更是被稱作探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試驗田”和“樣板間”。
揭牌3年多來,示范區著力推進10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5633億元,聚焦示范區創新綠核,推動西岑科創中心開發建設。今年1月9日,青浦區舉辦了西岑科創中心西片區的啟動儀式,東片區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八個組團已全部封頂,明年上半年逐步投入使用。
滬蘇嘉城際鐵路於去年7月13日在滬蘇浙同步舉辦開工儀式,軌交17號線西延伸項目全力推進,滬蘇湖鐵路青浦段項目正加速推進施工建設。
滬蘇嘉城際鐵路開工儀式。 上海市交通委供圖
生態品質持續提升,澱山湖堤防達標及岸線生態修復工程(一期)、藍色珠鏈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一期)開工建設,元蕩岸線上海段全線貫通,新塘港河道整治工程基本完工。
此外,水鄉客廳建設全面發力。方廳水院、創智引擎、江南圩田二期、藍環二期等重大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
水鄉客廳效果圖。 示范區執委會供圖
在位於示范區滬蘇交界處的元蕩橋上,一腳踏在上海青浦,一腳踏在江蘇吳江,環顧四周江南水鄉特色元素,“藍色珠鏈”水環境綜合治理、江南圩田展示園、桑基魚塘展示園等多個生態綠色項目綠意盎然。
以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的姿態迎接即將到來的創新能級,示范區正在把規劃圖轉化為施工圖。
“朋友圈”越來越大,高能級主體深度參與示范區建設
示范區揭牌以來,“朋友圈”越來越大,建設者來自我國四面八方。各類市場主體、專業機構高度關注,中國三峽集團、華為公司、阿裡巴巴、復旦大學等各類高能級主體主動對接長三角示范區執委會交流探討、洽談合作,於2020年8月發起成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開發者聯盟(簡稱“開發者聯盟”)。
在示范區執委會統籌指導下,聯盟12家創始成員,13家第一批入盟成員,16家第二批入盟成員及12家第三批入盟成員,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真抓實干。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朋友圈”再擴容,又有13家成員單位加入聯盟,共享一體化機遇,共同參與高質量發展。
開發者聯盟成員單位。 示范區執委會供圖
今年4月,示范區執委會攜手兩區一縣、開發者聯盟成員單位,齊聚一堂,首次開展跨區域聯合招商。會場座無虛席,有熱切渴望高質量投資的地方政府,也有帶著成熟項目想在長三角復制推廣的企業,共有總投資約154億元的9個重點項目現場簽約。
開發者聯盟成立后,當地不通過管委會或開發公司等傳統形式招商引資,而是通過“入盟”,讓企業、高校、研究院等不同性質單位來到同一平台,各展所長,“開發”示范區。
“每增加一個成員,都讓聯盟更加充實。”普華永道是開發者聯盟首批12家創始成員之一,在普華永道中國管理合伙人兼上海主管合伙人黃佳看來,針對某一個地區組建的開發者聯盟是一個全新概念,借鑒了IT產業在同一平台上不同方利用各自優勢來進行“開腦洞”“有創意”嘗試的做法,“大家在示范區這個平台上,各自發揮優勢來做組合,類似‘眾籌’。大家各自貢獻,而不是某一個企業或者政府機構來主導,相對去中心化。”
正如黃佳所言,開發者聯盟凝聚眾多行業領軍者投身示范區建設,在示范區互聯互通、生態環保、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等各類重點項目中,都活躍著他們的身影。
中國三峽集團與長新公司共同成立的水鄉客廳公司,著力推進水鄉客廳重點項目,打造一體化建設新模式﹔中新嘉善產業園“七橫四縱”主干道加速推進,內聯外通的交通骨架基本形成,推進城市顯示度顯著提升﹔中國節能持續推進嘉善東部區域水生態修復項目﹔中國鐵建扎實推進滬蘇湖高鐵、青浦區17號線西延伸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工作。
3年多來,長三角以開發者大會和聯盟的形式,充分發揮市場力量賦能示范區建設,成果漸豐。
數十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推廣,看“樣板間”如何打樣
示范區在各方期待中,“樣板間”真容漸顯。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在示范區規劃展示館內,一張長桌陳列著上百份通知、規劃等,這是示范區成立3年多來累計形成的112項制度創新成果。
陳列在規劃展示館內的創新成果。 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攝
去年11月召開的示范區建設三周年工作現場會上,國家長三辦充分肯定示范區建設成績。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生態友好型高質量發展模式初步形成,重點領域一體化制度創新成果亮點紛呈,引領帶動長三角乃至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示范區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也就是在不改變行政區劃的前提下,打破要素流動的行政壁壘和制度藩籬。這種“打破”不僅給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帶來“跨域無感”的便利體驗,還會產生一體化發展的空間紅利、制度紅利和市場紅利。
去年7月,江蘇吳江第五人民醫院老年科病區設立“遠程查房”間。每天上午,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老年科專家團隊都會在固定時間派專家值守在“遠程查房”視頻端口。吳江五院老年科的新住院患者在完成初步檢查后,由醫生全程陪同進入“遠程查房”間,與上海專家團隊連線,為患者提供與上海同質化的查房服務。
患者不出吳江就能享受到優質的診療,吳江醫生也掌握了更高效的診療技術,形成了更前沿的臨床思維。這得益於示范區醫聯體的建設。區域醫聯體是按照醫療機構分布情況和群眾就醫需求,在規劃區域內建立的跨行政隸屬關系、跨資產所屬關系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密切協作的新型醫療服務保障體系。3年多來,示范區執委會將醫聯體建設作為一項制度創新穩步推進,先后成立了示范區中醫醫聯體、示范區婦產科醫聯體、示范區糖尿病足專病聯盟等,為轄區居民帶來實打實的便利。
今年2月,國務院關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的批復公布,這是繼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后,首部經國務院批准的跨行政區國土空間規劃。
《規劃》實施專題研討會現場。 示范區執委會供圖
一張藍圖繪到底,示范區兩區一縣2413平方公裡區域的建設有了統一遵循。同濟大學教授伍江在《規劃》實施專題研討會上表示,這個《規劃》的意義,不僅僅在長三角,也給全國提供了可復制經驗,“它是一個可復制推廣的樣本,接下來可以更好去推跨區域規劃的制定。”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揭牌3年多來,建設取得長足進展: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112項,其中38項面向全國復制推廣﹔示范區異地就醫免備案政策惠及246萬余名參保人員﹔出台碳達峰實施方案、共同富裕實施方案,推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科創金融等“一攬子”舉措﹔共實現45個公共服務項目共建共享,進一步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曾經擘畫在“藍圖”中的一幕幕場景,如今逐漸觸手可及。未來的示范區,瞄准“最江南”,更具“國際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