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 | 洋房弄堂,變身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

人民網記者 王文娟
2023年08月02日15:33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市委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部署要求,打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社區,上海各級黨組織積極推進“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這個一體化基層治理綜合工作平台,通過上下聯動、條塊結合、政學合作、媒體推動,探索中國式現代化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根據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的工作調研,人民網上海頻道從基層鮮活的實踐案例中擷取一批可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社會治理樣本予以呈現,營造全社會關心賦能基層、共建美好社區氛圍。

7月31日上午9:30,記者悄悄地推開三樓“天天影吧”的門,幾位市民正在看電影﹔上午10:50左右,一樓“鄰裡餐廳”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下午2:00,親子手工課和美聲沙龍在二樓“大課堂”和“小舞台”同時開始……

“這裡每個月都有100多項活動。”這裡是位於上海市烏魯木齊南路66號的徐匯區天平街道66梧桐院黨群服務中心。天平街道地處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中心所在的這棟洋房由著名建筑師鄔達克設計,是徐匯區文物保護建筑,距今已有逾90年歷史。

66梧桐院黨群服務中心。人民網記者 王文娟攝

66梧桐院——洋房裡的公共空間

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徐匯區委、區政府加強公共資源統籌,把這幢文物保護建筑拿出來作為居民的公共空間。天平街道將這棟英式花園住宅修舊如舊,經過一年多的保護性修繕,2020年7月,“66梧桐院”正式對外開放,成為首批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

干鍋土豆片5元、山藥肉片9元、宮保雞丁12元……地處上海64條“永不拓寬”的道路之一的烏魯木齊南路上,如此實惠的菜單使得“鄰裡餐廳”一開業就成為了“網紅”。

市民正在鄰裡餐廳門口排隊。人民網記者 王文娟攝

這裡的社區食堂不僅成為周邊白領的打卡地,也為附近老人解決了一日三餐。天平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閆雪燕介紹:“除社區食堂本身的讓利優惠外,持有上海市敬老卡的天平戶籍老人用餐還可享受補貼優惠。”同時,為了讓場地得到更充分使用,每周二、四、六下午2:00,餐廳這裡又會變身為“梧桐書苑”評彈的演出場所。

在主樓各個小空間裡,因地制宜設置便民公益理發、老年手機課堂、中醫問診咨詢、康復推拿扦腳、法律顧問服務、“一網通辦”延伸點等項目,一體化的資源統籌讓民生服務更精准、高效。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裡”就在社區,上海正在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天平街道正是以黨建為引領,以為老助餐等剛需為抓手,將此打造成了居民家門口的一站式社區服務綜合樞紐。

名家坊——優質資源送到居民家門口

瑜伽、古琴、長笛、中醫講座……展開《66梧桐院》的月刊,記者發現7月空間活動一覽表上有132項活動。“每個人都可以進來坐一坐,這裡的活動居民可以免費參加,每個月中心會制作一期紙質的期刊在前台供大家取用,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了解。”中心工作人員段榮介紹。

市民在中心大廳休息看書。 人民網記者 王文娟攝

如何鏈接社會資源,為市民提供豐富多彩的社區生活?天平“名家坊”的名人大咖為社區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閆雪燕說道:“早在2007年,天平街道成立了名家坊工作室,就是名人名家到社區做志願者。首批加入名單的有尚長榮、茅善玉、秦怡等,到現在,名家坊已經走過了16個年頭,名家也已經拓展至47位。”

據了解,近期,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叔華,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中國女子射擊運動員、悉尼奧運會首金獲得者陶璐娜等都加入了名家坊。

市民在中心休息看書。 人民網記者 王文娟攝

自今年6月起,天平街道還通過每兩個月舉辦一次社區周服務活動,把各類優質服務資源送到居民家門口。首次雙月社區周定為“健康周”,6月6日,“紅蘊天平”雙月社區周舉行啟動儀式暨健康進社區活動,來自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喉鼻科醫院等醫療機構在“66梧桐院”進行義診。

住在天平街道永嘉新村的75歲趙阿婆說:“我們老年人基礎疾病太多,很希望有這些名醫下到基層。去醫院看病要預約、排隊、挂號,再方便也不及醫生走進社區,基礎疾病的咨詢問診等能在社區義診解決掉,真的很好。”

心願牆——共建共享美好家園

下午2:00,記者在採訪時遇到西安市新城區區委組織部組團來到“66梧桐院”參觀學習。

“晚晴關愛”“匯治理議事廳”“愛志願加油站”……西安參觀團的同志討論說:“他們的名字起的都很用心,每個房間布置都很有設計感。”當了解到,院內的紅磚牆上有一排金黃色的銅管,每個銅管標注著天平街道區域內的紅色地標名,眾多銅管高低錯落,如同跳躍的音符,共同構成的正是國際歌的一段旋律,參觀團的同志更感受到了梧桐院的精心設計。

“文明實踐心願牆”留下的心願。人民網記者 王文娟攝

當站在“文明實踐心願牆”的面前,記者發現一個個微心願正在被實現。段榮介紹:“如果挂著的是一顆小心,那說明這個心願已經被認領了。如果還是密密麻麻的字,說明還沒被認領。你看,這個困難家庭兒童想要一個電話手表的心願已被市政協辦公廳第五黨支部認領,合唱隊想要一台新的電子琴已被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認領。”

市民在“小舞台”裡練習美聲。 人民網記者 王文娟攝

二樓的“小舞台”裡,愛美聲藝術沙龍正在進行。記者和參觀團的同志推門一看,一位老人正准備登台開唱,他一開口大家都驚訝了。“這哪裡是業余選手,有腔調!”參觀團的同志不禁為上海市民豎起了大拇指。

天平街道以黨組織為核心構建“社會資源鏈接聚合機制、衍生功能動態優化機制、服務成效群眾評價機制”,不僅集中解決養老育幼、一日三餐、觀影理發等社區“剛性需求”,還提供評彈、古琴、非遺、黑膠等高品質文化供給。

弄堂裡——家門口的“小確幸”

據了解,天平街道將轄區劃分為三個片區:康平片區、梧桐片區、嘉瀾片區,66梧桐院黨群服務中心作為街道中部梧桐片區“生活盒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方便居民群眾生活的同時,也促進了黨群服務陣地體系服務功能的全面提升。此外,“天平街道還有21個居民區,並全覆蓋設置居民區黨群服務站,結合居委會沿街設置,居民區黨群服務站將優質服務送到居民身邊,逐漸成為黨員的紅色港灣、居民的解憂雜貨鋪、新就業群體的共享家。”閆雪燕說。

“屋裡廂”社區食堂。 人民網記者 王文娟攝

近日,位於陝西南路550弄的陝西居民區黨群服務站暨550弄堂·鄰裡匯一片熱鬧,站點集黨群客堂間、居委全崗通、社區食堂(屋裡廂食堂)、運動休閑(屋裡廂動動伊)、屋頂花園(乘風涼露台)等功能為一體,設立的“全崗接待台”實施綜合受理,讓居民群眾在就餐的同時也能順道解決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通過“進一扇門、問所有事”,促進了便民服務零距離。

“屋裡廂”社區食堂一營業就給居民們帶來了舌尖上的幸福。“屋裡廂”是上海話“家裡面”的意思。與66梧桐院不同的是,550弄堂·鄰裡匯藏在弄堂裡,來食堂用餐的大多是附近居民。為了更好地服務轄區居民,“屋裡廂”食堂還專門設置了助餐卡辦理。年齡60周歲至69周歲的居民,可以憑卡享受9折優惠﹔70周歲以上居民及低保家庭、殘疾人、計劃生育特扶家庭,可以憑卡享受8.5折優惠﹔退役軍人、優撫對象、勞模、三八紅旗手,則可以憑卡享受8.1折優惠。

此外,考慮到孩子放學后的晚托需求,就餐區域靠牆一側專門定制了懸空書桌,同時配備了台燈與插座,可搖身一變成為孩子們的書房,在這裡做功課、吃晚餐一氣呵成,家長們省心省力省時間。天平街道希望用此留住百年弄堂的“煙火氣”,打造一處弄堂深處特色黨群服務站。

陝西居民區黨群服務站的屋頂露台。天平街道供圖

飯后,市民可以走上550弄的屋頂花園,眺望遠處三面環繞的高層建筑,也可以俯瞰周邊的弄堂,享受著家門口的“小確幸”。

“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上海的城市精神融入在洋房裡,在弄堂裡,在高樓裡,也在上海1.2萬個黨群服務陣地裡。

(責編:王文娟、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