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在上海楊浦“大創智”園區 新技術變革引領浪潮

2023年05月22日08:28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在楊浦“大創智”園區,研發團隊的測試和學習討論會常常進行到深夜

新技術變革浪潮讓大家很興奮

■本報記者 胡幸陽

華燈初上,大學路迎來入夜后第一撥顧客。往東、往北一兩個街區,喧囂聲漸弱,剛吃完晚飯的年輕人行色匆匆地走進楊浦“大創智”園區的寫字樓。

政學路88號9樓,博斯騰科技聯合創始人陳楠站在長桌前,風卷殘雲般吃著外賣小籠包。按平日計劃,晚上他還要和團隊開個每日總結會,分析業務進展、做個頭腦風暴。記者的到訪壓縮了陳楠的晚餐時間,他急忙再塞了兩口飯,抹抹嘴巴就坐了過來。

“我原先在硅谷的創業公司也工作過,總覺得那裡節奏還是太悠閑了。”陳楠說,“博斯騰是一家有宏大使命的初創公司,這裡的節奏明顯更快,更適合我。”

每天都有想不完的事

陳楠說的宏大使命,是“讓每個家庭遠離阿爾茲海默症”。博斯騰致力於用人工智能和認知科技,提供以“預防式醫療”為核心理念的數字化認知障礙主動預防解決方案。

“每個人都有長輩,看到老人得了阿爾茲海默症,我們都會感同身受地感到難過。偏偏這病無法治愈,跨國藥企大筆資金砸下去,也不見結果。我們希望改變這一局面。”陳楠說,博斯騰創始團隊每個人都在強烈的使命驅動下工作,“我們要實現別人做不到的目標,每天都有想不完的事、做不完的工作。”

博斯騰選擇的技術路線是提前篩查、提早干預。夜晚,辦公室一角,技術總監程川正帶著團隊優化基於語音識別的評測工具。他介紹,說話時使用的代詞增加、名詞減少,可能就是老人患阿爾茲海默症的征兆。較傳統量表測評方式,他們的評測工具服務覆蓋面擴大10倍、篩查成本降低10倍,不受測試者人為因素變量影響,還能給出更細分的參考指標。

程川團隊對面的幾排工位倒是空著,他告訴記者,那邊坐的是另一組研發團隊,他們晚上一般都要出去找醫生開會,“醫生們隻有下班后有空。”博斯騰和第六人民醫院等醫院的諸多專家在醫療研發方面深度合作,醫生願意通過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彌補傳統方法的不足,博斯騰也希望借助醫療領域的科研資源,為產品迭代升級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和程川聊完已是晚上9點,他回到工位,回顧這兩個月的記錄和報告,反思工作疏漏。每過一段時間,他就會這樣系統性地回顧一次,力求精益求精。陳楠覺得,隨著博斯騰的產品在老年人群中收獲良好反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工作產生了更大的熱情,研發團隊也對優化產品攢著一股勁。

“歡迎來到我們的AI學習小組!”

隔壁樓3樓是萬像科技的辦公室。每周三、周五晚上,走進房間,熱烈討論的氛圍就會扑面而來。

“Midjourney在進入門檻裡面相對比較友善,可以快速入門。”“Stable Diffusion更適合對圖像有專業要求的應用場景。”“AI生成的圖片存在分辨率不夠的問題,怎麼解決?”……十幾個年輕人圍成一圈,正激烈討論著如何利用AI技術,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歡迎來到我們的AI學習小組!”萬像副總裁Sophia拉著記者加入頭腦風暴。這是一個由公司員工自發成立的學習小組,Sophia是發起人之一。小組在今年春節后成立,當時正值ChatGPT大火“出圈”,Sophia和同事們很快意識到,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發展,會對公司業務帶來巨大的影響。

萬像是一家主營數字人落地應用的虛擬內容平台型服務商,AIGC技術能為其產品提供更有力的底層支撐。“用好AIGC,能讓我們原先預計兩三年后才能實現的產品在短期內落地。”創始人夏冰說。

AI學習小組並非強制要求,但萬像研發、美術等崗位的員工們隻要有時間都會主動參加。Sophia介紹,小組不僅是討論如何使用AI技術為企業降本增效,反而更像個充分展現人工智能開源精神的共享會,每個人都把自己接收的新信息、新技能分享出來,大家一起學習、消化。有時,討論會進行到深夜,但沒人覺得疲憊。在最近以“透過AI相關工具打造數字人原型設計”為主題的幾次討論后,他們已能穩定生成16K分辨率的圖像,這也讓小組成員們備受鼓舞。

夏冰說,面對新的技術變革浪潮,公司員工們的反應不是感到緊張或壓力大,反而展現出對“產品能承載更強的想象力”的一種興奮。

沉下心來做有價值的東西

經過十余年積累發展,“大創智”已有企業約4500家,既引進了IBM、B站等跨國或頭部企業,又培育出英邁、商米等行業翹楚,還有約70個眾創平台和孵化器匯聚,諸多初創企業在此起步。

成立於2010年的摯達科技已走出初創階段。這家運營電動汽車家庭充電智能硬件和綠色能源數字化平台的企業去年底交付了第100萬台產品,80%的新能源車企選擇與摯達科技合作,是這個領域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

“雖然已經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但我們的創業氛圍還是很濃。”摯達科技執行副總經理曹光宇說,“尤其是研發部門,大家都保留著公司早期的那股熱情。”

晚上探訪研發部門時,記者很快理解了他的意思。即使是公司管理層帶著參觀,大家都盯著屏幕忙工作,無暇搭理我們。研發副總工Kevin坐在角落窗邊,他正在給車企做需求對接,研究競品產品。

“研發崗主管以上人員,晚上一般都在。”Kevin說,“一方面是車市越來越‘卷’,對產品質和量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我們要不停迭代改進產品。另一方面,摯達科技正在拓展新的賽道,組裡的年輕工程師對此都很期待。”

Kevin告訴記者,摯達科技目前正在布局家庭智慧電力解決方案,以家用充電樁為楔子,把私家電動汽車變成移動儲能電池,嘗試構建電動汽車和新能源的協同生態。

“作為工程師,我們都想沉下心來做一些有價值的東西。”Kevin說,“摯達科技正在進軍的是一個非常前沿的領域,一個引領中國家庭能源模式革命的機會擺在面前,大家都想抓牢它。”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